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试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填空题**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该文提到,从内外两个方面导致亡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文章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______。”

   答案: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以发挥潜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理解分析题**

5. 解释“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通过艰难困苦的经历,可以使人的心志受到触动,性格变得坚韧,从而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能力。

6. 请分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这句话揭示了一个国家灭亡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国内没有贤能的辅佐者和明智的决策者,国外没有与之抗衡的强敌,这样的国家往往会因缺乏挑战和监督而逐渐衰败。

7.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如何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的?

   答案:这句话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即人们在困境中能够激发潜力,成长壮大;而在安逸的环境中,可能会逐渐丧失斗志,最终导致衰败甚至灭亡。这一论点贯穿全文,是对前文列举的历史人物和论证过程的提炼和升华。

8. 请阐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一段话对人才培养的理解。

   答案:这段话强调了人才的成长需要经历困难和挫折。只有通过身心的磨砺,才能培养出坚定的意志、强壮的体魄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这些经历对于一个人能否胜任重要任务至关重要。

**三、论述题**

9.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理解,并举一例加以论证。

   答案:(请考生自行回答,字数要求:约200字)

**四、写作题**

10. 请以“忧患意识与个人成长”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请考生自行回答,字数要求:30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