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文件编号:21032003)

目录:

202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二战后的世界

202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202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02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民国后期的中国

202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

202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资本主义的兴起

关注微信公众号:cc518xxzl 可免费领取本资料word完整版!

简介:

二战后的世界

一、选择题

1. 2005年在全民公决中荷法两国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后欧盟修改宪法条约名称和内容,并以《里斯本条约》取而代之,直到2009年欧盟27个成员国议会才批准了该条约。这说明(  )

A.荷法两国力阻欧盟改革进程

B.民众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存在疑虑

C.欧盟内部利益纠纷难以调和

D.欧洲的民主政治出现历史性倒退

2. “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3. 2017年8月4日新华社电称: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尽管不满,特朗普于8月2日还是签署了这项法案,并发表了一份怨气十足的文字声明。美国国会此举(  )

A.使分权制衡的原则遭到破坏

B.行使了宪法赋予国会的职权

C.使立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D.削弱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4.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  )

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

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

5.

表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

202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文件编号:21032003)

 

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6.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7. 1963年,经济互助委员会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2%;到20世纪80年代,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4%-17%,内部贸易占48%-52%。这一变化表明(  )

A.战后国际经济秩序重建

B.两大阵营关系趋向缓和

C.经济全球化的障碍扫清

D.经济区域集团化成就显著

8.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9.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202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文件编号:21032003)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10.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不断发展。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60年代初获得了独立。此举意在(  )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

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

11. 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这一变化(  )

A.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

B.说明美元仍旧维持霸权地位

C.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

12.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信息化”的概念,认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这说明(  )

A.信息化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

B.信息化的出现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C.信息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方位进步

D.信息化是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14.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15.下表反映了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


低收入家庭

中等收入家庭

高收入家庭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据此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  )

A.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

B.工人阶级家庭收入偏低

C.国家财政赤字现象更加严重

D.大幅度降低福利的规模

16. 1987年美苏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即《中导条约》。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但苏联在谈判中显得更加积极主动,条约规定要销毁的中导数量,苏联也比美国高出一倍。苏联如此妥协的主要原因是(  )

A.迫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威胁

B.控制军备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

C.力图为国内的改革争取和平环境

D.多极化的趋势下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17.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18.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B.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C.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9.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20. 20世纪末,全世界仍有12亿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一些地区贫困人口数量还在上升。为此,世界银行改变了援助方向,主要关注识字率、健康、妇女儿童等问题,以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这表明(  )

A.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

B.世界银行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C.国际援助更加注重实效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开始大量涌现,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的北京大学则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并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能媲美法国大革命,是“伟大的、世界性的及基本的力量”。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逐渐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欧美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求教于马克思主义”;各种牌号的“马克思主义”竞相出台,甚至神学也试图把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冷却了一阵,但世纪之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又逐渐回温,马克思还被西方权威媒体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应该看到,这是马克思的高贵人格、科学理论产生的巨大魅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马理文《世纪思潮中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潮”的特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世界的进步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了以英镑为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二战后期,为结束金融乱局,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在1944年召开的44国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美国从这一体系中获得了美元霸权的巨大收益。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各国纷纷出美元兑换黄金。到1971年,美国被迫实行与黄金比价的自由浮动,欧共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90年代以来,欧元、人民币、日元、加元、英镑等币种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国际结算、支付、投资、储备当中。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共同组成一篮子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币种之一。这是人民币融入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重要一步,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大重要事件。

——摘编自余治国《世界金融五百年》等

根据材料,围绕国际货币金融问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一、选择题

1. 2005年在全民公决中荷法两国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后欧盟修改宪法条约名称和内容,并以《里斯本条约》取而代之,直到2009年欧盟27个成员国议会才批准了该条约。这说明(  )

A.荷法两国力阻欧盟改革进程

B.民众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存在疑虑

C.欧盟内部利益纠纷难以调和

D.欧洲的民主政治出现历史性倒退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知,荷兰和法国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原有的法案,促使欧盟调整法案,最后得以通过。民众会否决,说明欧盟的一体化政策并没有得到民众的完全认同,民众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存在疑虑,并非执意阻止欧盟改革进程,故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2. “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材料“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体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A项正确。B项与材料“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不符,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而不是强调商业的文化功能,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而不是外来文化的影响,D项错误。

3. 2017年8月4日新华社电称: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尽管不满,特朗普于8月2日还是签署了这项法案,并发表了一份怨气十足的文字声明。美国国会此举(  )

