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指运用心思;“布局”,指全面安排、布置。构思和布局,指的就是在确定好了“写什么”的基础上,专心致志、运用全部心思,全面设计、谋划、部署篇章的结构形式,即“怎样写”。具体包括:裁剪材料,编排组织材料,确定详略,考虑文章线索,设计开头、结尾,谋划过渡、照应等。
构思与布局,是继审题、选材、确立中心思想之后的又一重要阶段。如果说“选材”为写好一篇文章奠定了物质基础,那么“构思和布局”则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幢楼房,那么“构思和布局”的过程,就相当于设计图纸的过程。盖大楼必须要有“设计图”,没有“设计图”的建筑是不可想像的。同样道理,写作文没有“构思和布局”的过程,也是不可想像的。因此,要特别重视“构思和布局”的过程,保证作文的正确“施工”,不致出现“危楼”而后悔。
51.学会依据中心裁剪材料
“裁剪”是做衣服时的一道必有的工序。做一件衣服,总不能将选好的布料披在身上完事;缝制衣服之前,总要把布料按照一定的尺寸裁开,留下有用的,剪掉多余、无用的。写作文,也是这样:选取了可用的材料之后,总要按照“一定的尺寸”对写作材料进行恰当的裁剪,留下有用的,剪掉多余、无用的。
写作文与做衣服,裁剪的不同之处只在于“尺寸”的标准上。做衣服,裁剪布料的尺寸标准是人的身材——高矮胖瘦;量体裁衣,做出的衣服才合身、好看。写作文,裁剪写作材料的“尺寸标准”是事先确定好了的中心思想;紧紧依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对材料进行裁剪、决定取舍,写出的文章才会中心明确、突出。
大家读读下面这两组材料,思考一下应该如何进行裁剪:
第一组:《可敬..的赵老师》
①赵老师非常年轻、俊俏,一头乌黑的秀发,更是让我羡慕。
②我在学校寄宿,是赵老师帮助我改掉了尿床的习惯。
③赵老师特别爱笑,从来不生学生的气。
④赵老师虽然是一位女教师,可劲头比我们学校的男老师还大。
⑤一次,我把屎拉在裤兜儿里,不敢走出厕所;赵老师把干净的衣服给我送去,帮我穿上,还给我洗净了屎裤子。
第二组:《游.北京名胜——密云白龙潭》
①星期五下午,老师通知我们,星期日要组织我们去北京名胜——密云白龙潭参观游览,要大家通知父母,并做好准备。
②星期六,我早早起来收拾屋子;白天,和妈妈一道洗了许多衣服。
③这天晚上,我失眠了。
④星期日早上,我们都坐上了汽车,妈妈又急急忙忙跑来,硬塞给我30元钱,让我留着买午饭请老师一同吃。
⑤一路上,目睹青山绿水,心情无比激动。
⑥到了白龙潭,我们先后参观游览了龙泉寺、罗汉堂、白龙古潭、水上乐园。
⑦踏上归途,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第一组材料中,“乌黑的秀发”、“不生学生的气”、“劲头比男教师还大”,这些的确是赵老师的特点,但不是“我”敬重老师的原因,因此应裁掉。在第二组材料中,帮妈妈洗衣服、夜里失眠、妈妈跑来送钱,这些情节和游览的事有关,也的确很生动感人,但与本文的中心思想无关,因此要剪去。由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悟出裁剪材料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1)要以中心思想来统帅、支配材料。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是贯穿全篇的观点;材料是对中心而言的,是用来表现中心的材料。因此,中心思想处于统治地位,支配材料,并能统帅起全文所有材料;材料应处于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要服从中心,要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不能是多余的或与中心矛盾。
(2)要依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裁剪材料,确定取舍。哪些材料与表现中心有关就“取”;材料无论怎么新颖,怎么令自己动情,只要与表现中心无关,也一定要“舍”,忍痛割爱。
“裁剪”,是精细构思和布局的第一步,希望同学们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思考练习】
(1)裁剪材料,指的是什么?裁剪材料的“尺寸标准”和方法是什么?
