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 题号 | 难易度 |
联系的普遍性 | 1、2 | 易、中 |
联系的客观性 | 3、4、5 | 易、中、中 |
联系的多样性 | 6、13(2) | 中 |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7、8、9、13(1)、14 | 易、中、中、中、难 |
系统优化方法 | 10、11、12 | 易、中、中 |
一、选择题
1.(2016·山东烟台一模)《淮南子·说山训》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关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说法最恰当的是( )
A.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是由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解析:C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材料强调了生物体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排除A、B;D混淆了主次矛盾与主次方面。
2.(2016·湖南株洲三模)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下列描写梅花的诗句与“六度分割理论”所蕴涵哲理一致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宋·卢梅坡)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元·王冕)
C.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唐·张谓)
D.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唐·李商隐)
解析:C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六度分割理论”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意思是不知道靠近水边梅花会先开,怀疑是经历冬天树上落的雪没有消融,这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C符合题意;“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A不符合题意;“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自己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体现了正确的意识的重要性,B不符合题意;“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意思是寒梅是最让人恨的,它虽然早占春意却也早凋谢,总被视为过时的花卉,这体现了意识的本质及特点,D不符合题意。
3.(2016·河北唐山二模)在微观世界中,有两个共同来源的微观粒子,即使隔着一个太阳系,只要其中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状态立即发生相应变化,如同一对有“心灵感应”的双胞胎,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称作“幽灵般的超距离作用”的“量子纠缠”。这表明( )
①两个处于纠缠态的量子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科学预言是科学实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④微观世界同样可以被人类所认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C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量子纠缠”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①符合题意;“量子纠缠”被人们认识和发现,体现了④;材料没有涉及认识的检验问题,②与材料无关;③错在“前提”,颠倒了主客观事物的关系。
4.(2016·山东威海二模)登革热、寨卡等病毒主要是通过蚊子进行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在实验中用特定的共生菌的雄蚊子与野外的雌蚊子交配,交配后产下的卵不会孵化,以此控制下一代蚊子的数量,进而控制这些病毒的传播。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
①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客观联系建立新的人为联系 ③人们可以利用事物的联系为自身服务 ④人们可以控制和创造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人们用相应的雌雄蚊交配来控制蚊子数量,从而阻止疾病传播,说明人们可以根据客观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并为自身服务,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5.(2017·山西第一次联考)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的共同影响下,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北方地区,一度面临“沙进人退”的严峻形势,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取得进展。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区的国土绿化和荒漠化、沙化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沙化逆转速度不断加快,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的转变。这表明( )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事情能否成功 ③人们可以调整事物的原有状态,创造具体联系 ④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①与题意不符,题干中所述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影响事情能否成功,而非“决定”,故②错误。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的转变,因此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6.(2016·山东菏泽一模)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存在,科学家至今仍未能完全破解。如早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就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的甚至还平安地度过了诸如鼠疫猩热等“鬼门关”。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是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 ②客观性作为主观性的累积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发挥主体因素的调适功能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面 ④物质世界总会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无效治疗在被患者相信有效后却产生了相应的疗效,说明在具体条件下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发生的,也说明主体因素的调适功能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面,①③符合题意;客观性不是主观性的积累,②错误;材料强调的并非是人们认识的有限性,④不符合材料主旨。
7.(2016·广东珠海二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钉钉子精
神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一件一件的办理做好反腐工作,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建立新的联系问题及整体的作用,①③与材料无关。
8.一口钟,无论敲哪一边,它总是整体作响。人们只知道钟声洪亮、悠长,从来也不在意敲的是哪一边。经常被敲的那一边就不服气,它总想告诉世人,主人敲的是我,是我在响。为了证明这一点,在一个晚上它努力挣碎了钟体,让其他三面都落在地上,只有它仍悬挂着,它想让人们听到它的声音。但它没有想到,单独的钟片,无论如何敲打,也敲不出洪亮的声音。这则寓言说明( )
①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但整体可以离开部分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钟声洪亮、悠长是钟作为整体才具有的功能,经常被敲的那一边离开了钟就不具有原来的功能,故①④正确。整体离不开部分,②错误;材料未体现关键部分的功能,③不选。
9.(2016·广东中山模拟)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堂、廊、亭、榭等建筑的位置非常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与天空、山水、花木等有机地组织为一系列风景画面,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一个建筑美与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我国园林设计表明( )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把握住联系的条件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材料强调各部分之间协调配合、促进园林设计达到完美,①④符合题意;题中并非全是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不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
10.有人认为“三个和尚没水喝”是由于团队成员多了会分散每个成员应有的责任,惰化成员的积极性,从而产生组织内耗,减弱群体的工作效率。这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 )
①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明确成员分工和责任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科学制订激励机制 ③积极做好量的优化,构建合理的成员结构 ④善于抓主要矛盾,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三个和尚没水喝”强调的是量的优化,强调的是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①③符合题意;本题限定范围是唯物辩证法,②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意;本题不涉及主次矛盾,排除④。
11.(2016·吉林白山一模)两年多来,中国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先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达800多项,已提前完成了本届政府承诺的削减三分之一审批事项的任务。中国政府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②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③整体统率和引领着部分 ④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实现政府效能的提升,体现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坚持了政府权力系统的有序性,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整体对部分的影响,③④不符合题意。
12.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习近平以“明灯”比喻亚洲国家,寄语各国只有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才能共同编织和平、富强、进步的亚洲梦。这表明我国( )
