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名称:《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作者:王维

全文: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

在这样一个盛世,没有选择隐居的人,所有的杰出人才都纷纷归附朝廷。就连像谢安那样曾隐居东山的人,也不再留恋山野生活。你到了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未能高中,但并不能说我们的道路是错误的。你在江淮地区度过寒食节,又在京洛之地缝制春衣。我们在长安的大道上设酒送别,志同道合的朋友即将离我而去。你即将乘船回乡,不久后就会打开家门。远方的树木似乎带着你的身影,孤独的城市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寂寥。我的计策并未被采纳,但不要认为知音稀少。

注释:

1. 綦毋潜:唐代诗人,与王维交好。

2. 圣代: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3. 东山客:指晋朝的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出仕。

4. 采薇:《诗经》中的一篇,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

5. 金门:代指唐朝的京城长安。

6. 寒食:古代节日,禁火三日,以纪念介之推。

7. 江淮: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

8. 行当:将要。

9. 桂棹:桂木做的船桨,常用来象征高雅的生活或仕途。

10. 荆扉:用荆条编成的门,代指简陋的家门。

11. 吾谋适不用:我的计划恰好未被采用。

12. 知音稀:知心朋友稀少。

鉴赏:

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送别诗。诗中流露出对朋友落第的同情和安慰,同时也对友人的才学给予高度评价。首句“圣代无隐者”展现出对盛世的赞美,暗示友人应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王维以谢安的典故鼓励友人,即使落第也不应放弃追求。诗中描绘了友人离京的场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但同时也寓含着对未来的期待。最后,王维以自我安慰的方式,鼓励友人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丧失信心,暗示知音仍在,机会尚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开元年间,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未中,王维以此诗送别,表达对友人的慰藉和支持。在唐朝,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落第对于士人来说是极大的打击。然而,王维通过诗歌鼓励友人,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友情。

评价: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是王维诗作中的佳品,以其深情厚谊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王维的高尚情操和卓越诗才。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唐朝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