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并掌握其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识网络】

「中考复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科学探究!

「中考复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科学探究!

【要点梳理】

化学实验仪器

1.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水槽等。

2.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3.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4.托盘天平:

(1)左物右码。

(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

(3)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5.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1)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浓酸、浓碱流到实验台上:①浓酸:a.加碳酸氢钠溶液;b.水冲洗;c.抹布擦干。

②浓碱:a.加稀醋酸;b.水冲洗;c.抹布擦干。

(3)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物上:①浓酸: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

溶液;②浓碱: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4)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广口瓶)的取用:

(1)取用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2)取用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药品(细口瓶)的取用:

(1)不定量取用: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桌上,标签要向着手心,一斜二挨三倒

一斜:试管倾斜;二挨: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三倒:缓缓倒入。

(2)定量取用:量筒(一倒二看三滴

一倒:向量筒内倒入药品;二看: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滴:用滴管添加所差拭剂。

(3)少量取用:胶头滴管

【要点诠释】

1.使用药品“三不能“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药品取最少量原则:(1)要严格按照用量来取;(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药品“一要三不要”原则:(1)要放在指定容器内;(2)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

2、物质的加热

1)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角,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注意事项

a.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

b. 加热时要有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c. 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角;

d. 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e. 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

f. 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

g. 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h. 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i. 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取出。

要点诠释

酒精灯

(1)①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②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可少于1/4;③意外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2)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两查:检查酒精的量;检查灯芯

两个绝对禁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防止失火);

一不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3、仪器的连接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装置气密性检查

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底部。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

4、仪器的洗涤

洗涤干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

、科学探究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产生黄色光亮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应用外焰进行加热。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较,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多。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的存在;木条燃烧得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

【要点诠释】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习题练习】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在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蜡烛,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答案】D

【解析】A、石蜡的熔点较低,所以蜡烛受热易熔化,然后再燃烧,故A说法正确;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并放出热量,故B说法正确;C、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C说法正确;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能被点燃,具有可燃性,故D说法错误.故选D.

2、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 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C. 图2装置的实验,可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碳、氧三种元素

D. 图3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

【答案】C

【解析】A、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B、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火焰的温度.故B正确;

C、由于蜡烛燃烧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氧气中含有氧元素,不能确定蜡烛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D、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所以,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蜡烛燃烧的有关问题,注重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要用心去观察实验,并且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注意题目中的“这一过程而言”,题目中间的是过程,所以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实验而不是假设。

2、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C

解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品质,是取得重大发现的首要条件。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D

【解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A、氧气能支持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则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D、呼出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证明不含氧气,如空气中含有氧气,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2、关于人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且成分完全相同

B .人吸入的氧气全部转化为呼出的气体

C .人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气体相比,氧气含量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明显增加

D .人吸入的气体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答案】C【解析】人体呼吸作用的过程是:吸入空气后氧气被人体吸收并发生气体交换生成二氧化碳.A、因为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掉一部分氧气生成一定量二氧化碳,故此选项错误.B、因为呼吸时发生了气体交换,气体中不但氧气量减小,而且会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此答案错误.C、发生气体交换时空气中氧气量减小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均变大,故此选项正确.D、吸入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相同,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呼吸前后气体成分的分析考查,只要抓住呼吸过程的实质也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四、实验室常用仪器及用途

例题、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烧瓶 D.锥形瓶

【答案】A

【解析】试管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故A选项符合题意;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烧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锥形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实验项目与所选择的仪器搭配错误的是()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取用粉末状药品——药匙D.较多量液体加热——大的量筒

【答案】D

【解析】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加热。给较多量液体加热可用烧杯(垫上石棉网加热)。

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及事故处理

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检验有多种方法,原理大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该装置长颈漏斗与导管都与外界空气相通不是密闭装置,无法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中考复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科学探究!

【答案】B

【解析】A选项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B选项橡胶塞旋转塞入试管中,是正确的操作;C选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空垂直滴加;D选项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与试验台;故答案选择B

3、【2016年湖南省常德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中考复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科学探究!

【答案】C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错误;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正确;D、取用颗粒或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错误。

4、【2016年四川省广安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中考复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科学探究!

【答案】B

【解析】A、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A错;B、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先连接装置,将导管浸入水中,用两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C、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先提起胶头,再排空气伸入滴瓶内,故C错;D、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