①在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造事物 ②以美好意愿为基础建立与各国的具体联系 ③看到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着联系 ④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实现最佳效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D 本题考查普遍联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各国只有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才能共同编织和平、富强、进步的亚洲梦。表明我国在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造事物,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实现最佳效果,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应以原有联系为基础,③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政府着眼于全局统筹,更加注重地区差异的缩小,更加注重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材料二 工业柳州,群星璀璨;山水柳州,宜居典范;文化柳州,源远流长。工业和文化交相辉映,工业和文化完美融合。柳州市的“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助推柳州文化产业不断升级。
柳州的文化是厚重的,人们可以陶醉在壮、瑶、苗、侗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中,可以聆听刘三姐后人的悦耳山歌,可以在柳侯祠领略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遗风,可以站在白莲洞石器时代古人类的遗址上感受文明的沧桑。柳州的文化是高雅的,精品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已开唱十几年,《白莲》《红蜻蜓》《柳宗元》等精品艺术分别荣获国家和自治区大奖。柳州的文化是开放的,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柳州国际奇石节、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正成为这座城市与世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柳州的文化是大众的,柳州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柳江之夏”“龙城金秋”“鱼峰歌圩”“校园之春”“百村百戏”等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群众文化品牌。柳州的文化是创新的,柳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对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体制进行改革,创建文化产业发展公司,促进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1)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述材料一中三个“更加注重”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分析柳州市是如何打造文化高地的。
解析:第(1)问限定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三个“更加注重”的意义,而材料中明确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府坚持三个“更加注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体,三个“更加注重”是部分,在表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更加注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即可。第(2)问限定用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分析柳州市是如何打造文化高地的,属措施类非选择题。依据材料,本问中联系的多样性是指柳州的高雅文化、厚重文化、开放文化、大众文化等多个因素对柳州打造文化高地的影响,在准确表述联系多样性及方法论的前提下,具体分析柳州的文化建设措施即可。
答案:(1)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三个“更加注重”的工作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组成,离不开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地区差异、民生、基本公共服务等工作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三个“更加注重”有利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③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采取系统优化的方法,三个“更加注重”做到了系统优化。
(2)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柳州的文化是厚重的,柳州的文化是高雅的,柳州的文化是开放的,柳州的文化是大众的,柳州的文化是创新的,柳州市在打造文化高地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柳州文化发展的上述种种联系。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柳州市在打造文化高地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柳州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各民族群众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14.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在北冰洋一座岛上发现了一具保存较完好、存有液态血液的猛犸象尸体,因此有可能在其身上找到活细胞,从而克隆这种史前巨型哺乳动物。尽管就目前的技术手段来说,“复活”猛犸象有点像空中楼阁,但多数科学家认为,就科技的发展趋势而言,这或许有一天会实现。
复活灭绝动物真的是件好事儿吗?有科学家认为,如果只是增加了灭绝动物的个体数,无法让灭绝动物作为群体生物回归自然栖息地,那就不能称之为复活。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担心这种“复活潮”一旦掀起,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现有的生态平衡被打乱——已被生物链踢出去的物种再强行加进链条中,可能会使更多的现行物种减少,甚至会导致毁灭性的灾难。
(1)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人类为什么最终能够复活灭绝动物。
(2)科学家们的担心有没有道理?请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你的认识。
解析:第(1)问,要明确最终复活灭绝动物的过程,实际就是人们的认识、实践的发展过程,所以要从实践的进步和认识发展的角度说明理由,同时从材料中“尽管就目前的技术手段……有一天会实现”可以看出,还要从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角度说明人类最终能够复活灭绝动物。第(2)问,要结合材料中有关复活灭绝动物面临的问题,从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对整体有重要影响等角度去分析问题。
答案:(1)①人类的实践水平是历史的发展着的。随着科技进步和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会逐步具备复活灭绝动物的能力和条件。②人类的认识在不断发展,随着人类对生物规律认识的加深,人类最终能创造条件,利用规律复活灭绝动物。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虽然目前复活灭绝动物有一定困难,但科技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人类最终会突破复活灭绝动物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2)有道理。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整体对部分具有决定作用。生物作为一个种群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环境才能发展,作为生物个体无法离开群体存在和发展,灭绝动物可能已不适应今天的自然环境。②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的性能和状态对整体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盲目地复活已灭绝的史前生物可能会破坏今天的生态平衡,给自然界带来灾难性影响。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 题号 | 难易度 |
发展的概念 | 1、2、3 | 易、中、中 |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 4、5、6、7、13 | 易、中、中、 中、中 |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 8、9、10、11、12、14 | 易、易、中、中、中、难 |
一、选择题
1.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B.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解析:D 本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古诗体现的哲理,诗句主要体现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观点,B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的观点。
2.(新题速递)1G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手机增加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3G手机又增添了视频通话等功能,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5G技术可以达到几十Gbps。也就是说,1秒钟可以下载10余部高清电影。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④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在对原有技术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手机的功能不断强大,充分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的发展是对旧事物的继承和创新,新事物优于旧事物,所以②③应选,①错误。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批判继承和发展,④错误。
3.古时候某富人宴客,定席位时,把年少的朱某安排在年长的孔某的上手位,孔某不高兴,便出一上联云:眼珠子,鼻孔子,孔子(暗指孔姓)反在珠子(暗指朱姓)下?朱某听罢应下联云:眉先生,须后生,后生却比先生长。结合对联的寓意,分析“后生要长过先生”需要( )
①先生要超越自我,积极地扶持后生成长,促使后生不断进步 ②后生要尊重先生,继承优良,同时与时俱进,实现超越
③后生要对先生及其旧思想进行彻底否定,实现跨越式发展
④先生对后生及其观念进行辩证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材料蕴含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①②分别从旧事物和新事物角度指明了正确措施;③犯了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④颠倒了新旧事物的关系。
4.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这句话体现了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实践具有能动性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对待错误
