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生活是一部“作品”,我们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而那些穿行于我们生活的人则是我们的读者。那么,应当怎样对待这些读者的“呼声\'呢?我认为,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有许多孤介自守的人,自以为才智过人,对自己读者的“呼声”一概不听。比如自比太阳的尼采,抛却周围一切星辰,最终自取灭亡;又比如晚年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固执己见,最终再无发明。那么,全盘接受自己读者的“呼声”就是正确的选择吗?这样只会将自己退根(缩?)成提线木偶,没了读者的协助,寸步难行。只有筛选出那些积极的、有建设性意义的“呼声”,舍弃又有些是否不分,(、)横加干涉的“呼声”,才能化读者之力为己用,创造更完美的“作品”。

人生伊始, 父母的耳提面命,恩师的遵遵教会,朋友的低声劝慰,仇人的恶语相向,旁观者的无知之论,有如此多的读者“呼声”,酸甜苦辣,可谓应有尽有,若不加以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一生岂不成了他人信笔涂鸦之书?因此,要像孙悟空那样炼就“火眼金睛”,从一堆妖魔鬼怪中找寻那真正的盟友。古时,诗人贾岛酷爱推敲诗句,对读者“呼声”来者不拒却也细细辨别,方铸诗名。所以,对那些有善意也有恶意的呼声,不要畏拒,打开心门去接受它们,用心眼去区分它们,让他们化作养分供自己成长。

所谓“偏听则信,兼听则明”,指得是孤介自守有害于己,而兼听他人之言有益于己。言论是最自由的小鸟。口一张,成飞向四方。而那些抓捕小鸟的人却需要区别那些小鸟,抓住害鸟、坏鸟,留下益鸟。对于读者们的\'呼声也应当如此。留下有益于己的,舍弃不益于己的。孔子有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那些“呼声”真正直击自己的痛点,就去加强、改正,使自己的盔甲更加坚固,若没有,也于己无害。

作为新世纪的新青年,面对形形色色充满无边诱惑的世界,怎样保持本心创作自己辉眼辉煌的人生之书呢?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以对那些读者。

世界美好,心眼断之,肉眼视之,手足践之。

本文得分:54分(24+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