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试题——《赤壁赋》篇**

**一、翻译题**

1.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翻译:** 

2. **原文:**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翻译:** 

3. **原文:**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翻译:** 

4. **原文:**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翻译:** 

5. **原文:**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翻译:** 

6. **原文:**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译:** 

7. **原文:**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翻译:** 

8. **原文:**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

   **翻译:** 

**答案:**

1. **翻译:**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 **翻译:**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 **翻译:** 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 **翻译:** 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 **翻译:** 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 **翻译:** 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7. **翻译:** 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8. **翻译:**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二、理解题**

1. **问题:** 诗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深沉思考。

2. **问题:** “侣鱼虾而友麋鹿”这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 这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他追求的是与自然万物的亲近和自由。

**三、分析题**

1. **问题:** 为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两句描绘的场景会引发如此强烈的感情共鸣?

   **答案:** 这两句通过描绘洞箫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形象地表现出音乐的感染力,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2. **问题:** 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作者对生活的何种理解?

   **答案:** 作者认为大自然的丰富资源是无尽的宝藏,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享宇宙之美,体现出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写作题**

请根据《赤壁赋》中的意境,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写作提示:**

- 描述一个你心中的理想生活场景。

-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 引用《赤壁赋》中的相关诗句,深化主题。

**写作示例:**

在壬戌之秋,我心中构想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泛舟于赤壁之下,月色如水,洒满江面。此时,我不禁想起苏子与客的对话:“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在这个瞬间,我仿佛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我们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它的朋友,共享着它的慷慨赠予。在江洲之上,我愿与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让心灵沉浸在这无尽的宝藏之中,享受那份宁静与和谐。月光下的泛舟,不只是旅行,更是对生活的深深感悟,是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