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汇变迁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輮以为轮”的“以为”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 )

   A. 认为

   B. 使……成为

   C. 作为

   D. 看作

**答案:B**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博学”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 )

   A. 学问广博精深

   B. 广泛地学习

   C. 学识渊博的人

   D. 博士学位

**答案:B**

3. 在“用心一也/用心躁也”这句话中,“用心”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的解释为( )

   A. 集中注意力

   B. 多用心力

   C. 因为心思

   D. 使用心机

**答案:C**

4. 古文中“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中的“寄托”一词,其含义是( )

   A.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B. 躲避,藏身

   C. 寄托情感

   D. 寄予期望

**答案:B**

**二、翻译题**

将以下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答案:**通过火烤使木头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达且行为没有过错。

7. 用心一也,故能登高而望远;用心躁也,故不能持久。

**答案:**因为心思专一,所以能够攀登高峰并眺望远方;因为心思浮躁,所以无法持之以恒。

8.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答案:**如果没有蛇和鳝鱼的洞穴可以藏身,那是因为心思浮躁。

**三、论述题**

9. 分析并讨论古代汉语中“以为”、“博学”、“用心”和“寄托”这四个词汇在古今语境中的变化,并阐述这种变化对理解古文的重要性。

**答案:**

在古代汉语中,“以为”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使……成为”,而在现代汉语中,它已经演变为一个连词,表示“认为”。这种变化揭示了语言的发展和词汇功能的转变,对理解古文时,我们需要准确把握词义,避免将古义误解为今义,以免产生理解偏差。

“博学”在古代指广泛地学习,强调学习的广度,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学识的深度和广度,即学问广博精深。这一变化体现了知识观的变化,从追求广博到追求精深,理解古文时需注意古人对“博学”的理解,以更全面地理解他们的教育观念。

“用心”在古代是两个词,“用”作为介词,“心”指心思,表示原因或动机。现代汉语中,“用心”常用来表示集中注意力或用尽心思。这种变化反映了语言的简洁化趋势,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翻译古文时需要还原其原有意境。

“寄托”在古代意为藏身,而现代则更多地用于情感的投射。这个转变反映了人类社会心理的演变,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转变。理解古文时,我们必须根据上下文判断其在古代的含义,以免误解作者的意图。

理解这些古今异义词对于准确解读古文至关重要,它们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历史演变,也是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