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题里总能看到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等等的表现手法,看似好像都差不多,但在答题得分点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今天小编就把这些常考的表现手法整理出来,通过例子让同学们分清楚这些表现手法!

1.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例如: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2.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例如: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3.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属于间接抒情的一种,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例如:

《咏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的目的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4.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例如: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5.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例如: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6. 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属于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例如: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7. 乐景写哀

乐景写哀:属于反衬手法中的一种,也可以说是以乐景称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例如: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看似诗中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8. 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例如: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我们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9. 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例如: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 渲染

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例如:

《秋词》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11. 烘托

烘托:衬托中的正衬,亦称“烘云托月”。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12. 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例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13.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例如: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14. 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例如: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汇总,你必须掌握!

15. 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例如: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