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阐释

1.概念:

小小说又叫微型小说,是一种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对人和事件都不作完整描写和叙述的新兴小说体裁。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并称为小说的“四大家族”。

2.小小说的基本特点:

小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小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

①小,指篇幅短小、取材小、入题角度小。正因为“小”,选材务必精粹,语言必须凝练。美国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过一篇小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全篇仅25字,却非常别致、有味,被誉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

②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能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

③巧,指结构精巧、严密。创作小小说,特别要在剪裁和布局上下工夫,应力求使时间、场所、人物尽可能地压缩、集中。

④奇,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常常在结尾处出奇制胜,使人拍案叫绝。

二、小小说写作要领

小小说,小而精巧,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写小小说就是“螺狮壳里做道场”,应该在“小”字上苦心经营。在高中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构思小小说,能使感觉更敏捷,文笔更凝练,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小小说写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形象要典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如:

清 水

寿春县令叶天士清廉如水,三年任职期满之际,不愿惊动百姓,趁天还没亮,就骑牛出了县城。走上官道,却见“黑压压的人站满官道”,原来百姓都自发前来送行。有一老汉捧个杯子走到他面前,请他饮了杯中的清水,因为“它是寿春百姓的心”。叶天士恭恭敬敬接过杯,然后慢慢倾洒在脚下的黄土上,说,这是寿春的水,我不能带走,就以水代酒敬了寿春的土地吧。叶天士说完,就骑上牛走了,把纷纷乱乱的呜咽之声留在了身后。

【分析】

这篇小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巧借叶天士离任时对往事的追忆和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特写镜头,在有限的篇幅内把一位廉洁刚正、两袖清风、爱民若子的清官,塑造得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读来感人肺腑。

2.选材要以小见大。小小说篇幅短,人物少,情节简单,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小小说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时代风云,即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郁达夫语)。要学会精选生活场景,以独特的眼光去挖掘、透视,以小见大,在故事中折射人生百态,揭示新颖而又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柏林

一位战时后备役老兵,身旁坐着个身体虚弱的老妇人,她神志不清,反复地数着“一、二、三”。这种奇特的举动,引起了车厢里两个小姑娘的嗤笑。于是老兵开口了:“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顿时,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分析】

这篇小说篇幅甚短,出场的人物连姓名也未交代,但通过这车厢一角的片段,却相当集中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蕴涵非常深刻!

3.要注意角度新颖,构思精巧。“小小说是形式的艺术”,自然也应用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来包装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生活内容。在小小说的具体写作过程中,选择角度很重要。新颖的角度,精巧的构思,往往使作品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祭 奠

09级高二(1)班 朱莹梦

9月1日,我们正式开学了,分别了一个月的同学相互寒暄着。在同学的吵闹声中,班主任踏着铃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但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他叫易晓风,是从天兰中学转来的。

他总是独自一个人坐在那里,从来不跟别人说一句话,从来没有笑容,始终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并且总是一个人独自骑着自行车回家。他学习很好,实在搞不懂他为什么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有一件事让人觉得奇怪,他每天都会先去城北的坟地,然后再回家。

教师节快到了,9月9日这一天,同学们都在讨论该如何庆祝明天的教师节,怎样才能让老师度过这美丽的一天,而他却与班里活跃的气氛格格不入。他始终盯着他的书桌,连眼泪滑过他的脸颊都不知道。直到我戴起眼镜,才看清楚了他桌子上的那张照片,那个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像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也许感觉有人望着他吧,赶紧把照片收了起来,与此同时,一滴眼泪落在了相片上,他慌忙去擦干那滴眼泪,可是没有用,眼泪越来越多,他哭了,他彻彻底底地哭了。全班都静了下来望着他,他拿着那张照片跑了出去。9月10日他没有来。

