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地理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关于晨昏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晨昏线垂直于太阳光线
B. 晨昏线在二分日平分所有纬线圈
C. 夏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D. 冬至日晨昏线与南极圈不相切
**答案**:D
2. 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达到最大值的地点是:
A. 北回归线在夏至日
B. 南回归线在冬至日
C. 赤道在春分日
D. 极圈在夏至日或冬至日
**答案**:A
3.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下列哪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A. 南回归线
B. 赤道
C. 北极圈
D. 南极圈
**答案**:A
4. 下列哪个公式用于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A. H = |α - β|
B. H = 90° - |α ± β|
C. H = α + β
D. H = 90° + |α - β|
**答案**:B
5. 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水准方向热的地方,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
B. 冷地方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
C. 高海拔地区气温一定低于低海拔地区
D. 海洋吹向陆地的风通常较湿润
**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 二分日时,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是______度。
7.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中,北半球冬至日,______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8. 热力环流中,冷暖气流相遇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______。
9. 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时,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应______α与β。
10. 来自高纬度的气流一般具有______的特征。
**答案**:
6. 90
7. 南回归线
8. 锋面
9. 减去
10. 冷干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 描述并解释夏至日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2.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出两个具体例子。
**答案**:
11. 夏至日时,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随着纬度的增加,白昼时间越长,夜晚时间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即24小时太阳不落。这种昼夜长短的变化主要受地球公转轨道倾斜角度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影响。
12. 正午太阳高度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会根据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在建筑设计中,考虑正午太阳高度可以优化窗户的朝向和大小,以实现最佳的采光效果,同时减少夏季的热量摄入和冬季的热量损失。
**四、计算题(共10分)**
13. 假设某地纬度为40°N,在夏至日计算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答案**:
使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 H = 90° - |α - β|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α为23.5°N,该地纬度β为40°N,所以
H = 90° - |23.5° - 40°| = 90° - |16.5°| = 90° - 16.5° = 73.5°
因此,该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5°。
**五、论述题(共10分)**
14. 解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用实例说明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答案**: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的空气流动现象。当地面受热后,空气会膨胀上升,导致该地区形成低气压区;相反,冷却的地面使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区。这两个区域间的气压差异导致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风。例如,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上方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海洋上方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于是产生海风。夜间则反之,形成陆风。热力环流是大气环流的基础,它对局部和全球的天气模式,如季风、风带等,都有重要影响。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