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学习资料,加微信:13353111130 领取!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二、 知识梳理

从生活经验分析: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谁花的时间长?

2、把一壶水烧成温水和把一壶水烧开,谁花的时间长?

结论: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有关。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1、烧杯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部

2、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搅拌,注意不要损坏烧杯和温度计

3、实验小组内的同学要互相配合并及时记下相关数据

实验分析一:

实验现象: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加热相同的时间,沙的温度升得比水快。

实验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

实验分析二:

实验现象: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沙所需时间长。

实验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

比热容---C

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千克 ·摄氏度),符号为 J/(kg · ℃)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注意: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2、比热容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是否吸热等无关。

4、易错易混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注意区别 “升高了” 和“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3)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 或 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 “具有”增加”、 “减少”。

5、与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的知识应用

(1)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比较哪个地区的昼夜温差变化大?

(2)水作为北方地区供暖和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工作物质的理由。

(3)新疆地区有一景“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其中物理道理是什么呢?

(4) 烈日当空的夏天在水库边上行走时,走在水泥路上和将脚放入水中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练习1、一铁块的温度降低了,说明它的( )

A.密度减少了

B.比热容变小了

C.机械能减少了

D.内能减少了

练习2、关于温度、热量、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越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的比热容越大

C.吸收的热量越多,物质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三、比热容的计算

例题:2千克的水,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多少热量?

分析:根据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可知,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4.2×103J的热量。

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应是:4.2×103J/(kg·℃)×2kg×1℃ 。

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100℃-20℃=80℃时;

吸的热量是:4.2×103J/(kg·℃) ×2kg×80℃=6.72×105J。

练习3.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20℃的水,吸收1.68 × 105 J的热量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练习4.温度为20℃的水,吸收1.68 × 105 J的热量,温度升高到60℃,水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1、D 2、D

3、解:Q吸= 1.68 × 105焦 t0= 20℃

m=2千克 c= 4.2×103J/(kg·℃)

△t= Q吸/ cm= 1.68 × 105焦 ÷[4.2×103J/(kg·℃)× 2千克] =20℃

△t =(t-t0)

t= △t + t0 =20℃ +20℃ = 40℃

4、解:Q吸= 1.68 × 105 J t0= 20℃

t= 60℃

C= 4.2×103焦/(千克·℃)

m= Q吸/ C △t= 1.68 × 105 J ÷[4.2×103焦/(千克·℃)×(60-20) ℃]=1千克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比热容》预习课+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