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81句

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xiàn)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

2.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易·系辞

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5.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fǒu)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

6.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7.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

8.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

9.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孟子

10.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bèi)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大学

11.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shàn)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

12.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大学

13. 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

14.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15.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16. 挟(xié)泰山以超北海,语(yù)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wànɡ),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17.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wànɡ)者,未之有也。 ~孟子

18.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9.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

20.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2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22.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

23.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24.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

25.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

26.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 ~论语

27. 子曰:义而后取,人不厌其取。 ~论语

28. 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

29.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3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31.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32.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33.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34.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35.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

3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7.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38.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39. 日知其所亡(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

40.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

41.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中庸

4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43.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44.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45.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46. 子曰:众恶(wù)之,必察焉;众好(hào)之,必察焉。 ~论语

47.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

48.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

4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50.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51.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52.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wéi)已(yǐ)。 ~孟子

53. 子曰:夫(fú)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

54.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t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55.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

56.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大学

57.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ì),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大学

58. 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

59.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60.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ɡǒnɡ)之。 ~论语

61.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

62. 子曰:道(dǎo)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63.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6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

65.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

66.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

67.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68.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

69. 夫(f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70.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71.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72. 子曰:舜其大智也欤!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中庸

7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74.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75.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76.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7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7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79. 谦谦君子,有终,吉。 ~周易·系辞

80.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81.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孝经


墨家經典63句

1. 兼相爱,交相利。

2. 万事莫贵于义。

3.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 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5. 择务而从事。

6.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7. 爱人者,非为用己者,不若爱马者。

8.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9.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10.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11.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12. 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13. 大国之攻小国,譬犹童子之为马也。

14.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15.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16. 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17. 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故交相非也。

18.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

19. 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

20. 未上同乎天者,则天菑将犹未止也。

21. 义不同者有党;薄者有争,厚者有乱。

22. 同言谈,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

23. 同动作,助之动作者众,即其举事速成矣。

24. 同视听,助己视听者众,则其所闻见者远矣。

25. 同思虑,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谈谋度速得矣。

26. 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

27. 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

28. 特上不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29. 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比从上之政下。

30.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

31.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32. 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下有蓄怨积害,上得而除之。

33.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34. 圣王唯而审以尚同,以为正长,是故上下情请为通。

35. 送国宝,不如推荐贤士。

36. 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37.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38. 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39. 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40. 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

41.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42. 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

43.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44. 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

45. 使人各得其所长,天下事当,钧其分职。

46.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47. 强本节用,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48.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49. 凡足以奉给民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50. 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

51. 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52.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

53.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54.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55.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56. 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57.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58. 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59.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60. 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61. 本不固者末必几,行不信者名必耗。

62.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合其志功而观焉。

63.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法家经典63句

掌权用势————法家的领导驾驭艺术

1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大体)

2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功名)

3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功名)

4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谿,材非长也,位高也。(功名)

5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燥。(喻老)

分职督事————法家的授权管控之法

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扬权)

7力不敌众,智不尽物。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故智力敌而群物胜。(八经)

8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外储说右下)

9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扬权)

10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 (扬权)

情理并茂————法家的沟通协调技巧

11凡说之难: 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说难)

12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说难)

13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说难)

14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摩,然后极骋智辩焉。(说难)

15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难言)

16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初见秦)


兼听独断————法家的决策执行手段

17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说林下)

18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

19有幸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20一听则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

21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22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

23缓心而无成,柔菇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24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八经)

安危存亡————法家的企业风险管控

25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然木虽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亡征)

26明主坚内,故不外失。失之近而不亡于远者无有。(安危)

27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安危)

2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事断于法————法家的制度流程梳理

29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有度)

30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有度)

31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有度)

32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问辩)

33镜执清而无事,美恶从而比焉;衡执正而无事,轻重从而载焉。夫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法之谓也。(饰邪)

34天下太上之士,不可以赏劝也;天下太下之士,不可以刑禁也。然为太上士不设赏,为太下士不设刑,则治国用民之道失矣。(忠孝)

因情治下————法家的奖惩激励秘籍

35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饰邪)

36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心度)

37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内储说七术)

38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空者,民不守。(饬令)

39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外储说左上)

40利所禁,禁所利,虽神不行。誉所罪,毁所赏,虽尧不治。(外储说左下)

41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用人)


为我所用————法家的选拔人才之术

42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扬权)

43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有度)

44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饰邪)

45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有度)

46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库府不得私贷于家,此名君之所以禁其邪。(爱臣)

张弛有度————法家的驾驭下属技巧

47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用人)

48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外储说左上)

49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显学)

50人主虽使人,必度量准之,以刑名参之;以事遇于法则行,不遇于法则止;功当其言则赏,不当则诛。(难二)

51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用人)

52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用人)

53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主道)

明察秋毫————法家的团队建设之道

54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有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有不能胜。(观行)

55夫治法之至明者,任数不任人。(制分)

56知臣主之异利者王,以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故明主审公私之分,审利害之地,奸乃无所乘。(八经)

57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主道)

58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

追求绩效————法家的考察监督之法

5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主道)

60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主道)

61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检审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主道)

62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说疑)

63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叁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执后以应前,按法以治众,众端以参观。(备内)


兵家经典68句

1重视竞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竞争力判断模型: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3用势重要性: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4竞争的本质:兵者,诡道也。

5慎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6价值观统一: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7用人原则: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8用人五德模型: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9建立共同愿景:上下同欲者胜。

10适宜回报: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11尊重与教育: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为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12三个管理误区: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13旗鼓之号: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14令文齐武: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15与众相得: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16爱教治兵: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为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17齐勇如一: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18死而后生: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19愚兵投险: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20上屋抽梯: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21无政之令: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22知彼知己: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23天知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24自知: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25闻知: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26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27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28推知: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29推知: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

30信息处理: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31信息比较: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32知胜之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33六地: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34六败: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35五变: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36五利: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37先胜: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38易胜: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39形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40借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41任势: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42势胜: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43全胜模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44全胜: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45论取胜: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46取胜: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47众寡: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8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49虚实模型: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50防守模型: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51抢占市场: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52出兵:用兵之法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53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54攻防:令半渡而击之利

55十二诡道模型: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56论证: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57致人: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58利害: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59速胜:故兵贵胜,不贵久。

60五火模型: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61治气: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62结论:

▪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63谋划: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64利害: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65思变: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66夺其所爱: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67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68出奇制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