解析:C 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材料没有涉及实践和真理,B、D不符合题意。
5.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到21世纪初已经变成现实。这一技术被认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但真正大规模地被企业采用还需要时间。因此,3D打印被称作“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这说明社会领域的新事物( )
①总要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②出现时间总是早于旧事物 ③总能立即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拥护 ④需要人们的热情支持和悉
心保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 3D打印由思想的提出,到技术的形成,再到被人们接受,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说明新事物需要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需要人们的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③错在“立即”上,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拥护需要一个过程。
6.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下列诗句与此观点类似的有( )
①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①③都体现了发展的观点,符合题意。②说的是人世变迁但山形依旧,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只体现了运动,与题意不符。
7.“不畏浮云遮望眼”,习主席以直面问题的坦率态度、化解矛盾的政治智慧,传递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坚定了世界对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信心。这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事物总是处于前进和上升的进程中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使事物处于无矛盾的状态 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④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矛盾的普遍性。“信心”体现了③;“直面问题”“化解矛盾”等,体现了④;旧事物处于退步过程中,且①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①错误;②否认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8.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A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变化、发展,没有体现联系,B不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错误;内部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错误。
9.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 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B.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解析:C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由事故隐患逐步发展到严重事故,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规律、矛盾问题,A、B不符合题意;D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
10.(2016·山东德州二模)十年苦读即将绽放之际,许多学生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激励自己。下列成语能获得相同哲理激励的有( )
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②安不忘危,存不忘亡 ③以小见大,以微知著 ④铸鼎将成,必足薪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材料强调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①④符合题意;②寓意矛盾双方相互转化,③寓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均不符合题意。
11.(2016·贵州贵阳检测)《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抓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菜因为加了“一点点”的盐而变得鲜美,“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又苦又咸是因为盐太多了,即“过度”了,这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B正确;A不符合题意,排除;事物要实现自身的发展一定要自我否定,但题干并没有体现“自我否定”的辩证过程,C不选;我们可以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且为了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应该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D错误。
12.(2016·广东肇庆第一次统测)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
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
①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通过90%×90%×90%×90%×90%≈59%这个过程控制效应可以看出,我们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个人创业成为一些大学生的选择。但“100人创业,90人死掉,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这是大学生创业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其实,能选择自主创业,其进取精神就令人佩服,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更应该抓住时机,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环境。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抱怨,等待和迷茫是毫无意义的。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
(1)大学生创业为什么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
(2)假如你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谈谈你将如何对待创业中可能遭受的失败和挫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问要运用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来分析,第(2)问具有开放性,允许学生更灵活地探究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①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理论文化素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但也存在社会实践经验少、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等弱点。③同时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因素。
(2)①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树立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同时要对可能遭受的失败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②要结合创业的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和水平。③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自己创业的支持。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当前面临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和养老保险待遇不公平、制度运行不经济、基金收支不可持续的问题,延迟退休将缓解国家养老压力,但个人负担将增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对于医务人员、教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允许理性选择是否延迟退休;对于公务员,则应严格禁止延迟退休。重体力劳动者能否不被“一刀切”?女性退休年龄是否应和男性一致?体制内外的延迟退休是不是同步进行?瑞典等国的经验或许对中国具有借鉴作用。延迟退休归根结底是一个政治抉择,既要考虑经济理性,也要考虑人文关怀,而关键在于养老保障制度的可预期性与透明度。
材料二 主管部门表示,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承诺新政策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提前若干年预告,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这令许多担心该政策会“马上到”“一刀切”的人松了一口气。这种考量全局的承诺、渐进式的改革节奏,彰显了改革进程中对民意的尊重。
(1)材料一主要蕴含了哪些矛盾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知识,说明延迟退休政策体现的智慧。
解析:第(1)问,面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这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延迟退休的双重影响是一分为二的体现;对不同行业有不同要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借鉴外国经验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体现;延迟退休的选择则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体现。第(2)问,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面对当前的问题,中共中央作出相应的决定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的体现。②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延迟退休一方面可缓解国家养老压力,另一方面会增加个人负担。③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矛盾。延迟退休对于不同职业者有不同的要求,这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瑞典等国的经验或许对中国具有借鉴作用,这表明特殊性包含普遍性。⑤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延迟退休改革既要考虑经济理性,也要考虑人文关怀,这坚持了两点论,而关键在于养老保障制度的可预期性与透明度,坚持了重点论。