在大家欢快的气氛里,他的课桌显得有点孤单,有种说不出来的酸楚。

放学后,不知那根筋搭错了,我竟走到了城北的坟地。当我走近的时候,只见夕阳正照着一个肩膀一耸一耸的少年,他的背影好熟悉,像在哪里见过。只听他哽咽道:“老师,今天是你的节日,也是你的……祭日。我们快一年没见了,我在这一年内每时每刻都在遭受着内心的折磨。”他两只手撑在地上,几乎是带着哭声说的:“那一次,要不是我的任性,你也不会躺在这里。我是让你头疼的……一个学生,你……你为什么还要救……救我?我真不该和小军打赌……打赌谁跑得快,我不该愚蠢到那种地步,竟然在马路上比赛……老师,在一声鸣笛声中,你走了……而我这个……罪人却……活了下来。老师,当时满地鲜血,把你白色……的衬衣都染红了。我始终忘不了,我不……能原……原谅自己。老师……老师……你听见了吗?老……师。”夕阳把他笼罩在一片孤寂中,只有他悲痛欲绝的哭声。我想过去安慰他,但被一双大手按住了,原来是班主任,不知他什么时候来的。班主任走过去抱着他说:“晓风,其实我和你一样,也是来祭奠老师的。但你要记住,老师已经死了,我们还活着,我们要把他的生命延续下去,这才对得起他。”望着班主任坚定的眼神,他死命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他消尽了先前的沉默和悲哀,脸上还挂着微笑,原来他也这般可爱、温暖。

【分析】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来讲述故事,通过设置悬念(开篇对易晓风的神态描写、每天都去城北坟地、教师节前一天异常的举动)、对比(易晓风的异常与同学们的兴奋、前后神情的对比)和巧合(我到坟地恰遇易晓风和班主任)等手法演绎故事,易晓风断断续续的哭诉既真切地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又起到了解悬的作用,并且紧扣标题“祭奠”,从侧面歌颂了老师的自我牺牲精神。

4.情节要有吸引力。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情节曲折新奇,能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才能增添作品的魅力。

水 果

李阳波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发生了这样一桩案子。

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窜出一个歹徒来。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地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歹徒便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

歹徒拿着那沓钞票,转身就走。这时,那位妇女反应过来,立即扑上前去,劈手夺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对着妇女,作势要捅她,威胁她放手。妇女却双手紧紧地攥住盛钱的袋子,死活不松手。

妇女一面死死地护住袋子,一面拼命呼救,呼救声惊动了小巷子里的居民,人们闻声赶来,合力逮住了歹徒。

众人押着歹徒搀着妇女走进了附近的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们。审讯时,歹徒对抢劫一事供认不讳。而那位妇女站在那儿直打哆嗦,脸上冷汗直冒。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妇女回答说:“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断了。”说着抬起右手,人们这才发现,她右手的食指软绵绵地耷拉着。

宁可手指被掰断也不松手放掉钱袋子,可见那钱袋的数目和分量。民警便打开那包着钞票的塑料袋,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那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

为8块5毛钱,一个断了手指,一个沦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一时,小城哗然。

民警迷惘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竟。所以,将妇女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妇女的身后,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

但令人惊讶的是,妇女走出医院大门不久,就在一个水果摊儿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么认真。她用8块5毛钱买了一个梨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节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摊儿上有的水果,她每样都挑一个,直到将8块5毛钱花得一分不剩。

民警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难道不惜牺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块5毛钱,竟是为了买一点水果尝尝?

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民警发现,妇女走到一个僻静处,那里有一座新墓。妇女在新墓前伫立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喃喃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竟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竟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8块5毛钱,孩子,妈可以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吧,孩子,你尝尝吧……”

【分析】

文章在短小的篇幅内,悬念丛生、波澜迭起,真正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更有效地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令我们深切体会到母爱是何等的炽烈、纯真而博大。

5.要精心安排结构。小小说尽管短小,但结构也求完整。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要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外国有人指出“变化产生美”,把“变化规律”列为“文学成功的重要原则”之一。可见曲折变化对于小小说结构的重要作用。

小小说结构的巧妙,突出表现在结尾上。小小说由于情节单纯,缺乏引人入胜的对发展过程的描写,大都是瞬间镜头的闪现和勾连,这种情节特点,决定了它在结尾上做文章,用出人意料的结局来完成结构的构架。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比开头重要,其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隽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小小说的灵魂。因此,在学写小小说时,对结尾一定要慎重考虑。

小小说结尾常用的两种方法:

1.借助神态描写、环境描写,从侧面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突出作品的主题。

2.以解决矛盾、解开悬念来收篇。

签 字

王局长犯罪事实暴露后,检察院干警赶来逮捕他,他却怎么也不肯在逮捕证上签字。王局长的老婆赶紧关上门窗,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的红包,塞到丈夫手里,恳求他接受“这点小意思”,把字“签了吧”。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王局长捏了捏红包的厚度后,还真的在刚才坚决不签的逮捕证上签了字。原来他早已养成了不见“好处”不签字的习惯了!