A.使分权制衡的原则遭到破坏

B.行使了宪法赋予国会的职权

C.使立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D.削弱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参众两院以接近全票通过了一项提案,此举体现了宪法赋予国会的职权,故B项正确。材料现象是权力制衡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现象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不能说明立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会对总统权力的限制,并没有削弱联邦政府的行政权,排除D项。

4.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  )

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

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

答案 C

解析 材料“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说明很多矛盾可以以和平方式来解决,故选C项。材料并不能说明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这种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能说明和平成为可能,但不能完全否定修昔底德陷阱,排除B项;“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是一种现状,不能证明战争永远不会发生,排除D项。

5.

表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

 

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到1970年,苏联的实际钢产量和煤产量都比计划要低,而肉和蔬菜与瓜类等生活必需品的产量远远低于计划任务,这说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严重的问题,不是经济政策的连续性,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且这一时期苏联重点是发展重工业,C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社会生活需求的变化,D项错误。

6.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赫鲁晓夫回忆录》不同年代的版本在内容上均有所不同,说明时代影响了历史叙述,故D项正确。回忆录是当事人所写,掺杂了个人主观因素,准确性上有一定出入,不一定比相关研究著述的可信度更高,A、B两项错误;版本新旧与是否更接近历史真实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

7. 1963年,经济互助委员会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2%;到20世纪80年代,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4%-17%,内部贸易占48%-52%。这一变化表明(  )

A.战后国际经济秩序重建

B.两大阵营关系趋向缓和

C.经济全球化的障碍扫清

D.经济区域集团化成就显著

答案 B

解析 经互会属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对抗美国马歇尔计划而建立的经济组织,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材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和1963年相比,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明显上升,说明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趋向缓和,故B项正确。战后经济秩序的重新建立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障碍扫除是在苏联解体之后,C项错误;材料内容是两大阵营的贸易,不是区域经济组织贸易,D项错误。

8.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可以看出美国的一些公司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服务,说明冷战政策与美国公司的发展相互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美国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军工订单所产生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民经济军事化,D项错误。

9.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联合国成员国在1945-1975年间数量大增,新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亚非国家,即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图片信息未涉及世界贸易、经济区域化,C、D两项错误。

10.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不断发展。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60年代初获得了独立。此举意在(  )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

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50年代,戴高乐上台之后,法国不再追随美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材料中“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的目的是想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B项正确。戴高乐的目的不是想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A项错误;非洲国家的独立正好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相符合,故戴高乐上台后的举措不是为了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C项错误;材料中法国此举不是为了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D项错误。

11. 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这一变化(  )

A.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

B.说明美元仍旧维持霸权地位

C.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可知,美元仍旧维持其霸权地位,故选B项。材料中“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理论上对美国只有好处,会推动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只是强化了大国对全球经济的领导,不会改变经济秩序,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宣告结束,排除D项。

12.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答案 B

解析 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都是欧共体成员国,再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60-70年代”推断,应是欧共体国家间的合作促成了成员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机械化,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故选B项。马歇尔计划发挥作用应该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故排除A项;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涉及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问题,与农业生产力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且布雷顿森林体系涉及的是货币体系问题,也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项。

1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信息化”的概念,认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这说明(  )

A.信息化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

B.信息化的出现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C.信息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方位进步

D.信息化是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可知,信息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全方位的进步,C项正确。信息化使人类社会分工更加精细,而非分散,排除A项;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4.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滞胀”危机,新形势下需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上台之后却继续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这样只能加剧经济恶化,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A项正确。“滞胀”危机下,政府加强干预会导致危机加剧,不利于物价的下降,会使通货膨胀加剧,B、C两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从未放弃经济自由,D项错误。

15.下表反映了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


低收入家庭

中等收入家庭

高收入家庭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据此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  )

A.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

B.工人阶级家庭收入偏低

C.国家财政赤字现象更加严重

D.大幅度降低福利的规模

答案 A

解析 材料数据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高收入家庭纳税和国民保险支出较高,中低收入家庭纳税和国民保险支出较低,这有利于治理贫富差距问题,从不同家庭的实际收入数据观察,可知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故A项正确。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工人阶级家庭的收入,排除B项;材料也无法体现国家财政赤字现象更加严重,排除C项;材料数据并不能体现英国大幅度降低福利的规模,排除D项。