(2)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延迟退休政策采取小步走、渐进式,体现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 题号 | 难易度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1、2、3、13(2)、14 | 易、中、中、中、难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4、5、14 | 中、中、难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6、7、8、13(1)、14 | 易、中、中、中、难 |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 9、10、13(1)、14 | 易、易、中、难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11、12、13(1)、14 | 中、中、中、难 |
一、选择题
1.(2016·吉林第三次调研)“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智;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与下列名句体现的哲理最为一致的是( )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解析:A 本题考查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材料强调伤害你的人、欺骗你的人、蔑视你的人对“你”的积极作用,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A符合题意;B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强调创新与发展,D强调矛盾特殊性和一分为二的观点。
2.(2016·江西上饶一模)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就是:道路虽近,不走就不可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会成功。这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坚持实践第一 ②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重视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 本题考查实践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荀子的观点强调了“走”和“做”在矛盾转化中的重要性,从哲学上讲,启示我们应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不行不至”“不为不成”只是强调了“行”与“为”的重要性,并未强调“行”和“为”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材料也未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②③与题意不符。
3.(2017·山西第一次联考)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具有同一性
C.没有原则性得过且过的原谅,其实不是谅解的豁达,反而是欲擒故纵的纵容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析:B 依据漫画中的文字可知,原谅是做人内心的一种宽容,常常比指责别人更具杀伤力。这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毫无原则地一味地原谅,故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不是哲学启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相互转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B。
4.(2016·广东佛山一中三模)中国在哪里?我想,中国在屈夫子的峨冠中,在太史公的竹简中,在李太白的潇洒诗篇中,在文天祥的浩然正气里,在黄土高原的秦腔怒吼中,在江南小桥的吴侬软语中,在谭嗣同的琴里,在梅兰芳的戏里,这说明( )
①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②个性决定共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④共性起主导和支配作用,个性依赖共性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C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中国”这一共性存在于不同文化现象中,说明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①③符合题意;②中“个性决定共性”、④中“共性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观点错误。
5.(2016·河南南阳三模)经过近5年的考古挖掘,有2 000多年历史的海昏侯墓葬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为了让墓葬内数量庞大的汉简“开口说话”,有关文物修复专家先选取少量竹简,进行表面清洗,然后通过红外扫描,还原墨痕,然后再形成合理流程加以推广。不过,这一过程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下列对此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是推动其他漆木器和竹简修复的根本途径 ②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的总结对其他漆木器和竹简修复有指导意义 ③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包含了对其他漆木器和竹简修复的一般规律 ④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与其他漆木器和竹简的修复工作既对立又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有关文物修复
专家先选取少量竹简,进行表面清洗,然后通过红外扫描,还原墨痕,然后再形成合理流程加以推广,这说明通过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能够为漆木器和竹简修复总结一般规律,说明在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基础上形成的经验对漆木器和竹简的修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故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根本途径”说法错误;少量竹简的还原墨痕修复与其他漆木器和竹简的修复工作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④说法错误。
6.(2016·东北三省三校一模)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中引用欧阳修的名言“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下列表述与该观点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A.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B.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C.丛林一转语,矛盾生诸方 D.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解析:A 本题考查主次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题中名言强调了要把握事物的关键,抓住主要矛盾,A符合题意;B强调要坚持全面的观点,C强调矛盾的普遍性,D强调要坚持两点论,均不符合题意。
7.(2016·河北保定二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构建发展新体制。这是因为( )
①整体是平稳的,部分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主次矛盾知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②符合题意;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把握了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③符合题意;整体与部分的区别不是平稳与变化的不同,①错误;④混淆了主次矛盾与主次方面。
8.坚持全面改革,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总体效果。这说明( )
①关键部分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遵循有序性 ③做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抓住实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系统与要素、两点论与重点论。立足全局抓大事,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②符合题意;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集中发力,说明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③符合题意;整体处于主导地位,①观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而非抓矛盾的主要方面,④不符合题意。
9.“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鲜者,取其鲜;香者,取其香;带刺者,更宜贵其鲜而香。”这段话启示我们( )
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想获得正确的意识,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解析:D 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材料中不同的花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其优点决定了它们的性质,D正确,C排除;所有的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说法错误;要想获得正确的意识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B说法错误。
10.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是指通过逐层增加材料的方式将数字模型制造成三维实体物件的过程。该技术对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和消费电子产品等核心产业的革新有巨大推动作用。然而,3D打印是材质一层层堆积成形,每一层都有厚度,这决定了它的精度难以企及传统的减材制造方法。上述认识体现的哲理是(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解析:D 本题考查主次方面的关系。材料分析3D打印技术的优点和缺点,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哲理,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
11.(2016·福建漳州二模)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以及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等问题,人社部计划于2017年正式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并准备于2022年后实施。这样做蕴含的哲理是( )
①要集中力量解决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 ②要注意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针对人口情况,采取相应的退休政策,③符合题意;采取渐进性的方式,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④符合题意;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②与材料无关。
12.(2016·河北石家庄一模)我们常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是有研究发现,晚睡晚起也有其好处,作息习惯与年龄性别有很大关系。60岁以上人群中,喜欢早起的人数是30岁人群的两倍,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喜欢早起。可见( )