【分析】

这一结尾真是写绝了。通过艺术夸张、变形,入木三分地为一个贪婪成性、中毒极深的贪官画了像。

6.要立足现实,反映生活。小小说要打动别人,关键在于它的深刻意蕴。写小小说,必须在短短的篇幅里表现出很大的社会容量。成功的小小说应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内涵,见他人之所未见,道他人之所未发。而要做到立意新异、深刻,就需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因为生活中的每个事件、每种现象都蕴涵着许多种意义,“挖掘”就是要把它蕴涵的多种意义中人所未见、人所未发的那一个找出来。小小说取材,如同针灸医生取穴,要选准社会生活的“穴位”,用敏锐的目光,透过纷繁的生活,去发现极富典型意义、极具概括力的瞬间镜头。

作家韩英说:“一篇作品水平的高低,不是由作家本身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生活积累的多寡、思想水平的高低、写作技巧的高下这三个因素决定的。三者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生活是基础,思想是灵魂,技巧是关键,三者融汇到一起处,产生深刻的立意、精巧的构思、丰富的语言,诞生生动的形象,而焕发艺术的魅力。”

烟 鬼

09级高二(2)班 李雪涛

“咳咳!……”只见小明刚走进厕所便被一团团“二手烟”给围住,结果呛得连连咳嗽,有些气愤的小明捂着鼻子,在心中骂道:“这群该死的烟鬼,太没公德了!”接着便向那群烟鬼瞥去,忽然发现有个熟悉的身影,定睛一看,原来是初中的好友小晶,于是小明二话不说便去向小晶,经过一番简单的寒暄后,小明便问:“你怎么抽起这玩意儿啦?”

“啊!这可是好东西啊!抽了它,身体轻松多了,还有……”

小明便目不转睛地看着小晶手中晃动的烟头。

小晶看到了,便说:“要不,来一口?”

小明听了连忙推辞说:“不不不,我不会!”

“不会有什么关系?刚开始我也不会!”说着便从烟盒里拿出一根,点上了,递到小明面前,虽然一再推脱,但怕伤了朋友感情,小明还是强忍着抽了一根,抽烟时,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小明还觉得挺自豪的!

从那以后,小明便染上了烟瘾,从此无法自拔。

有一天,小明的烟瘾又犯了,好不容易等到晚自修坐班的老师走出教室,小明便一个箭步跨出了教室,来到厕所门口便迫不及待地点了一根烟,悠然地走进了厕所,吸上了一大口,吐着烟圈。这天灯碰巧坏了,在漆墨的厕所里发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也蹲在那儿,小明觉得有些兴奋,便开口说道:“嘿,老兄,你也抽烟啊?”

那个人半晌才说道:“嗯啊!”

小明听着声音有些熟悉,但由于厕所的结构特殊,回声很大,小明一时却想不起来。正在小明冥思苦想之际,那个人开口了:“老兄,抽什么烟啊?”

小明的思绪一下被冲散了:“噢,噢……我抽的是红双喜,你呢?”

“红双喜?噢,我抽的是金圣。”

“金圣!那可是好烟啊!味道怎么样?”

“味道……还不错吧,要不,试一根?”

一听这话,小明乐坏了,猛吸了一口,丢掉剩下的烟屁股,便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借着烟头微弱的星火,小明接过烟,掏出打火机,打了半晌,还未打着。

“操,没火了,老兄借个火!”

只见那人掏出打火机,点着了火,小明躬下身,正准备点烟,但他顺着火光,好像是一个熟悉的脸孔,定睛一看——班主任!

