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二泉映月》道出世道沧桑,道出悲楚际遇,更发人深省:问世间人生为何物?问人生一遭何求?
人生何求,求原味生活,成就自我。时光的细流化作唯美的弧线坠入南山之中,听陶公“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浅吟;看“采菊东篱,南山悠见”的景致;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操守;一生坎坷,唯有这心中奔涌不息的诗意方可一解忧悒,方可磨出陶渊明青史留名的淡泊。原味诗情,让他的人生恬淡自然,勾勒出“田园诗派”千古芬芳的诗作。
人生何求,求原味情感,提升自我。独树一帜的“别裁”与“他说”早已让身在台湾的先生名满天下,而他却暂时放下学术,转而投身于家乡金温铁路建设,圆了浙西南两千万百姓的铁路之梦。心系家国的真情天地可鉴,这条铁路也成为他在《论语别裁》等著作之外的别样经典之作。当真挚的情感与高尚的心灵相遇,这无疑也是一种艺术的碰撞,擦出了属于原味的火花。原味情感,让他的人生更臻于完满,在千万百姓心中铭刻美名。
人生何求,求原味心境,坚守自我。同样飘然逝去,却将原味人生永驻人间的亦有季羡林先生。文革的洪流曾让多少文人学士郁郁而终,而他却平静的心态保有着最初的淡然,在最不幸的时刻泰然受之,在最艰难的境遇安之若素,在最煎熬的时代宁静致远,他以一个学者最平静也最有力的哲思在那个年代,让人们看到生命的本真,以对《罗摩衍那》长达十年的译著的形式,温暖着冷寂的夜幕。原味心境,四两拨千斤,让原本不幸的时光蜕变出原味人生的坦然。
原味的人生,并非要人们陷入极端朴素,更非阻碍时代不可避免的改变,它要求我们在物欲横流中,在悲苦处境中坚持自我,提升自我,坚守自我。如陶潜对清静桃源的向往,如南怀瑾对家园的真诚,如季羡林对逆境平静的洗濯,人生纵使再多浮华的外表,都经不住光阴的收割,只有人生本色,原味的素心还会留在麦田中,安静的生长,不断地弥漫原原本本的味道,馨香不改。
再次凝神遐思,任《二泉映月》的旋律余音索绕,我不禁深思:人生一遭,为求原味而来。
点评:
文章开篇,用乐曲《二泉映月》引出本文的主题——对原味人生的思索。
本文主要采用揭示本质法来分析事例。作者在主体部分用三个排比段,列举陶渊明、南怀瑾、季羡林三人的事例,分别表现对“原味生活”“原味情感”“原味心境”的追求与思考,最后归纳出“原味的人生,并非要人们陷入极端朴素,更非阻碍时代不可避免的改变,它要求我们在物欲横流中,在悲苦处境中坚持自我,提升自我,坚守自我。”这一中心论点。
结尾再用《二泉映月》收束,回应开篇,余韵悠长。
另外,本文语言流畅自然,词语选择精致而有文采,排比段的运用、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语势,也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简洁、整齐,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性散文,也是一篇可以用来学写议论性散文的较好范例。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