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原文阅读理解测试**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句话与“嗟来之食”的含义相符合?(5分)

A.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B.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案:B

2. 以下哪个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5分)

A.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C. 舍生而取义者也。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C

3. 在文章中,哪句话表明作者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5分)

A.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B.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答案:C

4. 以下哪个句子表达了“人人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持之以恒”的观点?(5分)

A.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B.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C

二、简答题

5. 解释“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句话的含义,并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10分)

答案:“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意味着如果粗暴地、轻蔑地给予东西,即使是乞丐也会感到被侮辱而不接受。这句话在文中用来强调人的尊严和对尊重的需求,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们也不愿意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体现了对“义”的坚守。

6. 请阐述《鱼我所欲也》中“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在全文中的展开和论证过程。(15分)

答案:《鱼我所欲也》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命和道义,提出“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比喻,引出“舍生而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通过对比“生”与“义”的价值,指出当两者不能兼得时,应舍弃生命以维护道义。作者通过列举“不受嗟来之食”和“不为宫室之美而受万钟”的例子,进一步论证了人们在面对生死与道义的选择时,应保持对道义的坚守。此外,还提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强调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是贤者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全文通过逻辑严密的论证和生动的实例,阐明了“舍生取义”的道德原则。

三、论述题

7. 结合现实社会,谈谈你对《鱼我所欲也》中“舍生而取义”这一观念的理解和应用。(20分)

答案:(注:此部分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论述,以下仅为示例)

在现实社会中,“舍生而取义”不仅体现在生死抉择的极端情况,更广泛地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道德选择上。例如,面对利益诱惑,我们应坚守诚信,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在面对权力压力时,我们要勇于揭露不公,坚守公正;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秉持正义,不轻易妥协。这一观念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道德底线,不为短期的利益牺牲长远的道义。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尤其重要,因为它能引导我们做出有利于社会和谐和个人品德提升的决策,使我们的行为更加高尚和有尊严。同时,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