(2)读读下面这组材料,想想哪些内容偏离了文题及中心应该删掉,还应加上一些什么内容。然后依据这些材料写一篇短文。
题目:《我爱打乒乓球》
①在学校,每当下课,我总是举着球拍儿第一个跑出教室;在家里,乒乓球就有100多个,球拍儿四、五对,我还央求爸爸购买了球案。②一个星期天,我和姐姐足足打了一天球儿,连午饭都忘了吃,把爸爸布置的家庭作业早丢到脑后。③爸爸下班回来检查我的作业,我撒谎蒙骗爸爸。④爸爸看出破绽,大发雷霆。⑤大伯来请爸爸喝酒,我才躲过了这顿拳头。
52.学会依据中心确定主次详略
依据中心思想裁剪材料,确定出了材料的取舍、去留。那么,对于留取下来的材料,是不是就可以一股脑儿地、不分轻重地写进文章呢?
不是的。还以《游北京名胜——密云白龙潭》为例,在依据中心需要对材料进行裁剪之后,保留了以下内容:
①星期日,老师带领我们前去北京名胜——密云白龙潭参观游览。
②一路上,目睹青山连绵,华北地区“第一大人工湖”——密云水库绿水环抱,风光无限,心情无比激动。
③到了白龙潭,我们先后参观游览了龙泉寺、佛堂、罗汉堂、上中下三个白龙古潭、水上乐园、古潭周围的建筑群,还访问了“白龙潭度假村开发公司”负责人,了解了白龙潭将来的规划。
④踏上归途,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显然,这四项内容是有主有次的:第三项内容,是集中表现中心思想的,是主要的,是记叙的重点,尤其是游览“上中下三个白龙古潭”这部分,更是重中之重;第二、四项内容,虽然与中心思想、中心事件有关,但与第三项内容比,是次要的,是居陪衬地位的;第一项内容只起交代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作用,因此更应一带而过。可见,留取下来的材料再好,也不能原原本本地、不分轻重地写进文章中,务必要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地写。而确定主次、详略的原则,仍旧要以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在通过裁剪留取的材料中:与中心思想关系最蜜切、最能表现中心的内容就是主要的,就要下大力量详细写,重点写,尽力写具体;与表现中心有关,只是起到陪衬、辅助作用的内容,就是一般的、次要的,就要简写、略写;只起说明或一般交代作用的内容,更应一带而过。这样,文章有重点,中心思想自然也就明确、突出了。确定文章哪些内容要详写,哪些内容该略写,也有一些规律。一般地说:
①写人:对文中主要人物的行为表现要详写,“我”心里的敬佩(或热爱)之情及大家对人物的评价要略写;在描写主要人物行为表现时,主人公的言行神态要详写,“我”和其他人的举止表现要略写。
②写事:事情的“经过”部分要详写,“起因”、“结果”部分要略写;在写“经过”时,最能说明问题、表现中心的情节要详写,其余说明或起承接、铺垫作用的内容要略写。
③写活动:活动的方法、过程要详写,活动前的准备及活动后的结果要略写;同一场面,若有几项活动、主要活动场面要详写,其他活动场面要略写。
④写景状物:“分述”部分要详写,“总起”、“总结”部分要略写;具体“分述”时,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要详写,一般事物(或事物的次要方面)要略写;在描写主要事物(或事物主要方面)时,对事物主要的、人们感到生疏的特点要详写,对事物一般的、人们熟知的特点要略写。
另外,还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同一个材料,由于中心思想不同,
确定主次、详略的标准也就应该不同。脱离了“中心思想”这个标准,单方面去确定主次、详略,这就失去了意义。再以《游北京名胜——密云白龙潭》为例:如果把中心思想定在赞美祖国大好山河、歌颂家乡可喜变化上,就应该详写白龙潭美丽。的景色、精美的建筑和宏伟的远景规划。如果把中心思想定在赞扬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上,那么,游览中看到的景物、大家高兴激动的场景等,就应该简略地写;而应该抓住自己爬山时不小心崴了脚这件事,详写大家是怎样关心自己的,怎样轮流背自己下山、背上汽车的,怎样一直背“我”回家的。
总之,依据中心思想精心考虑,确定主次详略,就能有效地防止把文章写成“流水帐”的现象,就能避免文章“喧宾夺主”的毛病,就能写出详略得体、中心明确突出的文章。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裁剪材料、确定详略上下些功夫,是值得的。
【思考练习】
(1)作文时,为什么不能将裁剪后留取下来的材料不分轻重地写进文章中?如何确定材料的主次、详略?确定主次、详略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规律?
