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名句的诞生
葡萄美酒夜光杯1,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完全读懂名句
1.夜光杯:以晶透白玉琢磨而成的酒杯。
举起斟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马上响起了欢乐的琵琶声,催着我们赶紧出发。醉卧在沙场上你也切莫见笑,从古到今征战的将士有几人能够生还?
诗人背景小常识
王翰,一作王澣,字子羽,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于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且于玄宗朝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两科,是位天资聪颖的人。王翰家世甚好,是太原当地著名的豪族,他曾经自比为公卿王侯,常与当地官员英杰来往,喜欢狂饮纵酒,善识养名马,家中也蓄养妓乐,个性恃才不羁、颐指气使,因此常得罪他人。由于王翰极富文采,又出身名流,官员大多急于攀结、礼遇,张说任宰相时也召王翰担任中央官职,但张说罢相之后,他也遭受连累贬至仙州。贬迁之后,王翰仍不改其穷乐傲视之态度,与地方豪侠饮乐游射、伐鼓穷欢,朝廷知道后又将其贬到道州担任司马,他于就任途中过世。
王翰擅长写诗,诗多壮丽之词,喜欢到处结交文士、饮酒作乐,颇有王侯狂肆的姿态,个性过于狂放不羁,再加上家世背景太好,因此不见容于一些守旧人士与嫉恶者,落井下石的人也不少。平心而论,王翰的诗风奔放豪迈,本篇名句《凉州词》即是一例,他为人应该也是不拘小节,加上饱富才识,或许就真的只是过于狂妄,才遭人忌妒,惹来如此下场。王翰的诗在当时已相当著名,家喻户晓,曾经还流传一个小故事,据说唐代诗人杜华之母崔氏由于慕名王翰,甚至有想要模仿孟母三迁的愿望,说道:“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可见王翰盛名非凡的景况。
名句的故事
王翰不愧是善于书写边塞风情的诗人,以七言绝句的音节而言,多是三四音节为一断,但这首《凉州词》为了呈现欢乐、急促的旋律,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来增强诗文的节奏感,所以读来特别激昂、纷促。此外,整首《凉州词》充满着欢宴喜乐的气氛,迥异于一般边塞诗描绘战争、苍凉凄苦的曲调。首句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以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马来破题,无一不充满异域风味,诗人即以如此铿锵激越的音调拉开帷幕,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气氛顿时沸腾,坐在马上的乐队奏起了琵琶,穿梭来往的将士手上端着盛着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在丰盈读者视觉、听觉、触觉的享受。
诗的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历来备受争议的两句,从字面来看,仿佛不脱过去倦久戍、悲征战的诗风,然若这样解释,就很难跟开头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那种开怀畅饮、奇丽耀眼的场面相结合,因此有些人强解为“故作豪饮之辞,然悲感已极”,认为由于“古来征战几人回”,所以干脆强颜欢笑、故作旷达来度日,其实背后蕴含着深沉的悲痛。这种解释并非不通,但总觉有点可惜了前两句那种令人兴奋、激越的开头语,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提供一个很有启发的看法,他说此诗若“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的确,在前述欢乐纷腾的光景下,若直转而下感叹不知能否有命返回中原,似乎有点浪费前两句所开创的情境,因此若解为谐谑语确实就趣妙横生。在葡萄美酒、酒光交错下,将士们兴致飞扬、痛饮狂歌,严谨小心的不敢多喝,座中其他人于是笑着劝酒:“怕什么呢?反正我们来这里就是要置生死于度外、视死如归啊,醉卧沙场也没什么好怕的。”此诠释法正可与前两句欢腾的气氛相结合,整首诗皆描述一场兴奋、愉快的飨宴,让人流连忘返,也满足读者对于塞外盛宴的想象。
历久弥新说名句
王翰《凉州词》纯粹以边塞风情民俗入诗,在唐以前的边塞诗文中并不多见,但也并非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族大举入侵,骑马射箭的景象也不再限于胡地。当时民间就流传着一首民歌《敕勒歌》,据说是北齐斛律金所唱,但由于太过有名、传唱盛行,作者反而变得不重要,迄今已不知真实作者为谁。《敕勒歌》的词可以说是截至今日只要提到塞外,人们脑海中即浮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这几句话即是出于《敕勒歌》,原文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整篇作品自然浑成、朴实淳真。
近代作家冯骥才很欣赏王翰的《凉州词》,因此取其“葡萄美酒夜光杯”作为文章题名,他说道:“一千二百年前,葡萄刚刚传入中国时,它鲜亮如珠的果实及其甘甜美酒,曾使唐人欣喜若狂。一时女人们梳妆用的铜镜上,也出现了美丽的‘海兽葡萄’图案;而王瀚《凉州词》中那千古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更是对葡萄酒的激情赞美。”冯骥才之描述与王翰塞外儿女爽朗饮酒的模样,有着大大的不同,作家以浪漫、柔情的气氛来雕琢,让“葡萄美酒夜光杯”添增了一股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情调。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