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几乎没有闲月,五月份更是人人忙碌。

夜晚南风吹起,田间小麦已覆盖地面一片金黄。

妇女们带着竹篮装饭,孩子们提着壶送水,

一同前往田间送餐,壮丁们都在南冈劳作。

脚被暑热的土气蒸腾,背被炎热的阳光炙烤,

尽管筋疲力尽却不知炎热,只愿夏日长一些。

又见一位贫穷的妇人,抱着孩子在旁边,

右手捡拾遗落的麦穗,左手挂着破旧的筐子。

听着她们相互交谈,听到的人无不感到悲伤。

家里的田地都缴了税,只能靠拾麦穗来填饱肚子。

如今我有何德何能,未曾从事过农桑劳作。

官员的俸禄有三百石,年末还有剩余的粮食,

想到这些内心深感惭愧,整日都不能忘怀。

【注释】

1. 阏(yà):覆盖。

2. 荷(hè):肩负。

3. 箧(qiè):竹篮。

4. 竿(gān):竹竿,这里指担子。

5. 饷(xiǎng):送饭。

6. 丁壮:成年男子。

7. 赫(zhuó):炽热。

8. 秉(bǐng):手持。

9. 敝(bì):破旧。

10. 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11. 岁晏:年终。

【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的一首反映农民艰辛生活的诗篇。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五月丰收季节的繁忙景象,通过对比自己与农民的生活,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揭示了封建社会赋税沉重、农民生活艰难的现实,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自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