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基础”、“基石”类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三、“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四、“本质”、“实质”、“性质”类
1.犯罪的本质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我国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按劳分配。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六、“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4.艰苦奋斗的集中表现:创业精神。
七、“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八、“核心”、“中心”类
1.美好道德的核心:诚实。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九、“关键”类
1.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优良的意志品质。
2.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应对。
3.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5.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十、“目的”、“目标”类
1.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奋斗目标: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
5.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