(2)翻开自己本周写过的作文,读一读,看看文中有没有主次、详略安排不当之处。如果有,动笔改一改。
53.学会依据中心安排写作顺序
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留取、加工确定好的材料编织起来,即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给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把确定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巧妙地安排。它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又一重要环节。组织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安排写作顺序。安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写作顺序不清,就会产生结构混乱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别人读了就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
(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记事(包括写活动、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这种写作顺序。
采用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因为心里有了事情的基本框架,所以容易把杂乱的材料理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条理容易写清楚;重点内容容易写具体。采用这种顺序写,最能反映事情的本来面貌,可以收到使读者渐入佳境的效果。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早→中→晚,前→中→后)组织材料。即以时间推移为序,将文章要用的各个材料串成一体,或将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无论是写一件事还是几件事,无论是通过一件事写人还是通过几件事写人,或者写景,写活动,写参观记、游记??都可以采用这种顺序写。按照时间先后这条比较单纯的顺序写,容易执简驭繁,使文章有条不紊,让读者读起来,既方便顺当,又容易领会。
(3)按照空间转换顺序组织材料。即按照方位、处所或地点变换来安排材料,决定材料先写后写的次序。
写景状物,写参观记、游记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顺序来写。当然写人记事的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和材料的特点,也可以按照这种顺序写。按照这种顺序写,有助于把握主线,使文章结构、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不会面对要写的事物而无从下手了。
(4)按照事物(或内容)类别顺序组织材料。即面对众多的事物(或内容),把同类的放在一起,然后一类一类地写,写完这一类再写那一类。
这种顺序多用于写景状物,写游记、参观记。写人记事的文章,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也可以按照这种顺序写。采用这种顺序,能使文章脉络清楚,内容充实,说服力强,完整、深刻地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5)按照事物(或内容)几方面顺序组织材料。即全篇若只写一个事物(或内容),如写一个人、一处景色、一个物件,就可以采用这种顺序,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他(它)的特点。另外,像写一种动物、植物等,也都可以从既有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几方面组织材料,安排顺序。按照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可以使文章结构、层次清晰,步步深化中心,深刻、完整地表现中心。
除以上五种写作顺序之外,还有按概括具体顺序(概括→具体、具体→概括),按总述分述顺序(总→分、分→总、总→分→总),按因果顺序(因→果、果→因),按前后对比顺序,按问答顺序,按作者感情变化顺序,按事物特点顺序,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按生长顺序等组织材料的形式。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顺序是多种多样的。就一篇文章而言,写作的顺序也是灵活变通的。至于到底应该采用哪种顺序,要依据材料的特点、记叙事物的规律来定,尤其是要依据是否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心思想而定。一句话,组织材料的顺序应该是文章中心最恰当的表现形式。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做组织材料?为什么说安排写作顺序是组织材料最重要的内容?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2)作文题目是《大家都夸他(她)》,要求选择几件具体事例来反映他(她)某一方面的品质。想想怎样安排写作顺序好,然后写出短文。
54.学会依据中心安排结构,划分段落
组织材料,除安排写作顺序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安排文章结构,划分段落。
有的同学不注意这一点,写出的文章虽然不是“通篇一大段”,但十有八九都是“老三段”——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这样的文章尽管结构还称得上完整,可是太呆板、笼统,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呢?前面不是讲了怎样安排文章写作顺序了吗?事情发展转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时间推移了,方位、处所、地点变换了,该转入记叙另一类别事物(或内容)了,该转入记叙事物(或内容)另一方面特点了??凡此种种,都应该在段落上有所体现,都应该划分新的段落。这样,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不是“老三段”了。大家再来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本文在安排结构、划分段落上有什么特点:
我班之最
我们班上的51位同学好似51朵美丽的鲜花,开放在春天的花园,争芳斗妍。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常会冒出几个“最”字来。
最喜欢体育的要算何亮了。一提到上体育课,他立刻变得精神抖擞,因此深得体育王老师的喜欢。每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何亮总是第一个报名。瞧,他站在起跑线上,两只拳头紧紧地握着,又笑眯眯地向看台上的我们挥舞着,好像在十分自信地说:“第一名非我莫属!”
