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阅读理解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A.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A.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D.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A.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B.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

   A.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 表明愚妄无知的统治者对千里马不公正待遇的句子是: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 表达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A.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B.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9.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A.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0.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 描述《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并解释这与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相似之处。

   答案:千里马的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它们的才能被埋没,无法展现其价值。这与现实生活中那些才华横溢却因无人赏识而默默无闻的人相似,他们可能由于环境、机遇或者他人的无知而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发挥。

12. 解释为什么《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重要性,并说明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强调了识别人才的重要性。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无法被发现和重用。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引出主题、奠定基调的作用,同时也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批判了统治者的无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C  

3. B  

4. C  

5. B  

6. B  

7. B  

8. A  

9. C  

10. D  

二、简答题

11. 千里马的遭遇是被束缚在平凡的劳役之中,无法展现其超凡的能力,最终与普通马一同死去。这与现实中有些人才因为缺乏伯乐的发现,而被埋没在平凡的岗位,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现象类似。

1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即识才之人)对于发掘和使用千里马(即人才)的关键作用。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人才的发掘和使用取决于是否有懂得欣赏和使用他们的人。同时,它也是对当时社会忽视人才、埋没人才现象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