16. 1987年美苏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即《中导条约》。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但苏联在谈判中显得更加积极主动,条约规定要销毁的中导数量,苏联也比美国高出一倍。苏联如此妥协的主要原因是(  )

A.迫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威胁

B.控制军备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

C.力图为国内的改革争取和平环境

D.多极化的趋势下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答案 C

解析 《中导条约》签订,可以缓和东西方关系,为苏联国内的经济、政治改革提供稳定的环境,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苏联主动妥协的主要原因,排除。

17.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 A

解析 七国集团原为西方国家的经济组织,后来发展为八国集团,再到二十国集团,与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说明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选A项。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就已经表明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广大亚非拉国家被纳入其中,排除C项;七国集团不是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排除D项。

18.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B.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C.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 D

解析 从由投票决定到“协商一致”进行决策,使投票权中较低的新兴经济体获得更大话语权,这也反映了其地位的提升,受到国际社会重视,D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没有确立,A项错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走向衰落不是引起其变化的原因,B项错误;材料论述国际经济全球化,不是政治民主化,C项错误。

19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 C

解析 通过材料中美国两次迫使日本减少对美国的钢铁出口可知,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C项正确。“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于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日贸易摩擦,没有涉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B项错误;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形成于二战后,“开始建立”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

20. 20世纪末,全世界仍有12亿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一些地区贫困人口数量还在上升。为此,世界银行改变了援助方向,主要关注识字率、健康、妇女儿童等问题,以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这表明(  )

A.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

B.世界银行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C.国际援助更加注重实效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答案 C

解析 针对贫困人口收入减少、数量上升的情况,“世界银行改变了援助方向”,通过改善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发展来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可知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全球经济联系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排除A项;世界银行的职能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复兴,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制约战争的因素的增长,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开始大量涌现,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的北京大学则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并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能媲美法国大革命,是“伟大的、世界性的及基本的力量”。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逐渐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欧美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求教于马克思主义”;各种牌号的“马克思主义”竞相出台,甚至神学也试图把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冷却了一阵,但世纪之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又逐渐回温,马克思还被西方权威媒体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应该看到,这是马克思的高贵人格、科学理论产生的巨大魅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马理文《世纪思潮中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潮”的特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世界的进步意义。

答案 (1)因素:辛亥革命未能取得成功;西方列强不断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近代教育发展与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

(2)特点:形式以学术研究为主;思潮起伏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主要用途是针对西方的社会问题。

意义: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一批影响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进步。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可知辛亥革命未能取得成功;由材料一“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可知西方并不想中国强大,而是想通过扶持军阀达到继续侵略的目的;由材料一“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思想基础,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也进一步诱导了这样的趋势;由材料一“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的北京大学则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并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能媲美法国大革命,是‘伟大的、世界性的及基本的力量’”可知,近代教育发展与知识分子对进步的追求也促使人们转向马克思主义。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因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阶级条件。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欧美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求教于马克思主义’;各种牌号的‘马克思主义’竞相出台,甚至神学也试图把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可归纳为形式以学术研究为主;由材料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逐渐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冷却了一阵,但世纪之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又逐渐回温,马克思还被西方权威媒体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可归纳为思潮起伏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由材料二“应该看到,这是马克思的高贵人格、科学理论产生的巨大魅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可归纳为主要用途是针对西方的社会问题。第二小问,先由材料二“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可知马克思主义被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这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进步;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开创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成功两方面入手分析。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了以英镑为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二战后期,为结束金融乱局,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在1944年召开的44国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美国从这一体系中获得了美元霸权的巨大收益。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各国纷纷出美元兑换黄金。到1971年,美国被迫实行与黄金比价的自由浮动,欧共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90年代以来,欧元、人民币、日元、加元、英镑等币种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国际结算、支付、投资、储备当中。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共同组成一篮子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币种之一。这是人民币融入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重要一步,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大重要事件。

——摘编自余治国《世界金融五百年》等

根据材料,围绕国际货币金融问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论题:国际货币体系是不断演变的。

阐述:17、18世纪,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先后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到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随着英国实力的增强,英镑逐渐成为世界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等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已难以维系。与此同时,美国实力空前膨胀,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以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可见,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促使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其他论题:国际货币体系是不断演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是国际格局变迁的表现;国家兴衰决定国际货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了国际货币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合作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公平民主的国际货币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论述题。根据材料内容可得出国际货币体系是不断演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是国际格局变迁的表现,国家兴衰决定国际货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了国际货币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等观点。然后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选取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