于珊和刘玉俊最擅长舞蹈。她俩长得秀秀气气,又细又长的身子配上惹人喜爱的小脸蛋,好比两朵娇艳的鲜花。当然,每年的六一晚会都少不了她们的节目。今年,她们又将送给大家什么节目呢?噢,是双人舞——《春天的故事》。
最怕羞而又手巧的男生要数邹昊了。每当老师提问他时,邹昊羞得像小女孩,脸刹时变成了一块红布,声音小得跟蚊子哼似的。坐在后排的同学开玩笑地说:“就是把我们耳朵接上天线,恐怕也难以收到邹昊的声音。”你别看他胆小怕羞,做起细巧的活儿来可是一流的。团花啦,剪纸啦,彩色染纸啦,他真称得上高手。
51朵花儿各有各的芳香,51个同学各有各的拿手活儿。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何亮会是一名为国争光的著名运动员,于珊和刘玉俊成长为最优秀的舞蹈家,邹昊将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工艺美术大师呢!
这篇文章的结构像不像一座小小的楼房呀?一座楼房,要先分为几层——这是它的大层次;每层再分为几门——这是它的中层次;每个门还要分几室几厅——这是它的小层次。本文的结构不也是这样吗?全文由三大段(大层次)组成——第一大段概括介绍班上51名同学好似51朵美丽的鲜花,争芳斗妍,各有特点;第二大段具体介绍班上同学各有哪些特点;第三大段总结全文,写“51朵花儿”各有芳香、拿手活儿,前景无限美好。第二大段又分为三层(中层次)——第一层介绍最喜欢体育的何亮;第二层介绍于珊和刘玉俊最擅长舞蹈;第三层写邹昊最怕羞而手巧却是一流的。当然,这第二大段当中的每层又可以按照“先一般介绍再列举事例具体说明”的次序各分为两小层(小层次)。如果用示意图来表示这篇文章的结构、段落,就是:
(题目)
(开头)
(中心段)
(结尾)
大层次中层次小层次
这种安排结构、划分段落的方法很有代表性。一般地说,文章不管是写人记事(含写活动)的、写景状物的,也不管采用的是哪种组织材料的顺序,都可以采取这种安排结构、划分段落的方法。
古人提倡写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所谓“猪肚”,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像猪肚一样,写得充实饱满,生动具体。而上面这种安排结构、划分段落的方法就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点。它不但冲破了“老三段”,而且通过将中心段分解、逐层展开,能够更好地把重点部分写充实、具体,突出中心思想。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思考练习】
(1)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很有代表性的安排文章结构、划分段落的方法是什么?
(2)以《我喜欢____》(可以填人物、事物、班集体等)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
55.学会依据中心需要设计开头
开头,就是指文章开始的那个自然段,或指文章开篇的那一两句话。由于开头是给人第一印象的地方,如果不精心设计,就会影响全文效果,所以文章开头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这话并不是夸张。开头写得好,就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为不知怎样开头、不知怎样写好开头而犯愁。其实,文无定法,开头就更无定法了,五花入门,各式各样,乐于怎样写就怎样写,觉得怎么写好就怎么写。这一点,同学们务必要清楚,千万不要为刻意追求某种写法而大伤脑筋。
开头无定法,但也决不是说就没有“法”。各种各样的开头,可以大致地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的方法,二是“形象化”的方法。
第一,“开门见山”的方法。此中的“山”,决不是单指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指文章的题目,文章所要记叙的对象和主要内容(人、事、景、物等)。这种方法就是文章一下笔,就直截了当地点明题目或文章所要记叙的对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让别人读了开关,就能知道文章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一种开头方法,也是最容易学习的一种方法。同学们要对这种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何“开门见山”呢?