【分析】

本文作者用敏锐的目光,在仔细观察校园生活的基础上,塑造了一个开始讨厌吸烟最终成为瘾君子的形象,揭示了校园内小烟民广泛存在的现实,也揭示了烟对学生身心造成的损害。小说构思精巧,伏笔设置得好,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7.要注意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微型小说载体小、内涵大,在语言表达方面,要特别讲究简洁、含蓄。微型小说往往直接入题,多用白描,该细的地方细,该简的地方总是将一切可有可无的描写一律舍弃。微型小说总是将环境描写隐于情节发展之中,将人物的神态、心理,尽可能地隐含于人物行动、对话之中。

微型小说力求用很小的载体负载起很大的含量,它善于留下艺术空白,它所写的,往往是一角一隅,留有更多的空间给读者去想象、补充。它总是用形象说话,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把含义留给读者去品味。它往往喜欢用双关、象征、侧面描写,让读者去体会话外之音、“境外之境”“像外之像”。并且总是虚实相藏,以实引虚,让读者去再创造。这些表达上的特点,习作者都要细心揣摩。

三、如何构思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是载体小、内涵大的体裁形式,它的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刻画单纯,描写简明,语言简洁。它对生活的把握是“化整为零”,反映生活是“以点取胜”。从写作的角度看,初学写作的习作者从微型小说入手,既注重故事性、趣味性,又凝练地融进社会生活的内容,训练组织小说的艺术结构,磨炼写作的技巧,是有效的练笔。那么,我们应如何构思小小说呢?

1.要善于捕捉构思的聚焦点。微型小说把握生活是“化整为零”,反映生活是“以点制胜”。它不能像短、中、长篇那样去写生活的“面”。它必须将社会生活内容和自己的认识评价凝聚在某一个“点”上,通过一瞬,来照亮全程;通过一点,来涵盖全部。因此,寻找微型小说聚焦点,捕捉微型小说的聚焦点,对于微型小说的写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梁多容在《微型小说写作》中曾指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微型小说有闪光点。微型小说是镜头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它要求情节单一,刻画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因此,它应该是一次瞬间聚焦,是聚焦后获得的一个闪光点”,“没有这个闪光点,微型小说便没有聚能反应,其人物将是平庸的,将失去生命的光彩,不会产生震撼人、感染人的力量。”

由此可见,微型小说是一个单纯的、单一的,同时又是富于包孕的聚焦点形成的;写微型小说,首先要找到这样的聚焦点。

聚焦点应该是一个意象实体。说它是意象实体,因为这个“核”,是思想与形象的结合。它既是形象的,又是思想的;既是一种物象,同时又包容了作者所意识到的思想内容。因为我们仅仅有了某一思想,或某一良好的创作意图,而没有与之相应的形象,我们写不成微型小说。如果我们有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精彩的人物,而没有意识到它的内涵与意义,我们同样也写不成微型小说。写小说,仅有创作意图不行,仅有意图,没有与之相应的形象,作者无处着手;仅有题材没有认识也不行,没有认识就抓不到作品的精神与灵魂。所以,写微型小说,首先要找到一个形象与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意象实体。

微型小说的聚焦点应该是单纯的、只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把它讲述清楚的。微型小说要以精彩的瞬间、精彩的点打动人、启迪人,“于细微处见精神”。它应该是一种机智,一种敏感,一种对生活中某一场景、某一瞬间、某一细节的忽然抓住。因此,微型小说的聚焦点只能是作者自己发现的、新鲜的、独特的。

同时,微型小说的聚焦点应该是有内涵的,它应该包含矛盾错位,能负载小说的主题,能包容过去、现在、未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能容载社会、政治、人生、历史,令人思索。微型小说是一种简单明了而又智慧的方式,作者的主体意识、情感思索、思想困惑,要从中得到一种确证,能在单一中见出丰满,单纯中见出丰富。

聚焦点从何而来?

一是从生活中发现比较单纯、单一的矛盾错位;二是将生活中某些独特的感受加工、改造、提炼为矛盾错位。

什么是矛盾错位?简单说就是把发生在张三和李四身上的事情结合起来提炼出一个典型事例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而这个典型事例既不完全符合张三,也不完全符合李四,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确有可能存在。如作者要写一篇“歌颂老师奉献精神”的小小说,手头掌握的材料是“有一位老师在去学校的路上出车祸身亡”,显然,仅以这件事很难凸显主题。于是作者对这件事进行矛盾错位式的改造、提炼:①老师是到教育局领取学生作文竞赛奖,由于急着返回学校上课,在路上出车祸身亡;②这个老师本是我听来的故事,把它改造成教我语文的老师。通过这种改造,事件就更具典型意义,也更能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再如《烟鬼》,作者也是通过矛盾错位来构思故事的:学生在厕所吸烟的情况广为存在,在厕所吸烟遇见老师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而作者把它改造为“在灯坏了的晚上在厕所巧遇班主任”,则是作者运用巧合的手法进行材料的典型化提炼。

