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重别周尚书》

**作者**: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为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成就为最高。现存诗二百余首,多为五言七言的边塞诗和七言歌行体的乐府诗。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诗人,在诗歌由六朝的绮靡转向唐代的刚健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全文**: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译文**: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不见一人归来。

只有那河边的大雁,秋天一到就向南飞去。

**注释**:

1. 重别:再次告别。

2. 周尚书:名弘正,字思行,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

3.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4. 万里:指从京都到边疆的距离非常遥远。

5. 一人:指周尚书。

6. 河边雁:古人传说,雁南飞至湖南衡山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鉴赏**:

这首诗是庾信在羁留北朝时所作,题为《重别周尚书》,其实是重别故国。诗人在异国他乡的凄凉处境中,深切思念故国,同时也对自己的身世感到悲哀。全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描绘了阳关道上的荒凉景象,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阳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也是诗人离开故国的必经之路。这里的“万里道”不仅指路途的遥远,也象征着诗人与故国之间的阻隔。“不见一人归”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自己前途的迷茫。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诗人看不到一个熟悉的面孔,也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回到故国。

次句“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描绘了河边大雁南飞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故国的向往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河边的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天都会飞往南方。这里的“南向飞”不仅指大雁的飞行方向,也象征着诗人对故国的向往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诗人只能像大雁一样,飞向远方,寻找自己的归宿。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通过描绘阳关道上的荒凉景象和河边大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庾信在羁留北朝时所作。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原本是南朝梁朝的官员,但在侯景之乱后,他被迫逃往江陵,后来又被西魏所俘,被带到长安。在北朝时期,庾信虽然受到了西魏和北周的礼遇,但他始终思念故国,渴望能够回到南朝。这首诗就是他在北朝时期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评价**: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通过描绘阳关道上的荒凉景象和河边大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这首诗是庾信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