(1)采取叙述的方式。
①文章一开篇就介绍一下人物活动和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如,
《菜市场里的风波》:星期日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来到菜市场,准备多买一些蔬菜回去。
②用较少的话概述一下文章的中心内容。如,《我们的新班主任》:暑假开学后,李老师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半年来,李老师热爱学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③交代事情的起因。如,《保护环境有我们一份》:村前的公路旁有一座“垃圾山”,每到夏天,臭味弥漫。这个星期六,我们第一少先小队的队员们自发组织起来,准备铲除它。
④采取倒叙方式挑明事件的结果。如,《我的同桌》: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望着语、数双双跨入“优秀”等级的试卷,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拉着同桌小方的手,不知说啥好。
⑤从某一个侧面进行叙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
《妈妈心中的天平》:每当我独自一人时,就会想起妈妈,想起妈妈心中的那架天平。
⑥先写其他人物或事物,再引出要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如,《我的二婶儿》:
妈妈非常孝敬瘫痪的奶奶,这在全村都出了名。但凭心而论,比起我的二婶儿来,妈妈还差得远呢!
(2)采取描写的方式。文章一下笔,就直接描写一下文中主人公的外貌或行为表现。如,
《今天可丢丑了》:
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呀!七点二十了,还差十分钟就上早读了,今天可是我执勤!”我顾不得刷牙、洗脸,提起书包、抻过领巾,撒腿就往学校跑。
(3)采取议论的形式。
①一下笔,便就文章要写的人物或事物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和感情。如,《小草》:
有人喜爱婀娜多姿的垂柳,有人称颂高大挺拔的白杨,而我却羡慕那自强不息的小草。
②选用与中心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名言、歌谣、成语等,直接点明题意,透露自己的写作动机。如,《人间真情》: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人间需要真情,人间也处处充满真情。
(4)采取抒情的形式。文章一开头,对所要记叙的人事景物就抒发一下爱、憎、好、恶的
情感,点明题旨,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李老师的品格》:李老师是我现在的班主任。我喜爱李老师秀美的身材,我羡慕李老师满腹的文化,我更敬佩李老师那无私奉献的品格!
(5)采取设问的形式。文章一开头,就把要写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如,《可喜的变化》: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家乡啦。家乡至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火车在疾驰,我真恨不得马上踏上家乡的土地。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头,需要注意的是:“开门见山”是见“远山”,见“山”的轮廓;至于“山”中的景物,要到“山”里才能看清。不是见“近山”;如果是座“近山”,挡在门口,门一开,“山”就碰鼻子,也没趣味。
第二,“形象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常采取描写的方式:开头不先交代文章要记叙的人物、事件、中心,却先描写一下人物活动或事情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或先描写一下与人物、事件有紧密联系的景物,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进而起到渲染气氛、引出事件或人物的作用。这种方法,总的追求就是不先将要写的对象、中心等和盘托出,而是含而不露,引读者循文入境,渐入佳境。如,《童年趣事》:
四面温柔的小丘环抱,中间是千亩沃土良田,一条清亮的小河从南山脚下流过,默默汇入京东潮白河中。这便是养育我的家乡。
这里,顺便提一下对写开头的要求。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开门见山”,也不管采取其它什么方法,都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要简洁、明了,要尽快进入主要内容的记叙。②要以奇句夺目,要像放炮,骤然而响,使人耳目一震;要以佳句生辉,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秀美,使人一见而惊,不肯放弃。③要成为全篇文章有机的组成部分,能自然引入正文,更好地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说一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为什么说开头无定法而又有法?开头都有哪些基本方法和要求?
(2)读读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想想文章运用的是怎样的开头方法,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
56.学会依据中心需要设计结尾
结尾,指的就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或结束全篇的话。和开头一样,结尾是文章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读者来讲,它就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这粒是香甜的,它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如果这粒是苦的,它不但影响了前面的味道,也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和开头一样,结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类:
第一,自然式结尾。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把要记叙的内容写完了,文章也便自然收束。就说写事,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收尾了。这种结尾的特点就是自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如,保护环境有我们一份》:看到“垃圾山”被清除,公路旁干干净净的劳动现场,大家露出会心的微笑。
第二,总结式结尾。即总结概括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文章的结束语。采用这种结尾方法,文章有展有收,容易给读者留下明晰的总印象,也便于读者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如,《可喜的变化》:
“水泥”路变成了沥青路,“泥屎胡同”变成了绿荫掩映的胡同,低矮的石头房变成了高大敞亮的砖瓦房。望着这一切,怎不令人激动呢!第三,篇末点题。此中的“题”字,既指题目,又指文章的主题(即中心思想)。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收束全文时,紧扣题目或点出中心思想。和“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一样,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同学们在设计结尾时,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采用这种结尾方法,不但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或进一步深化,而且在结构上也会起到收拢全文的作用。如何在篇末“点题”呢?