①改造客观世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对作息习惯进行具体分析 ③真理和谬误没有绝对的界限,可以相互转化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多样性。不同群体有不同的作息习惯,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多样性道理,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①与材料无关;真理与谬误有绝对的界线,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新题速递)随着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需要。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沙特、埃及、伊朗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立足于中阿合作现状,进一步提出了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五大理念,开展促进稳定、创新合作、产能对接、增进友好四大行动;结合双方发展需要,强调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建立面向国际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更加有效地服务国家工作大局。
(1)近年来,“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在世界上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其原因。
(2)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有差异,也有共性。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推进共同繁荣。请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解析:第(1)问,知识限定为“矛盾的观点”,为原因类题目,故解答时应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材料。抓关键,体现了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大势”则说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第(2)问指向明确,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角度分别分析即可。
答案:(1)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面临复杂的国际问题,要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着眼大事”,推动国际问题的妥善解决。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抓住事物发展的主流,把握“大局”“大势”,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国情,“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注意把握各自国家的现状和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而能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既有差异也有共性。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作为不同特色的文化,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借鉴。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加强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利于文化的共同繁荣。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材料二 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城镇规模,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打造特色城镇化发展体系,增强辐射吸引力,要坚持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风貌各异、产业互补的城镇体系。
(1)运用矛盾分析法,结合材料一,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2)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解析:第(1)问,限定用矛盾分析法来回答让农民市民化的措施,可从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第(2)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设问的角度是体现类非选择题;从材料看,涉及联系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创新意识等哲理。
答案:(1)①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或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或从“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着重抓住内因,又不忽视外因”角度回答)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角色,主动融入城市中;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居住、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保障和服务。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府要为他们制定专项的财政、税收、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③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要重点解决他们所关注的就业、收入等重难点问题,同时解决好他们所关注的其他问题。④矛盾有主次方面,要抓住主流、区分支流。他们要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⑤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他们既要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根据自身实际,实现向市民转化。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风貌各异、产业互补的城镇体系。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支配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城镇化建设中必须提升产业层次,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④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必须用创新思维来推动城镇化建设。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 题号 | 难易度 |
辩证否定 | 1、2、3、4、7、13、14 | 易、易、中、中、中、中、难 |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 1、3、5 | 易、中、易 |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 3、5、6、7、8、9、13、14 | 中、易、易、中、中、中、中、难 |
创新的社会作用 | 10、11、12 | 中 |
一、选择题
1.对于有极式汽车自动变速器,一般说来,挡位越多,变速器换挡越平顺,也越节油。如今不少中高端汽车已经配备了八速变速器,这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技术瓶颈。但全球知名厂商采埃孚在原有基础上,生产出了更先进的九速变速器。这一变化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部分保留
C.辩证的否定实质上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解析:D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在原有基础上生产出了更先进的九速变速器,这是对旧事物的辩证的否定,是在联系基础上的发展,D符合题意;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A说法错误;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B、C说法错误。
2.(2016·广东潮州二模)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便要学会空杯,既不能因一时的失败或挫折而一蹶不振,更不能因小小的成绩而得意忘形。我们要勇于放下,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这种空杯心态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是( )
①对自己要不断进行辩证否定 ②对他人的思想观念要不断“扬弃” ③在自我发展中要把握好前进方向 ④在发展道路上要注重质的
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解析:B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空杯心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才
能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说明要不断革新自己,要对自己
不断进行辩证否定,要在自我发展中把握好前进方向,①③正确;他人的思想观念未必是错误的,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质变问题,④与材料无关。
3.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科技界要共同努力,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这要求我们( )
①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定现有理论 ③树立革命批判精神,破除落后观念 ④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B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材料强调科技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目要求;对于现有理论要辩证分析,不能全盘否定,②说法错误;④属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不选。
4.郎世宁是供奉于清廷的著名西方传教士画家。他以西方的写实技法为主,运用透视、明暗、光影、色彩等要素,采用中国画的纸绢、颜料、毛笔等工具,参考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法,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中西合璧的画风,世称“海西体”。“海西体”的创立体现了( )
①艺术发展需要坚持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 ②艺术实践依赖于画家创作灵感的准确再现 ③对先前艺术的超越是推动艺术再生的前提 ④艺术追求推动了艺术思维和绘画艺术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郎世宁以西方技法为主,参考中国画法,开创新的画风,以其艺术追求推动了艺术思维和绘画艺术发展,启示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①④符合题意;②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错误;艺术再生的前提是继承,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故③说法错误。
