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题】: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边关的戍楼鼓声响起,行人止步,秋夜的边地只有一声孤雁的哀鸣。

自今晚起,露水变得更加清澈洁白,那轮明月仿佛是故乡的象征,显得格外明亮。

兄弟们都四散分离,无处询问他们的生死状况。

想要寄出的家书常常无法送达,更何况战乱未平,烽火连天。

【注释】:

1. 戍鼓:边防驻军的报警鼓声。

2. 断人行:行人因鼓声而止步,表示边地戒严。

3. 边秋:秋天的边地,此处指战乱中的边疆。

4. 一雁声:一只孤雁的叫声,象征着离愁与孤寂。

5. 露从今夜白:古人以白露为节气,此处指进入白露时节,露水增多。

6. 故乡明:对故乡月亮的赞美,也暗含思乡之情。

7. 有弟皆分散:所有的弟弟都流离失所,分散各地。

8. 无家问死生:没有固定的家,无法得知他们的生死消息。

9. 寄书长不达:寄出的书信常常无法送达。

10. 况乃未休兵:何况战争还未停息,局势动荡不安。

【赏析】:

此诗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远方兄弟的深深思念和对战乱无常的忧虑。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绘了边关戒严的紧张氛围,以及秋季边地的凄凉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悲凉基调。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借自然景象抒发思乡之情,月色皎洁如故乡,情感深沉而动人。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揭示了战乱带来的骨肉分离之苦,诗人对亲人命运的担忧跃然纸上。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进一步深化主题,战乱不止,家书难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深切挂念。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边关秋夜的景象,展现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反映了杜甫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关怀。诗中对亲情的深情呼唤,对和平的殷切期盼,使这首诗成为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反映战乱题材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