(1)可以明“点”:
①采取议论形式,点出题目,或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感想及悟出的道理。如,《菜市场里的风波》:
这场风波虽已平息,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相遇,这是一种缘份;人与人之间,还是要多一些谦让和理解。
②采取抒情的形式,借事、借景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如,《我们的新班主任》:
望着李老师消瘦的面庞,我的心里充满酸涩,李老师啊,您像妈妈一样给了我们无私的、深沉的爱!将来,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把这份爱心深藏心中!
③采取反间的形式,表达自己确定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小草》:啊,多么可爱的小草!你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格,怎不令人赞叹呢?
(2)可以暗“点”:
①采用含蓄的手法,象征的手法,将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发人深思,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如,《可爱的校园》:
教室窗前,那一簇簇鲜花,沐浴在阳光下,争芳吐艳,也像是为生长在这美丽的校园而自豪。
②展示未来,给人以鼓舞和激励,令读者心里充满对未来的向往。如,《我爱家乡》:
父老乡亲正以旺盛的斗志建设着家乡,改造着家乡。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家乡,必将变得更加美好、富饶。
③转出别意,宕出远神——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自然地向深处或广处扩展延伸,使中心主题得到升华。如,《我爱家乡的红枣》:
大家一边拾枣,一边吃,都夸这枣甜。是啊,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也像这红枣一样的甜吗?
提醒同学们,在设计文章结尾时,要注意防止如下三种病症:一是防止无结尾症,即写到哪里算到哪里,文章还未结尾便戛然而止了。二是防止口号症,即结尾表决心,喊口号,让人厌烦。三是防止离题症,即结尾扯到其它地方去了,与中心无关,让读者觉得莫名其妙。
这里,也顺便提一下对写结尾的要求。无论采取哪种类型、形式的结尾:①要简洁、生动。防止啰啰嗦嗦,该结尾时不收笔;避免平平淡淡,白开水一杯。②或干脆,或含蓄。干脆,要像“豹尾”一样,刚劲有力,富有鼓舞力量;含蓄,就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含而不露,具有启发性,使结尾起到“言尽而意无穷”的作用。③要与文章主体浑然一体,找到与文章内容最切合的结尾。④要考虑写作目的的需要,要为表现、突出中心思想服务。
【思考练习】
(1)对于读者来说,结尾为什么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结尾都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和要求?设计结尾时要注意什么?
(2)读读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想想文章运用的是怎样的结尾方法,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
57.考虑好怎样过渡
写文章,层次(结构段)之间、段落(自然段)之间、句子之间,要衔接连贯。这是一篇优秀文章的重要之一。怎样做到“衔接连贯”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文章由一层意思转向另一层意思、由这段转向另一段或由这句转向另外一句时,给当中搭个“桥儿”。这就是过渡。
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就能够使文章上下衔接,前后贯通,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就能够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反之,缺少这样的过渡,文章自然就会显得松散,前后不连贯,甚至让人难以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如何考虑、设计过渡呢?首先,要考虑好过渡的形式。
过渡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用词语过渡(即过渡词语),用句子过渡(即过渡句),月一个简短的段落过渡(即过渡段)。文章再由一句话转向另一句时,多使用过渡词语;在由一段转向另一段时,既可以使用过渡词语,也可以使用过渡句,在由一个层次转向另一个层次时,不但可以使用过渡词语、过渡句,还可以使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过渡段,承上启下,把几部分内容连成一体。过渡段只用于文章层次之间的衔接;在一篇文章中,不能过多地使用过渡段。
另外,提醒同学们:在构思、布局谋篇阶段,设计好层次、段落之间的过渡,是考虑的重点。至于句子之间的过渡,到下笔行文时重视这一点,就可以了。
第二,要依据文章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恰到好处的过渡方法。
(1)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可以用“也”、“再”,“又”“另(另外)”、“还(还有)”、“既”??,也(又)??”“一边??,一边??”、“一方面??,(另、又)一方面??”、“不是(是)??,而是(不是)??”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参观完了前院,我们又顺着甬路,穿过绿荫,来到了后院。
②妈妈既关心我的学习成绩。也关心我的身体。
(2)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顺承关系的,可以用“就”、“便”、“才”、“于是”、“先”、“再”、“接着”、“然后”、“最后”、“跟着”、“起先??,后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自从那次闹了矛盾,我们俩的关系便逐渐疏远了。
②起先我对他的这些做法很不理解,后来经过一次具体接触,我真正了解了他的人格。
(3)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后面的意思比前面的意思更进一层,或由轻到重、或由浅到深、或由易到难)的,可以用“更”、“还”、“甚至”、“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反而)??”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爸爸重视自己的仪表,更重视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
