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

**《乡愁》诗歌鉴赏**

**一、选择题**

1. 《乡愁》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A. 郭沫若  

B. 余光中  

C. 海子  

D. 徐志摩  

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乡愁》中提到的象征物?

A. 邮票  

B. 船票  

C. 火车票  

D. 坟墓  

3. 诗人在哪个背景下创作了《乡愁》?

A. 在家乡的田野  

B. 在厦门街的旧居  

C. 在美国的大学  

D. 在北京的书房  

4. 《乡愁》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 平铺直叙  

B. 结构整饬  

C. 韵律音乐美  

D. 意象丰富  

5. 下列哪一项不是《乡愁》的艺术特征?

A. 情感深沉  

B. 意象单一  

C. 语言音乐性  

D. 形式对称  

**二、填空题**

6. 《乡愁》的创作时间是_______年。

7. 诗中,“现在”的乡愁是_______。

8. 诗人余光中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被他形容为“_______,美母亲的国度”。

9. 诗的每一节都以_______的变化为线索。

10. 《乡愁》中,诗人的个人经历与_______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三、简答题**

11. 解释《乡愁》如何通过“托物寄情”达到艺术效果。

12. 分析《乡愁》在结构上是如何体现“寓变化于统一”的。

13. 描述《乡愁》的音乐美是如何通过词的重复和叠词运用来展现的。

14. 为什么说《乡愁》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15. 余光中的《乡愁》是如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印记结合的?

**四、论述题**

16. 论述《乡愁》这首诗在表现乡愁情感方面所采用的主要手法,并举例说明。

17. 分析《乡愁》的意象选择对传达主题的作用,以及为何这些意象能够引发读者共鸣。

18. 请从诗歌的形式美角度,探讨《乡愁》如何在对称与参差中达到和谐统一。

19. 探讨《乡愁》中“时间”这一元素如何强化了诗人的乡愁情感。

20. 余光中的《乡愁》为何能成为表达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3. B  

4. A  

5. B  

**二、填空题**

6. 1971  

7. 一湾浅浅的海峡  

8. 中国  

9. 时间  

10. 祖国之爱,民族之恋  

**三、简答题**

11. 诗人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通过这些物象的变化,展现出人生不同阶段的乡愁,使情感得以寄托。

12. 诗的四节结构对称,每节都围绕“乡愁”展开,但内容由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到最后的游子与大陆分离,层次递进,形成变化。同时,句式和意象的选择保持了一致性,体现出统一。

13. 诗中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不仅增强了音韵美感,也通过对比强调了乡愁的深重。

14.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情感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诗人的经历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许多华人与大陆的分离,因此具有广泛的历史与民族共鸣。

15. 《乡愁》描绘了个人的乡愁经历,但最后将个体的悲欢提升至整个民族的层面,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体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印记的结合。

**四、论述题**

16. 诗人运用象征和比喻,如邮票代表童年与母亲的联系,船票象征青年时期的离别,坟墓是母子生死相隔的象征,海峡则凸显了与大陆的遥不可及。这些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深情。

17. 《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唤起读者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从而产生共鸣。

18. 《乡愁》在形式上既有对称的结构,如四节诗的均衡布局,又有参差的句式变化,如长短句的交错,使得诗歌既有规律又富有变化,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19. “时间”贯穿全诗,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每个阶段的乡愁都与时间紧密相关,强化了乡愁随时间推移不断加深的主题。

20. 《乡愁》以其深情的表达、生动的意象和普遍的情感共鸣,触动了无数离家在外的人的心弦,它不仅表达了余光中个人的情感,也成为了华人世界共同的情感载体,因此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