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鉴赏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哪篇文章的作者不是唐朝人?  

A. 《陋室铭》(刘禹锡)  

B. 《爱莲说》(周敦颐)  

C. 《桃花源记》(陶渊明)  

D. 《醉翁亭记》(欧阳修)

答案:B

2. 以下哪篇文章中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 《陋室铭》(刘禹锡)  

B. 《爱莲说》(周敦颐)  

C. 《岳阳楼记》(范仲淹)  

D. 《桃花源记》(陶渊明)

答案:C

3. 《醉翁亭记》中,描述山间四季景色变化的句子是:  

A. “环滁皆山也”  

B.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C.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答案:B

4.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描述桃花源人生活状态的句子是: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答案:A

5. 哪篇文章以赞美莲花的品格为主旨?  

A. 《陋室铭》(刘禹锡)  

B. 《爱莲说》(周敦颐)  

C. 《桃花源记》(陶渊明)  

D. 《醉翁亭记》(欧阳修)

答案: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6. 《陋室铭》中,刘禹锡用“_______,_______”来描绘他的居所环境,暗示其简朴但高雅的生活。

答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 《桃花源记》中,陶渊明通过渔人的经历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其中“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桃花源中的安宁和和谐。

答案: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8.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醉心山水,不在饮酒的真正乐趣。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9.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绘了两种不同的天气状况下登岳阳楼的感受,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春和景明,波澜不惊;*雨霏霏,连月不开

10. 《爱莲说》中,周敦颐认为莲花是“_______”的象征。

答案:花之君子者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1. 简述《陋室铭》中刘禹锡描绘的“陋室”特点,并解释为何他不觉得陋。

答案: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绘的“陋室”虽简陋,但因主人品德高尚而显得不凡。苔藓痕迹映照绿色,草色映入帘中,室内有鸿儒交谈,没有世俗的音乐和公文的劳累。陋室的环境宁静、高雅,反映出主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丰富的品质。

12. 《桃花源记》中,陶渊明通过桃花源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和平宁静的社会,人们安居乐业,没有战乱和压迫,享受着自由平等的生活。这种理想社会反映了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如何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个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通过描绘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的山间景色,表现了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心境。晴朗明媚的天气象征他的愉快,而阴雨天气则反映了他内心的忧郁。景色的变化与人物情感相互映衬,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4.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怎样的政治抱负?

答案:范仲淹提出的这句话体现了他超越个人得失,关心国家和人民福祉的政治抱负。他主张不论身处朝廷高位还是民间低谷,都应时刻心系百姓,将国家的忧虑置于个人之前,将人民的幸福视为自己的快乐之后。

**四、论述题(共25分)**

15. 分析《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文章中作者所倡导的人生态度有何相似之处,并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说明。(10分)

答案:《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高、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周敦颐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性,刘禹锡则以“陋室”象征自己的高尚品德。两者都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例如,《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明作者重视精神交流,不与世俗之人交往;《爱莲说》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则寓意作者在污浊环境中保持独立人格。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对高尚道德追求的坚守。

16. 《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都描绘了理想社会的景象,但两者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有何差异?请结合文本分析。(15分)

答案:《桃花源记》通过渔人的意外发现,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描绘了桃花源中人民的安逸生活,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理想社会是与世隔绝的,是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批判。陶渊明借此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黑暗面的不满。

而《岳阳楼记》则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登楼者的感受,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理想社会是与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的,他希望官员能关注民生,忧国忧民。《岳阳楼记》中的理想社会并非一个具体的桃花源式的地方,而是建立在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之上。

两篇文章虽然都描绘了理想社会,但《桃花源记》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安宁与和谐,而《岳阳楼记》则强调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