②奶奶不但自己勤俭节约,还教育我也要这样做。
(4)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前后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后面的内容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写,而是转了一个“弯儿”)时,可以用“倒”、“不过”、“可(可是)”、“但(但是)”、“却”、“然而”“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却、而)”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爸爸对自己这么“抠门儿”,对我倒是满大方的。
②尽管花朵很小,香味却很浓。
(5)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的,可以用“由于”、“所以”、“因此”、“因为??,所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由于老师的热情鼓励,我终于重新振作起来。
②妈妈因为热爱学生,所以也赢得了学生的爱。
第三,过渡的语言要灵活、自然,与文章内容浑然一体。以描写景物为例:
(1)可以通过描写作者的动作,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如:“沿着石径走到院子里??再往前走几步,一簇簇菊花呈现在我面前??我俯下身子,凑近花丛闻了闻??”作者通过几个动作就把院子的景象、菊花的景象、菊花的香味这几层意思自然连接起来了。
(2)可以通过介绍景物的位置,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如:“菊花旁边是一排冬青树??右边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作者通过“旁边”、“右边”这些表示方位的词,既写清了景物的位置,又把两个景物自然连接起来。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视线的转移、人物的语言或对话等把景物连接起来。
【思考练习】
(1)“过渡”指的是什么?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考虑、设计过渡?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缺少“过渡”,哪些地方“过渡”有失误,然后动笔改一改。
58.考虑好如何照应
照应,即前后关照,呼应配合:就是前面说的话,后面有个着落;后面讲的事,前面有所暗示。就是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要有所预示。这样,文章的结构就严谨了,情节就周详、缜密了。都有哪些主要的照应形式呢?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呢?
(1)考虑好文题照应。文题照应,就是使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尤其是开头一下笔,
就紧扣中心内容,照应题目。如:
题目:这节历史课使我受到了教育开头:小学6年,我上过的课不计其数,其中使我受到教育最深的是一节历史课。
题目:游泳能手——小菊开头:我家屋后有一条河,河面上建着一座水泥拱桥。我们村里的
孩子都喜欢在这条河中游泳。说起游泳能手,可要算我的好邻居——小菊了。
这种照应形式,文章一下笔,就“书归正传”、开宗明义,照应题目,便于把文章写得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有助于一下子吸引住读者,能有效地避免“偏题”现象。行文当中,时刻注意将文章主要内容与题目相照应,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有利于把文章写得简练、集中;如果不注意照应题目,就容易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错误。
(2)考虑好尾题照应。尾题照应,就是使文章的结尾与题目相照应,通常又称“结尾扣题”,
即结尾点明文章题目的含义。如:
题目:理发员叔叔真好
结尾:理发员叔叔真好,他有一颗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心!题目:我是这样的人结尾: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长得像男孩子,性格也像男孩子。文章结尾,归纳全文,照应题目,具有强调中心或画龙点睛的效果,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利于读者理解内容,掌握中心,受到感染;具有收拢全文的作用,使文章放得开、收得拢,严密紧凑,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考虑好首尾照应。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如文章开头交代背景,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说明道理等,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一下,与开头相应和,使文章浑然一体。
首尾照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圆合照应。即首尾内容圆合为二。如,《我是这样的人》:开头:我的性格不像一般女孩子那样温文尔雅,生得浓眉大眼,声音洪亮,做事总是粗手粗脚的,有点像张飞,所以我就获得了这个“张飞”的雅号。结尾:好了,我的自我介绍结束了。对啦,还要声明:现在同学们不叫我“张飞”了,而叫我“小健将”了。我已是训练有素的、名副其实的体育尖子了。
②重复照应。即结尾再次重复开头的内容。如,《我爱家乡的景色》:开头:我的家乡位于北京东北,是密云境内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的景色可迷人啦!结尾:我爱家乡迷人的景色。
③因果照应。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或原因。如,《家乡变了样》:
开头:过去,我的家乡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穷山村。这些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尾:感谢共产党,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变了样。
④问答照应。即开头设问,结尾作简要概括的回答。如,《向大家介绍我》:
开头:我是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年级,说话就要小学毕业啦。你们想认识一下我吗?想知道我的一些“秘密”吗?