5.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教育需要教师;但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可以自行上网查找所需学习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式即( )
A.关注事态变化,让新事物彻底代替旧事物
B.注意研究新情况,革新教育发展规律
C.与时俱进,突破现有理论和制度的限制
D.敢于创新,实现教育教学的自我超越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树立创新意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式,说明教育教学应敢于创新,实现教育教学的自我超越,D正确;旧事物也有积极合理的因素,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取代并不是彻底取代,A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教育规律并不能革新,B错误;理论和制度如果是先进的、合理的,就不需突破,C表述错误。故答案选D。
6.谷子是中国传统作物,但亩均不足100千克的产量长期困扰谷子生产。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的赵治海在历经多次失败之后,认识到套用杂交水稻、高粱的模式去研究杂交谷子,是没有出路的,他抛开国内已沿用20多年的研究方法,把握谷子特性,采用光(温)敏两系法去试验谷子杂交,终于选育出“张谷”系列良种,亩产最高达到810千克。这说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科技创新必须发扬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③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不怕失败的精神决定了实践获得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革命批判精神。把握谷子特性,体现了①;培育新品种,体现了②;材料强调了创新促进生产力,③强调了生产力对创新的作用,二者不符;④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7.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但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有时还是“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否则口味再好,也不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这表明( )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②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推动复杂事物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创新意识、主次矛盾。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的过程是辩证否定的过程,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①符合题意;“关键”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③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说法错误;④与材料无关。
8.(2016·山东日照二模)考虑到一些色盲驾驶者无法识别红绿灯,某设计师将圆形的红绿灯进行了一下小的修改,在保持原有颜色的基础上,改变指示灯的形状,将红灯变成三角形,绿灯变成方形,黄灯则保持圆形不变。这样,只要能识别出亮着的灯的形状,色盲人群即可判断此时是停是走了。这一事例说明( )
①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②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③专业知识和辩证思维是创新的源泉 ④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创新的要求。因“色盲驾驶者无法识别红绿灯”而“改变指示灯的形状”,表明①②正确;实践是创新的源泉,③错误;④表述绝对化,排除。
9.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
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④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创新意识。分析漫画可以看出,乌鸦解决喝水问题,没有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而是照搬经验,这提醒我们做工作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量变质变,①④与材料无关。
10.(2016·福建厦门质检)2016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的参展新品达到2万多件,载人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设备、虚拟现实头盔……充满迷幻的新奇物品琳琅满目、争奇斗艳,以往科幻小说里的未来世界俨然已经来临。这昭示着( )
①创新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科技创新将彻底颠覆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 ②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对世界的改变将更加迅速和深刻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一个由“技术”主导的新时代正来临 ④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更多具有高思维能力的智能设备将被创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材料展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②③正确说明了其现实意义;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且“彻底颠覆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观点错误,排除①;材料没有涉及思维方式问题,排除④。
11.(2016·广东肇庆第一次统测)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在旧城改造中,对老旧建筑的新的处理方式,是人们观念的更新,这有利于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但不能说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①符合题意,排除④;对这些老旧建筑的新的处理,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②符合题意,③是错误的。
12.(2016·福建永安检测)春晚上机器人翩翩起舞,人机大战中AlphaGo 4∶1大胜李世石,人类一次次见证着科技的魅力。由意大利与瑞士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开发了一款可以通过脑电波控制的替身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完成对脑电波信号的处理与分析。它不仅可以通过软件来识别各种运动控制命令,还能主动避开障碍物,灵活性很高。即使肢体运动不便的人也可以通过轻松操控它来照顾自己、与他人交谈等。这项技术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 )
①未来机器人有可能代替人从事精准的实践活动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③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材料显示,机器人的研制,改变着生产生活,建立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②③符合题意;实践的主体是人,①错误;题干强调了创新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新题速递)从2016年12月16日召开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工作总结会暨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应用汇报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317座城市的不同行业应用了北斗精准位置服务。北斗卫星导航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能够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将是一个由3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大型航天系统,其建设应用将实现我国航天从以卫星为核心向以系统为核心、从面向行业用户向面向大众用户的历史性转型,并将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与GPS相比,北斗多了一个“独门秘籍”——向控制中心回传短信,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哪儿。这一服务在渔业、交通、电力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虽说目前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美国的GPS在我国仍处于垄断地位,但北斗导航精确度达到厘米级,而GPS导航在我国国内定位有10米左右误差,北斗系统不久将会夺回市场份额。
(1)运用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北斗卫星导航怎样才能夺回被GPS占领的国内市场。
(2)有人认为,北斗导航系统要成功,就必须抛弃GPS的导航技术。请你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回答第(1)问必须明确具体地说明技术创新对北斗卫星导航参与市场竞争的意义,而不能笼统地说依靠创新。回答第(2)问的关键在于分析“抛弃”这一词的错误所在,同时阐述正确合理的观点。
答案:(1)北斗卫星导航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参与竞争,通过向用户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夺回被GPS占领的国内市场。
(2)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因此,北斗导航系统要成功,既要借鉴GPS技术中的合理内容,同时又要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因此不是完全抛弃或绝对否定。②创新不仅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也是对实践的突破。它要求人们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北斗导航系统要成功,就必须立足实践,不断完善自身,以此赢得消费者。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14.(2016·河北邯郸一模)阅读材料《变淡的“年味”,消失的年俗》,回答问题。
集体记忆是构成民族的必要条件之一,春节这一流传数千年的古老习俗堪称中华民族最深刻的集体记忆,是写进民族基因里的密码。尽管大街上依旧张灯结彩、商店里依旧促销火热、火车票依旧一票难求、饭店年夜饭依旧排队等候、贴春联放鞭炮依旧红火热闹、电视节目依旧精彩丰富……但近年来,大家却普遍感到“年味儿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
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不再需要腊八开始“忙年了”。随着电视、网络、电子产品的普及,年三十晚上各人都在忙各人的事,更多的是一家人各自玩弄着各自的手机………很难再在一起守岁聊天享受那难得的片刻天伦之乐,甚至连晚辈拜大年的红包都变成了微信红包。
年味变淡了的另一个原因恐怕要归于一些风俗简化、传统的流失,近年来,印刷工艺不断提升,春联和福字的样式越来越精美,“工业烙印”也越来越重。
此外,一些不良倾向也在冲淡甚至扭曲春节的年味儿。“压岁钱”
以及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的花费越来越高,成为不可承受
的负担。
总之,物质条件的变化,过年形式的简化都在减弱春节的年味儿。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商品化、物质化,导致其精神内涵流失。
