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苏洵〔宋代〕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真题试卷及答案

**六国论分析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苏洵的《六国论》主要讨论了六国______的原因。

2. 六国破灭的直接原因是______,而非武器和战术的问题。

3. “弊在赂秦”中的“赂”指的是______的行为。

4. 文中提到,秦获取土地的方式除了战争还包括______。

5. 作者认为,齐国灭亡是因为______,而没有援助其他五国。

6. 燕赵两国起初采取了______的策略,但最终未能避免灭亡。

7. 李牧被杀,导致______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

8. 作者提出,如果三国______,齐人不依附秦国,历史可能改写。

9. 作者对后世统治者的警告是不要______。

10. 最后,苏洵强调,如果以天下的力量对抗秦国,秦国将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 下列哪一项不是苏洵认为的六国破灭的原因?

   A. 赏赐秦朝

   B. 战争频繁

   C. 失去强援

   D. 秦国贪婪

12.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了什么?

   A. 秦国的贪婪无法满足

   B. 六国的土地有限

   C. 赂秦会导致战争加剧

   D. 赂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13.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苏洵提到的“赂秦”的国家?

   A. 齐

   B. 燕

   C. 赵

   D. 韩

14. 哪位人物的刺杀行动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A. 荆轲

   B. 李牧

   C. 嬴政

   D. 百里奚

15. 苏洵认为,面对秦国,六国应采取何种策略?

   A. 合纵联盟

   B. 逐一击破

   C. 联合抗秦

   D. 分裂自保

16. “智力孤危”描述的是哪个国家的情况?

   A. 齐

   B. 燕

   C. 赵

   D. 魏

17. 作者认为,如果三国不割地,会有什么结果?

   A. 秦国会迅速扩张

   B. 六国会保持现状

   C. 可能改变胜负的局面

   D. 秦国会主动求和

18.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意味着什么?

   A. 学习六国的失败教训

   B. 重蹈六国覆辙

   C. 对六国的同情

   D. 批评六国的政策

19. 作者对“为国者”的建议是什么?

   A. 重视人才,发展科技

   B. 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战斗力

   C. 不要被敌人的威势所胁迫

   D. 和平共处,避免战争

20. 下列哪个词组不是苏洵用来形容秦国的?

   A. 强大无比

   B. 革灭殆尽

   C. 力量有限

   D. 威势积聚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 解释“弊在赂秦”这一观点,并举例说明。

22. 分析燕赵两国在应对秦国时的战略失误,并阐述其后果。

23. 苏洵提出的历史教训是什么?这对现代国家治理有何启示?

**四、论述题(30分)**

24. 结合全文,分析苏洵为何认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和现实有何意义?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破灭

2. 赂秦

3. 向秦国贿赂

4. 攻取之外

5. 与嬴而不助五国

6. 守土抗秦

7. 赵国

8. 爱惜自己的土地

9. 被积威之所劫

10. 无法下咽

二、选择题

11. B

12. A

13. A

14. A

15. C

16. B

17. C

18. B

19. C

20. C

三、简答题

21. “弊在赂秦”是指六国因向秦国贿赂而导致自身实力削弱,最终灭亡。例如,六国割让土地给秦国,使得秦国势力日益增强,而六国则失去战略要地,力量逐渐消耗。

22. 燕赵两国起初坚守领土,不贿赂秦国,但后来燕国派遣荆轲刺杀秦王,赵国名将李牧被杀,导致两国失去抵抗秦国的能力。这些举措不仅未能阻止秦国的侵略,反而加速了两国的灭亡。

23. 苏洵的历史教训是,国家不应轻易贿赂敌人,而应团结一致对抗共同的威胁。现代国家治理启示:国家应保持独立自主,避免过分依赖他国,同时要加强联盟,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四、论述题

24. 苏洵认为,如果拥有广大疆域的国家像六国一样,采取贿赂敌人的策略,那么这个国家的结局甚至会比六国更糟。因为六国虽然弱小,但在某种程度上仍能与秦国抗衡,而大国若采取同样的做法,无疑是自掘坟墓。这提醒我们,无论国家大小,都不能忽视自身的主权和尊严,必须坚持正确的战略,避免因短视行为导致长远的损失。在现实国际关系中,这意味着各国应以合作和对话解决冲突,而非通过妥协和牺牲核心利益来维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