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知识点必修二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自东向西,从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B.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C. 自东向西,从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D. 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答案:B**

2.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 太阳日,23小时56分4秒

   B. 恒星日,24小时

   C. 太阳日,24小时

   D.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答案:D**

3. 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其公转速度如何?

   A. 较快

   B. 较慢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答案: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4. 地球自转一周的角度是_________°。

   **答案:360**

5. 黄赤交角的度数目前是_________。

   **答案:23°26’**

6.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纬线上。

   **答案:北回归线**

7.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

   **答案:昼夜等长**

8.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_纬线上。

   **答案:北回归线**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9. 描述北半球冬半年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征,并举例说明。

   **答案: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例如,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10. 解释地球公转导致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并举例说明两个重要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答案: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半球反之;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半球反之。例如,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半球最低;冬至日则相反。**

11. 说明四季变化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答案: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地球公转而变化,形成四季。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高;南半球反之。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为冬季,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低。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这种季节性的太阳辐射变化导致了四季的交替。**

**四、论述题(共25分)**

12. 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气候分布的影响,特别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如何影响气候类型和农业生产。(10分)

    **答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候分布有深远影响。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影响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公转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进而影响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布。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响了地表接收太阳辐射的时间,使得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差异显著,如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了太阳辐射强度,决定了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分布。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决定了作物的生长期和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种类、产量和种植时间。例如,日照充足的地区适合种植喜光作物,而较寒冷地区可能更适合耐寒作物。**

13. 结合实际,分析黄赤交角对地球四季变化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影响人类活动。(15分)

    **答案: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是四季更替的基础。当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迎来夏季,日照时间长,温度高,利于农作物生长,人们会进行夏收夏种;而在南回归线时,北半球进入冬季,日照时间短,温度低,影响农业生产,人们会储备粮食度过寒冬。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温带的范围,直接影响了适宜居住和农业发展的区域。此外,季节变化还影响了人类的衣食住行、节日庆典、旅游业以及能源利用等方面,如冬季需要保暖衣物,夏季需要空调降温,滑雪度假在冬季,海滩旅游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