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
祝穆〔宋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氏:姓…的人。
典故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以下哪个选项是“铁杵成针”故事的主要人物?
A. 李白
B. 祝穆
C. 老婆婆
D. 武氏
2. “铁杵成针”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3. 李白在故事中最初是因为什么行为被提及?
A. 完成学业
B. 逃学闲逛
C. 研究诗词
D. 遇见老婆婆
4. “方磨铁杵”的“方”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A. 方向
B. 刚刚
C. 方法
D. 正在
5. 老婆婆用铁杵磨成绣花针的目的是什么?
A. 表演技艺
B. 自我挑战
C. 教育他人
D. 缝制衣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6. 李白在______山中读书时,遇到了______,她正在磨______,打算将其做成______。
7. “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的道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8. 描述一下李白在故事中经历的心理变化,并解释这对他的影响。
9. 解释“滴水穿石,愚公移山”这句话在故事中的含义,以及它与“铁杵成针”之间的联系。
**四、论述题(15分)**
10. 结合现实生活的例子,阐述“铁杵成针”这一精神在个人成长、学习或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请至少提供两个实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李白
2. A. 唐朝
3. B. 逃学闲逛
4. D. 正在
5. D. 缝制衣物
**二、填空题**
6. 象耳山;老婆婆;铁杵;绣花针
7.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三、简答题**
8. 李白最初因为对学习感到厌倦而逃学,偶遇磨铁杵的老婆婆后,他对老婆婆的毅力和坚持感到惊讶和敬佩。老婆婆的话让他认识到,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这使得李白决定回去专心学习,最终成为著名的诗人。
9. “滴水穿石,愚公移山”表示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再艰难的事情也能完成。在故事中,老婆婆用这句话鼓励李白,表明即使铁杵这样粗大的物体,通过不断努力也能磨成细小的绣花针。这与“铁杵成针”的主题相吻合,都强调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论述题**
10. “铁杵成针”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对于个人成长来说,比如学习一项新技能,如编程或绘画,初期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就像磨铁杵一样,最终会熟练掌握。例如,一位初学者可能一开始对编程一窍不通,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最终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
其次,在职业发展中,这种精神同样重要。比如创业,初期可能面临诸多困难,但只要坚定信念,不怕失败,持续改进,就能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例如,许多成功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遭遇过挫折,但他们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商业目标。
总的来说,“铁杵成针”不仅是一个寓言故事,更是一种生活哲学,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耐心和毅力,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