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阅读理解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指的是( )

A. 专门教授句读的老师

B. 传授道德和学业知识的导师

C. 只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的教师

D. 仅限于年长者或地位高者的指导者

答案:B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阿房宫的壮观景象,下列哪一项不是其中的描绘( )

A.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C.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D.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答案:C

3. 《阿房宫赋》中,“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表达了作者对哪种行为的批判( )

A. 秦朝统治者的奢侈浪费

B. 六国的贪婪掠夺

C. 民众的苦难生活

D. 后代未能借鉴历史教训

答案:A

4. 以下哪句话不是出自《师说》( )

A.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 “古之学者必有师”

C. “圣人无常师”

D.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答案:D

5. 《阿房宫赋》结尾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揭示了( )

A. 历史循环论

B. 对秦朝灭亡的哀叹

C. 倡导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D. 对未来悲观的预测

答案:C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6. 解释《师说》中“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含义,并阐述其在教育理念上的重要性。

答:

7. 《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奢华,揭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并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

**三、论述题(25分)**

8. 结合《师说》和《阿房宫赋》,分析两篇文章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并讨论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答:

**参考答案:**

1. B

2. C

3. A

4. D

5. C

6.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论身份高低、年龄大小,只要是有道理的地方,就有值得学习的老师。它强调了教育的普遍性和平等性,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老师,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所。这一观念打破了传统的尊卑观念,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平等,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 《阿房宫赋》通过描绘阿房宫的奢华,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以及对民力的过度剥削。这导致了民众的不满和国家的衰败。作者借此警示后人,国家的兴衰在于民心,统治者的贪欲会加速王朝的灭亡。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当权者的警戒。

8. 《师说》和《阿房宫赋》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洞察力。《师说》强调师道尊严,提倡终身学习,对后世的教育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阿房宫赋》则以建筑的奢华象征统治者的腐化,对权力滥用提出批评,对后世有警示作用。两者都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议论,展现了古代散文的魅力。在表现手法上,《师说》更注重说理,《阿房宫赋》则更多地借助艺术形象来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