图形的相似这一节是平面几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中考数学中的重点考查内容。三角形相似常常与三角形全等、四边形、函数等联系,利用动点变化,探究图形的特殊形状、点的坐标或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相似的基础知识,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运用相似的知识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在综合题中,会灵活运用相似的知识,熟练掌握等线段代换、等比代换、等量代换技巧的应用,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文主要来介绍下分类讨论思想在解决相似图形问题中的应用,对于中考数学压轴题中出现此类相似图形的问题是大有帮助的!
一、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几条思路
1、条件中若有平行线,可采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
2、条件中若有一对等角,可再找一对等角或找夹边成比例;
3、条件中若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可找夹角相等;
4、条件中若有一对直角,可考虑在找一对等角或证明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5、条件中若有等腰关系,可找顶角相等,可找一对底角相等,也可找底和腰对应成比例。
二、相似基本图形
1、“A”字型
A字型
若 DE∥BC ,则 △ADE∽△ABC ;
2、“8”字型
8字型
若 DE∥BC ,则 △EAD∽△BAC ;
3、“A'”字型
A'字型
若 ∠AED = ∠B ,则 △AED∽△ABC 。
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四、应用分类讨论数学思想解决相似图形问题
对于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不能确定其结论的唯一性时,需要对可能存在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尤其在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将对应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如果题目中没有说明,即只是说两个三角形相似,则需要分类讨论。
例题1、已知在 △ABC 中,AB = 8 , BC = 7 , AC = 6 , 点 D、E 分别是 AB、AC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 A、B、C 重合),如果以 A、D、E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 A、B、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且相似比为 1 : 4 ,试求线段 AD 和 AE 的长 。
解题思路:此题属于典型的分类讨论题型,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会形成两种最基本的相似图形“A”字型和“A'''字型,解题过程如下:
解:
① “A”字型,如图所示:
当 △ADE∽△ABC 时,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D : AB = AE : AC = 1 : 4 ,
即 AD : 8 = AE :6 = 1 : 4 ,
所以 AD = 2 , AE = 1.5 ;
② “A'”字型,如图所示:
当 △AED∽△ABC 时,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E : AB = AD : AC = 1 : 4 ,
即 AE : 8 = AD :6 = 1 : 4 ,
所以 AD = 1.5 , AE = 2 ;
综上:AD 等于 2 或 1.5 ,AE 等于 1.5 或 2 。
评注: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仅表明两个三角形具有相似关系,并没有明确指出它们的对应点,因此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需要分类讨论,列举出可能出现的情形。
例题2、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D∥BC ,∠A = 90°,AB = 7 ,AD = 2 ,BC = 3 。试问在线段 AB 上是否存在一点 P ,使得以 P、A、D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 P、B、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这样的 P 点共有几个?并求出线段 AP 的长 。
解:假设满足条件的点 P 存在,则有以下两种情形:
① 当 △APD∽△BPC 时,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
AP : BP = AD : BC , 即 AP : BP = 2 : 3 ,
因为 AP + BP = AB = 7 ,
所以 AP = 14/5 .
② 当 △APD∽△BCP 时,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
AP : BC = AD : BP , 即 AP : 3 = 2 : ( 7 - AP ) ,
所以 AP = 1 或 6 。
综上:存在这样的点 P ,使得以 P、A、D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 P、B、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且这样的点 P 共有 3 个,线段 AP 的长分别为 14/5 或 1 或 6 。
分类讨论题目是中考数学中常见的考题,对于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不能确定其结论的唯一性时,需对可能存在的情况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