2.要善于提炼聚焦点。写微型小说,首先是要找到小说的聚焦点。作者或是从生活中直接找到这蕴涵矛盾错位的聚焦点,或是将生活感受加工,改造为具有矛盾错位的聚焦点,无论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进一步的加工、提炼。因为最初获得的聚焦点,还不一定深刻,有待典型化。同时,仅有一个聚焦点,还构不成情节,构不成小说,还有待于把它“完形”,编织成一个比较完整单纯的情节。这里有两个工作要做:

一是将聚焦点典型化,使它能负载比较大的生活内容。

二是将聚焦点完形化,围绕聚焦点向前向后延伸、扩展,使它成为一个比较单纯、不枝不蔓而又完整的情节。如《烟鬼》,其实这篇小小说的聚焦点非常简单“小明在厕所吸烟”,作者以此聚焦点为核心,先交代小明成为瘾君子的原因,之后通过“小明晚自习犯烟瘾躲进厕所吸烟巧遇班主任”的特写,使之成为一个简单而又相对完整的故事。

杭州路10号

于德伯

我讲一个故事。

今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很是重要。随着待业天数的不断增加,我愈发相信百无聊赖也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这当然是从前。很多故事都发生在从前,但未必从前的故事都可以改变一个人。

所以,我说改变一个人不容易。

夏初那个中午,我从一场棋战中挣脱出来,不免有些乏味。吃饭的时候,我忽然想出这样一种游戏:闭上眼睛在心里描绘自己所要寻找的女孩模样,然后,把她当做自己的上帝,向她诉说自己的苦闷。这一定很有趣。

我激动。

名字怎么办?信怎么寄?

我潇洒地耸耸肩,洋腔洋味地说:“都随便。”

乌——拉——

万岁!这游戏。

我找了一张白张,在上面一本正经地写了“雪雪,我的上帝”几个字。这是发向天国的一封信。我为动情地向她诉说我的一切,其中包括所谓的爱情经历(实际上是对邻居女儿的单相思),包括待业始末,包括失去双脚双手的痛苦(这是撒谎)!

杭州路10号袁小雪。

有没有杭州路我不知道,也不必知道。我说。我说过,这是游戏,是一封类似乡下爷爷收的信。

信寄出去了。

我很快便把它忘却。

生活中竟有这么巧的事,巧得让人害怕。

几天之后,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一阵急切的敲门声把我惊起。我打开门,邮递员的手正好触到我的鼻子上。

“信。”

“我的?”我不相信是因为从来没有人给我写信。

杭州路10号。

我惊坐在沙发上。仿佛有无数只小手在信封里捣鬼,我好半天才把它拆开。字很清丽,一看就是女孩子写的。信很短:谢谢您信任我并向我诉说您的痛苦。我不是上帝但我理解您。别放弃信念,给生活以时间。您的朋友雪雪。

人都有良心。我也有良心。从这封信可以知道袁小雪是个善良的女孩子,欺骗善良无疑是犯罪。我不能不回信又不敢回信。

这里头有一种崇敬。

我认为这件事会过去,只要我再闭口不言。

但是,从那封信开始,我每个月初都能收到一封袁小雪的信,信都很短,但执著,感人。她还寄了两本书给我:《张海迪的故事》《生命的诗篇》。

我渐渐自省。

袁小雪,你这是为什么呀?

我渐渐不安。

四个月过去了,你知道我无法再忍受这种折磨。我决定去看袁小雪,也算负荆请罚,告诉她我是个小混蛋,不值得她这样为我牵肠挂肚。我想知道袁小雪是大姐姐小妹妹还是阿姨老大姐。我必须亲自去,不然的话我不可能再平静地生活。

冬天了。

窄窄的小街头黄叶飘零。

杭州路10号。

我轻轻地叩打这个小院的门,心中充满少有的神圣和庄严。门开了,老奶奶的一头花发映入我的眼帘。我想:如果可以确定她就是袁小雪,我一定会跪下去叫一声奶奶。

“您是?”

“我,我找袁小雪。”

“袁……噢,您就是那个……写信的人?”

“是,是她的朋友。”

“噢,您,进来吧。”

我随着她走过红砖铺的小道,走进一间整洁明亮的屋子里,不难看出是书房。就在这间屋子里,我被杀死了一次。从那里出来,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她不在么?”

