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卷:盐的性质**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反应不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

   A. Zn + CuSO4 === ZnSO4 + Cu

   B. Cu + Hg(NO3)2 === Cu(NO3)2 + Hg

   C.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D. Mg + 2AgNO3 === Mg(NO3)2 + 2Ag

**答案:C**

2. 哪种盐在常温下会风化失去部分水分?

   A. NaCl

   B. Na2CO3

   C. NaHCO3

   D. CuSO4•5H2O

**答案:B**

3. 下列哪种盐的水溶液显碱性?

   A. NaCl

   B. NaHCO3

   C. Na2CO3

   D. NH4Cl

**答案:C**

4. 下列哪个反应可用于鉴别CO32-和HCO3-离子?

   A.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B.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C. 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

   D. Ca(OH)2 + (NH4)2SO4 === CaSO4 + 2NH3↑ + 2H2O

**答案:A**

5. 铵盐与碱性物质混合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A. 提高肥效

   B. 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C. 形成沉淀,增加肥效

   D. 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B**

**二、填空题**

6. 盐跟酸反应的通式是: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答案:盐 + 酸 === 新酸 + 新盐**

7. 铵盐与碱反应的通式是: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H2O。

**答案:铵盐 + 碱 === 新盐 + NH3↑ + H2O**

8. CuSO4的水溶液颜色是______,硫酸铜晶体的俗名是______。

**答案:蓝色,胆矾或蓝矾**

9. 高锰酸钾(KMnO4)与浓硫酸混合后生成的强氧化性物质是______。

**答案:七氧化二锰(Mn2O7)**

**三、简答题**

10. 描述Na2CO3与NaHCO3之间的相互转化,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答案: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生成NaHCO3。方程式为: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相反,NaHCO3受热容易分解成Na2CO3、CO2和H2O。方程式为: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

11. 解释为什么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如石灰、草木灰混合使用。

**答案:铵盐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发生反应产生氨气(NH3),这会导致氮肥的有效成分损失,降低肥效。例如,NH4Cl与Ca(OH)2反应:Ca(OH)2 + 2NH4Cl === CaCl2 + 2NH3↑ + 2H2O。**

**四、实验设计题**

12.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答案:可以通过加热样品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来鉴别。如果样品加热后有气体产生,说明是NaHCO3;若无气体产生,则为Na2CO3。另外,可以分别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较快的是NaHCO3,较慢的是Na2CO3。**

**五、论述题**

13. 分析并解释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答案: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反应为: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这个反应在实际中常用于制备氧化铜(CuO),氧化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陶瓷、玻璃、电池、催化剂等。此外,绿色的Cu2(OH)2CO3在自然界中称为孔雀石,是铜矿的一种重要矿石形态,通过这个反应可以提取铜。**

---

**答案页**

1. C

2. B

3. C

4. A

5. B

6. 盐 + 酸 === 新酸 + 新盐

7. 铵盐 + 碱 === 新盐 + NH3↑ + H2O

8. 蓝色,胆矾或蓝矾

9. 七氧化二锰(Mn2O7)

10. 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生成NaHCO3。方程式为: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相反,NaHCO3受热容易分解成Na2CO3、CO2和H2O。方程式为: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

11. 铵盐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发生反应产生氨气(NH3),这会导致氮肥的有效成分损失,降低肥效。

12. 见简答题12的答案。

13. 见论述题13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