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凝聚中国人情感的重要纽带,是确认民族身份、增强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过好春节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城市化不断加速的时代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大行其道,要警惕民族文化记忆的弱化。如何增强春节的感召力,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改进春节年俗,使其适应城市化发展,让过年不仅仅是吃顿年夜饭、发点压岁钱,而是成为阖家团聚、感恩祝福的重大节日。可以恢复一些大型庆典,增加游园、灯会、庙会等集体性游艺活动,使春节的参与感、仪式感大幅增强。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春节精神文化内涵的宣传,使全体国民充分认知为什么要过春节、如何过好春节。留住年味儿,就是留住文化血脉。
(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留住年味儿,留住文化血脉”。
(2)结合材料,就如何过好春节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解析:回答第(1)问,要明确其知识范围。从辩证法角度看,要“留住年味儿,留住文化血脉”,需要在传承中把握文化联系;要结合时代发展,促进文化创新发展;要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辩证否定。回答第(2)问,要看到“方法论建议”这一要求,从而明确本问应从哲学角度切入,只要符合“过好春节”这一主旨就可。
答案:(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只有不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才能留住年味和文化血脉。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必须丰富和发展年文化,让年过得更有意义,不止于吃吃喝喝。③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要留住年味就要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通过新的形式和活动来让年味更浓。
(2)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树立创新意识。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学生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第三单元 限时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 题号 | 难易度 |
唯物辩证法 | 1、3 | 中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2、3、4、13(2)、14(1) | 易、中、中、难、中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13(2)、14(1) | 难、中 |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5、13(1) | 易、中 |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 7、8、13(1) | 易、中、中 |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9、10、13(2) | 易、中、难 |
辩证的否定观 | 6、11、12、14(2) | 中 |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 11、12 | 中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河南南阳三模)在人的细胞中,一般的代谢活动和环境因素(如紫外线)都能造成DNA损伤,导致每个细胞每天多达五十万处的分子损害,这些损害给DNA分子造成结构上的破坏,由此可大大地改变细胞阅读信息和基因编码的方式。因此,DNA修复必须经常运行,从而使基因组免受损伤和突变。材料进一步佐证了( )
①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离不开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②客观事物的联系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③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由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④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联系与发展。材料中的结论不是“预见”性的,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DNA与细胞分子间的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说法正确;材料中一般的代谢活动与环境因素会造成DNA分子损伤,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新事物的发展,④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2016·江西上饶一模)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为5天):“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三候”现象表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认识和观察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要
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三候”现象表明了天气变化与动物生活、江河干涸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且这种规律性联系具有客观性,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揭示的是自在事物而非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①判断错误;认识和观察事物应基于客观事物而非人的主观需要,③说法错误。
3.(2016·黑龙江大庆第二次质检)“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说明( )
①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②人为联系是创新思维的产物 ③人为联系是解决某种矛盾的产物 ④人为联系的建立必须突破原有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联系与发展。“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创造出
新的发展生态,说明联系构成变化发展,也说明人们在通过实践解决现实问题,①③符合题意;②犯了唯心主义错误;④忽视了规律的客
观性。
4.德国制定各类企业排行榜时,不像中国按营业额大小排名,而是依据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准、细分市场占有率等进行评价,获奖者往往是“小而精、小而强”的企业。在这种氛围下,企业就不会追求简单做大规模,而是坚守“工匠精神”,竞相在技术上积累创新。德国这一做法启示我们( )
A.要树立创新意识,另辟质变捷径实现成功
B.要勇于实践探索,因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要坚持辩证否定观点,积极面对挑战战胜困难
D.要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认清事物发展的实质
解析:D 本题考查联系等知识。A中“另辟质变捷径”说法错误;B错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很重要;材料没有体现面对挑战战胜困难,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把握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D正确。
5.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体现了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符合题意。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并非科学家的信念,③错误;科学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而非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②错误。
6.(2016·河南六校联考)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吐故纳新,革故鼎新——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 ②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③画龙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瑕不掩瑜——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辩证否定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①体现了在保留和吸取旧事物中将积极合理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辩证的否定,正确;②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正确;“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③不选;“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原理,④不选。故答案选A。
7.(2016·河南南阳三模)在以微博、论坛、社区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引人关注的“坏消息”比较多,网友也更乐意发表负面评论,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之为“坏消息综合征”。基于人性使然的“坏消息综合征”并不一定是坏事情,有时正因为人们对“坏消息”格外敏感和关注,才能够汇聚成舆论力量,找到化解“坏消息”的方法。这蕴含的哲理有( )
①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能动性实践可以创造有利于人的联系 ③改造世界的活动受意识的自觉选择性的影响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解析:A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网友更乐意发表负面评论,人们对“坏消息”格外敏感和关注,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人们对“坏消息”格外敏感和关注,有利于帮助人们找到化解“坏消息”的方法,让“坏消息”转化为有益的消息,这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③④符合题意。人们通过关注“坏消息”找到化解“坏消息”的方法,这不是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故①不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联系,故②说法错误。