结尾:这就是我,一个爱美、遇事爱掉“金豆子”的小姑娘。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照应形式外,构思布局时,还可以考虑一下总分照应(总述与分述相互照应),伏笔照应”(前有伏笔、暗示,后有交代、照应),反复照应(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突出中心主题,有意将重点内容进行两次或多次的重复)。
【思考练习】
(1)“照应”指的是什么?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考虑好每一方面的照应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哪些形式的照应,哪些地方还缺少照应,然后动笔改一改。
59.考虑好如何点题
点题,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出文章题目的含义。由于题目的含义往往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与主题思想相关。因此,点题恰到好处,就犹如画龙点睛,既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又会方便读者阅读,给他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呢?
(1)在点题的位置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文章开头点题。如《小草》一文的开头:“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鲜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文章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点出题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②在文章当中点题。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段话,不仅揭示出了邱少云牺牲的伟大意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加强了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③在文章过渡处点题。如《爱美的妈妈》一文中的过渡段:“这就是我的妈妈,爱整洁,讲仪表。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的妈妈只讲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这段话,不仅点明了题意,而且将文章前后内容自然、紧密地衔接起来。
④在文章结尾点题。如《谢谢您对我的帮助》一文的结尾:“手中的考卷就要答完了,让我在这有限的几分钟内,对您衷心地说一句:‘谢谢您,敬爱的王老师,感谢您6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段话既归纳了全文内容,又点明了题意,也写出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在点题的形式上,除一次性点题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首尾同时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其中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结尾:“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将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提醒着我要做正直的人。”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在记叙的过程中逐一点题。如《老水牛爷爷》一文中:写他“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胡须”,点出“老”;写他“会凫水,而且凫得特别出色”,点出“水”;写他“脾气很怪,真像牛一样”,点出“牛”;写他“辈份最大”,点出“爷爷”。在记叙中逐一点题,文章恰似一出儿徐徐展开的话剧,引读者循文生情,渐入佳境。
(3)在点题的表达方法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通过叙述点题。如《草原》一文的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里用叙述的方法点题,话语中流露出第一次见到向往以久的草原的兴奋之情。
②通过描写点题。如《我的爸爸》一文的开头:“我的爸爸今年36岁,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衬着白皙的皮肤,显得十分慈爱、可亲。”这里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点明题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点题。当然,也可以通过描写环境、景物含蓄点题,或通过侧面描写间接点明题意。
③通过抒情点题。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结尾:“刘老师啊,我的好老师!您不但教我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教我如何做人,教我如何关心他人。我从心底里喊一声:“刘老师,我爱您!”作者直抒情怀,点明题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④通过议论点题。如《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的结尾:“‘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这段议论,既点明题旨,也使文章增添了光彩。
(4)从修辞的角度上,还可以考虑以下点题的方法:
①运用“反复”点题。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这样“反复”点题,不仅表达了作者离别祖国的痛苦之情,还使文章完整如一,增强了抒情效果和感染力。
②运用“引用”点题。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引用名句点题,言简意赅,既赞美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
除“反复”、“引用”之外,还可以考虑运用比喻、拟人、一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来点题。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法点题,总之,点题要与具体描述、具体事例的记叙紧密结合,使双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决不能空喊口号,唱高调儿,说套话、大话。
【思考练习】
(1)“点题”,指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怎样的点题方法,在此方面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
60.列好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
【思考练习】
(1)制定作文提纲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制定作文提纲要注意哪些问题?
(2)以《我为红领巾增光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作文提纲。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