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材要“准”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为确保主旨和材料联系的紧密性,在选择材料时,我们要根据文章表达的主旨,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的材料。只有选择最准确的材料,才能凸显出文章的主题,才能获得读者的青睐。

实例分析

比如一篇名为《路过幸福》的文章,作者围绕“幸福”来组织材料,为我们展示了自己一天中“路过幸福”的经历:清晨喂鹦鹉、浇花、读英语——“我”享受了幸福;妈妈的“唠叨”、校园的“问好”、班级打扫卫生、同学惊喜的面庞——“我”体验了幸福;欢乐的课堂、活跃的师生交流、“我”的出色表现、同学们的掌声——“我”经历了幸福;回家的“幸福敲门”、丰盛欢愉的晚餐、其乐融融的亲情——“我”感知了幸福。结尾运用议论“只要拥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路过幸福”,点明幸福的真正意义。作者虽然选取的都是极其平常的小事,但都与幸福息息相关,让我们对幸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 选材要“新”

“新”是指材料要新鲜,要有时代感。由于阅读面窄,很多人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造成材料陈旧化、雷同化,缺乏时代气息。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人与事,多接收最新的社会信息,并用心体会与感受,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这样才能找到新鲜的材料,才能写出好作文。

实例分析

比如一篇名为《谢谢你的捐赠》的文章,就独辟蹊径,颇具新意。写爱心捐赠是个老话题,但是作者并没有局限在描写众人捐赠财物等行为上,而是选取了一位小女孩捐赠了一个微笑的素材。小女孩陪同妈妈来捐款,“我”开玩笑地问道:“妈妈捐了100元钱,小妹妹打算捐点什么呀?”小女孩愣了一下,没有摸出东西,然后哭了。这时妈妈安慰她:“宝宝没有钱,但是可以捐一个微笑哇,微笑比任何金钱都珍贵呀!”小女孩于是露出了天使般甜美的笑容。这样一个甜美的微笑,不仅使文章丰满起来,而且让立意也有了高度,让人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耳边似乎听到了时代脉搏跳动的声音。

3 选材要“深”

选材要“深”,是指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确保材料具有一定的内容和意义。作者要挖掘出材料本身的意义,让读者明白所写材料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和对作者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引起与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实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实例分析

如一位同学描写自己的“怪老师”,他笔下的老师长相怪:参差不齐的头发无力地趴在脑门上,大鼻子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厚厚的镜片后透出狡黠的目光,让人望而生畏;留作业怪:周一至周五上课时间,留的作业很多,可是到了双休日,留的作业却很少;教育方法怪:问难题,他会仔细讲,问的题简单,就说不会。小作者所选的虽是平凡小事,却不落俗套。老师的“怪”,并不是真正的怪,他只是忙于工作,不计较个人的衣着仪表;他既强化训练,又注意让学生休息;他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究的习惯。文章通过这些事例,塑造出了一个朴素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教师形象。

4 选材要“真”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能生编硬造,要确保所选素材合情合理,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既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合理虚构。

实例分析

比如一篇名为《夕阳是如此美丽》的文章,作者选取了自己爷爷奶奶的真实故事。爷爷奶奶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一直相守到白头。病重的爷爷放心不下病中的老伴,一点点移动着脚步去看望奶奶,而中风后躺在床上的奶奶也牵挂着爷爷,看见爷爷,她用力地伸出自己的双手。两人无声地牵手,一世的深情都包含在这牵手中。文章中夕阳下两人牵手的画面,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作者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我们领悟到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