8.(2016·东北三省二模)20年前,杰夫·贝佐斯发现了实体书店的短板而创建了网上书店亚马逊;20年后,贝佐斯又认识到了互联网销售的局限,从而开办了亚马逊史上首家实体书店,完成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发展 ③我们要做到实践与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总是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矛盾。书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个补短板的过程最终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体现了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②符合题意;而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各不相同,又体现了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④符合题意;①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表述错误;③表述错误,应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不得不先解决看起来并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如要促进作物的生长,先要铲除作物周围的杂草;在象棋博弈中,为了吃掉对方主帅,先要吃掉对方的卒等。这主要是因为( )
①次要矛盾解决好了,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②善于利用事物周围有利条件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④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要先解决次要矛盾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主次矛盾。题目中提到的“看起来并不直接相关的问题”指代的是次要矛盾,材料强调的是次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①正确;题目中次要矛盾的解决,是创造客观条件达到的,不是直接利用客观条件,②错误,③正确;④表述绝对化。
10.(2017·山西第一次联考)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症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着眼于调整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态。从辩证法角度看,中医诊疗的“辨证论治”体现了( )
①部分的功能的变化决定整体功能的变化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关键部分功能的变化对整体功能的变化起决定作用,故①错误;②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目要求;“辨证论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了③;“辨证论治”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症候,再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体现了④。故选D。
11.(2016·安徽合肥第三次质检)中国代表在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郑重指出,中美不能走对抗冲突的老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一条和平相处的新路。从哲学上看,中美关系不能走老路,要走新路,是因为( )
①事物发展的趋势决定要在求同存异中发展中美关系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决定中美关系要摈弃老路走新路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开拓两国关系新境界 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中美关系要勇于突破陈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本题考查革命批判精神、辩证否定观。不走老路而走新路,坚持了创新的观点,符合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要求,③④符合题意;求同存异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趋势,①错误;②只见对立不见统一,错误。
12.某市通过推广“山核桃丰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使山核桃的种植面积和平均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70%,但消费者反映“山核桃好吃壳难咬”。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将其适度砸碎,消费者只需用手掰开就可食用。这种手剥山核桃与普通山核桃相比每斤可增值9元,仅此一项,该市就增收3 000多万元。这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质变和科技的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原有事物的合理的成分,又要抛弃原有事物中不合理的成分,题干中的关键句“将其适度砸碎,消费者只需用手掰开就可食用”体现了对原有事物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这种手剥山核桃……3 000多万元”体现了③;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④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寿光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使蔬菜深冬生产成为现实,“寿光蔬菜”随之迅速发展。90年代,寿光周边地区的蔬菜需求日趋饱和,面对挑战,寿光加强批发市场建设,促进蔬菜外销。市场打开了,交通运输却成了新问题,寿光扩大投资修建公路,努力克服这一困难。“中国蔬菜之乡”的日益兴盛,离不开寿光人的勤劳智慧,离不开各种努力的积累,也离不开当地政府各种惠农、扶农政策的大力支持。
材料二 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四化同步”的新表述,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材料一进行分析。(16分)
(2)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6分)
解析:第(1)问考查发展的观点。解答本问的思路是先列出发展观点的具体内容,然后据此提取材料一的信息。寿光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都在坚持发展的观点;促进寿光发展的原因在于不断克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寿光的发展离不开积累,体现了量变和质变关系;寿光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第(2)问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对材料二的内容需要准确理解和全面分析,抓住关键字眼考虑体现的哲学道理。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体现了抓主要矛盾
的观点;“四化同步”的新表述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答案:(1)①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寿光一直用发展的眼光引领自己向现代绿色农业发展。(4分)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蔬菜业发展的过程中,寿光人正视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寿光农业的发展。(4分)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寿光农业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4分)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寿光农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寿光人充满信心,战胜困难,促进了寿光农业的发展。(4分)
(2)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解决好农业现代化问题,要放在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4分)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新四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4分)③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新四化”中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体现了抓重点的认识方法。(4分)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坚持与时俱时,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四化同步”的新表述是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说明的就是这一道理。
(4分)
14.(新题速递)2016年10月24日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继续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为改革营造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顶层设计应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实现这种改革路线,就是要自上而下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下一步走向世界强国创造制度条件。
材料二 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应当遵循的方法论原则。(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9分)
解析:第(1)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应当遵循的方法论原则。题中材料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题中材料顶层设计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题中材料顶层设计应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体现了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第(2)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问的知识限定是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然后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再次可以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学生可以从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的角度说明改革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即可。
答案:(1)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联系的多样性。“顶层设计”应协调好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4分)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顶层设计”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4分)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顶层设计”应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3分)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3分)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为发展注入新动力。(3分)③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通过改革可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新动力。(3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