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语出自王安石《命解》,说的是君子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检查自己的行为,言出必须符合准则。意指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不违背道德准则。
“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颜氏家训》教育子孙后代:君子要遵守各种道德规范,逐步提高自己的声誉,以等待机遇的到来。即使一时间得不到高官厚禄,也应听从上天的安排。如果一味奔走追求,不顾羞耻,与别人攀比,声色俱厉,怨天尤人;或抓住别人的一点过失就要挟他人;大声吵闹就为了吸引别人注意以谋官职;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官位,还硬说是靠自己的本事得到的,这种行为和那种偷取食物填饱肚子,偷盗衣物求得保暖的行为有什么两样呢?古人大肆倡导“立大志”“修人品”,认为君子当矢志不渝地追求高洁品德,将修身与报国作为不可分的两大人生信条。
战国时,孟子对宋国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国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这便是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修身洁行的努力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事与愿违,人往往在显达时忘记高洁之志,潦倒时与世人同流合污。“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才能得到健康成长;而在污秽环境里,人也自然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周遭环境以及文化往往对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是托物言志,北宋词人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却描绘了另一种高风亮节。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诗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彰显出莲坚贞的品格,被后人啧啧称赞的正是莲这种洁身自爱的高洁品格以及洒落的胸襟。古往今来,有多少故事描写了官场黑暗,世风日下。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但诗人依旧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品格,这种对贪图富贵和追名逐利的鄙弃和坚持自身品格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后人去尊敬和学习的。
点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离骚》以“香草”意象表达自己对美好高尚的道德境界的追求,“既替余以蕙蘘兮,又伸之以揽茝”,屈原以服饰、服食香草来隐喻自己对修养善德的追求,这与儒家“修身”“慎独”的品格一致。“愿荪美之可完”,荪美象征国君,可见屈原的政治理想就是要通过自己引导使国君达到先代圣王的道德境界。“昔三后之纯粹兮”,他这种积极进取、治理国家的入世精神正是对修身洁行的绝佳诠释。
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仁义”“德行”的故事,比如渔翁帮助伍子胥逃命,孔融收留张俭,孙嵩藏匿赵歧等,《颜氏家训》推崇“前代之所贵,而吾之所行也,以此得罪,甘心瞑目”,即确立人生道路,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是人生之根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时更需要坚持自己的人生信条,乐观面对,眼前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凡事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广交益友,享受生活带给你的乐趣,
发现人性之美。坚持做对的事情,积德行善,敢于担当民族大义之事,这些都是我们今人应当向古人学习的美德。
家风警语
治家之余,日取经史传记三五百言读之,以养德性,以长识见。毋博弈嬉戏,虚费时日。
——泗门谢氏八世祖明赠谢莹立《家训二十四条》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