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真题试卷**

一、文学常识(每题2分,共10分)

1. 《土地的誓言》的作者是谁?

A. 端木蕻良 B. 鲁迅 C. 郭沫若 D. 郁达夫

**答案:A**

2. 《土地的誓言》的作者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家群体?

A. 20世纪20年代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答案:B**

3. “蕻”字的正确读音是?

A. hóng B. fēng C. gōng D. jīng

**答案:A**

4. “挚痛”的含义是什么?

A. 激动痛苦 B. 深沉的痛苦 C. 平静的痛苦 D. 温柔的痛苦

**答案:B**

5.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形容词?

A. 斑斓 B. 谰语 C. 怪诞 D. 镐头

**答案:D**

二、理解与分析(每题4分,共20分)

6. 作者在文中如何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

A. 直接叙述 B. 通过第二人称对话 C. 使用第三人称描述 D. 以上所有

**答案:D**

7. 文中“嗥鸣”一词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田野的宁静 B. 人民的愤怒 C. 动物的欢乐 D. 季节的变迁

**答案:B**

8. 以下哪一项不是作者展现东北大地特点的手法?

A. 拟人化手法 B. 排比句式 C. 选择性列举景物 D. 第一人称叙述

**答案:D**

9.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

A. 移情于物 B. 比喻 C. 拟人 D. 对比

**答案:A**

10. 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使用了第二人称“你”?

A. 我必须回去,我那辽阔的故乡。

B. 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C. 故乡的景色在我心中永远斑斓。

D. 我听见故乡的呼唤,如同母亲的呼唤。

**答案:B**

三、拓展应用(每题5分,共15分)

11. 解释“亘古”的意思,并用一个句子造句。

**答案:亘古指自古以来,遥远的过去。造句:这片土地的美丽,亘古不变,犹如一首永恒的诗篇。**

12. 请列举文中提到的两种景物,并描述它们在作者心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文中提到的景物有“镐头”和“田垄”。镐头象征着劳动人民的力量和坚韧,田垄则象征着土地的丰饶与生机。**

13. 请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写一段关于家乡的描述。

**答案:我的家乡,你是清晨的露珠,晶莹而纯洁;你是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明媚;你是夜晚的月光,柔和而宁静,你是我心中永恒的诗篇。**

四、综合论述(15分)

14. 分析《土地的誓言》中,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和情感表达,将对故乡的思念转化为对故乡命运的关注和决心的?

**答案:作者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中,通过丰富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转化为对故乡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决心。首先,他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故乡视为母亲,直接与之对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其次,排比句式的运用,如“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强化了作者的决心,展现了他为故乡的自由与尊严战斗的意志。再者,文中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如镐头和田垄,暗示了他对故乡土地的热爱和保护之心。最后,移情于物的技巧,如“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与故乡的紧密联系。这些手法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和力量的文本,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为故乡付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