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哪篇文章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A.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B.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C. 《谈读书》 D. 《不求甚解》

2. 《谈读书》的作者是:

   A. 马南邨 B. 培根 C. 鲁迅 D. 施耐庵

3. 《不求甚解》一文的作者马南邨是:

   A. 当代作家 B. 美国实业家 C. 英国哲学家 D. 元末明初小说家

4. 以下哪个选项是鲁迅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正面论点?

   A. 中国人已经失掉自信力 B. 中国人从未失掉自信力

   C.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 国人盲目崇拜神佛

5. 《智取生辰纲》选自哪部作品?

   A. 《水浒传》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6. 《杨修之死》的作者是:

   A. 罗贯中 B. 施耐庵 C. 鲁迅 D. 马南邨

7. 《杨修之死》中,杨修被杀的主要原因是:

   A. 杨修的聪明才智 B. 杨修的恃才放旷 C. 曹操的嫉妒 D. 杨修的粗暴蛮横

8. 下列哪篇文章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和方法?

   A.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B.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C. 《谈读书》 D. 《不求甚解》

9.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鲁迅提到的中国人的三个阶段是:

   A. 自夸、求神拜佛、寄希望于国联 B. 寄希望于国联、自夸、求神拜佛

   C. 求神拜佛、寄希望于国联、自夸 D. 寄希望于国联、求神拜佛、自夸

10. 创造思维的三个要素不包括:

    A. 广泛的知识 B. 探求新事物的态度 C. 持之以恒的毅力 D. 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 简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作者提出的“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的观点。

12.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中,作者认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13. 请列举《谈读书》中培根提到的读书的三个方面,并解释其含义。

14. 《杨修之死》中,通过哪几件事体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曹操的复杂性格?

**三、论述题(20分)**

15. 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是如何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间接反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B 3. A 4. C 5. A 6. A 7. C 8. C 9. B 10. D

**二、简答题**

11. 作者认为,面对问题时,不应只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应保持探求的心态,勇于寻找更多的可能性。这种探求精神对于创新和进步至关重要。

12. 作者认为,中国学生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即通过实践来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

13. 培根提到的读书的三个方面是:一是读书的正确目的,应以增长知识、提升智慧为目标;二是读书的方法,强调理解精神实质而非死抠字句;三是读书对个人性格和精神缺陷的塑造与弥补作用。

14. 《杨修之死》中,通过鸡肋事件、园门阔事件、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等,展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曹操的狡猾与疑心。

**三、论述题**

15. 鲁迅在文中通过列举古代的志士仁人,如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证明这些人都保持着坚定的自信力,他们是中国历史的脊梁,从而反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鲁迅以此强调,尽管社会上有种种负面现象,但中国的脊梁并未消失,他们始终存在并继续推动着中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