“……”她转过身去,从书柜里拿出一沓信封款式相同的信,声音蓦然喃喃:“人,死了,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这些信,让我每个月寄一封……”

我的血液开始变凉。这是死的征兆。“她?”

“骨癌。”

她指了指桌子让我看。

在一个黑色的相框里镶嵌着一张黑白相片。相片是新的。照片上的人的微笑很健康很慈祥。相片上的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他叫骆瀚沙,是著名的病残心理学教授。

【分析】

本文写了一个空虚无聊,对生活感到绝望的待业青年,有一次他玩了一个无聊的寄信游戏,写一封诉说自己痛苦与绝望的信给自己瞎编的地址:杭州路10号袁小雪。没料到,他竟每月按时收到杭州路10号袁小雪寄来的鼓励他勇敢地生活下去的信。他振作起来后去回访,感谢袁小雪。没有料到这个“袁小雪”竟是一个两月前已经患癌症去世的著名的病残心理学教授。老教授在去世之前,留下了一叠信,嘱老伴每月寄一封去。这是一篇用真挚的爱来呼唤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作品,据作者介绍,这篇小说的原始素材有两个:一是作者自己在生活中真的玩过这样的寄信游戏,不过那确实是一个像袁小雪那样的女孩,等到作者在秋天踏着黄黄的秋叶去看她时,她已静悄悄地死去了三天。二是那位老教授的故事,他是在一个小车站听陌生人讲的。在素材与作品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中的矛盾错位:“我寄出了一封非常无聊的信,却收到无数封非常认真非常真诚的回信”,在生活中是存在的,不过他并没有照搬,而是将原型中的女孩改为病残心理学教授,并且在这个事件上寄托了自己的感情、理想和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同时,他也将基本情节作了合乎情理的加工、改造,使之更为完整。

3.要善于将聚焦点“凸现”出来。写微型小说,不仅要捕捉聚焦点,提炼聚焦点,而且还要善于将聚焦点强化出来。要将聚焦点完美地表现出来,让它照亮全篇,照亮读者的心灵,首先要做到在构思中始终不要忘记这“点”,始终要以这个点为中心。作者一方面要由这个“点”,生出许多的枝枝桠桠,另一方面,许许多多的枝枝桠桠,又要投射、关注于这个“点”,万川入海,绿叶扶花。

微型小说的凝焦点,常常表现为某个核心细节。在微型小说中,这个核心细节不是局部性的点缀,而是全局性的艺术枢纽。在整个小说结构中,它是中心细节,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它又是高潮细节。它是凝结全篇小说情感的焦点,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如果撤了它,整个微型小说就不复存在。因此,在衍化其他情节和细节时,必须以它为基点,就像滚雪球一样,不论如何滚动,始终不离开它的内核。

要把聚焦点完美地表现出来,还要懂得运用一定的情节技巧。我们通常运用的有对比、渲染、突转、夸张、巧合、重复、照应、设置悬念等。每一技巧的成功运用,都可能使小说的聚焦点在一瞬间凸现出来。

失 窃

09级高二(1)班 曹长波

吃着刚咬了一口的包子,她摸了摸左边的口袋,又摸了摸右边的口袋,再低头左看右看,然后轻声地对老板说:“对不起,我钱包被人偷了,现在已经没钱付账了。”

老板说:“这里除了我、你和你的孩子之外就没有其他人了,你的意思是我偷了你的钱包了?!”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也许是刚才排队时被扒手扒去了。”她连忙解释着说,“我现在有急事,能不能先写一张欠条放在你这里,等我办完了事之后再来付钱。”

老板说:“欠条这东西不管用,等下你跑了我找谁去?以前又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

她说:“那我先把我的银行卡先存放在你这里,等我回来时再拿钱赎回去。”

“我怎么知道你这是不是一张废卡?”

“怎么会是一张废卡呢?里面还有两千多块钱呢。”

“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反正我也看不出来,你随便怎么说都可以。”

“我把我的身份证寄存在你这里可以吧!”

“我怎么知道它是不是假的?前几天还听说有人用假证骗了好多钱呢!”

她摸了摸口袋,又说:“那我把我的手机押在你这里!”

老板说:“我怎么知道这手机的来历?万一公安局找我麻烦怎么办?”

她又摸了摸,觉得身上实在是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说:“我把我停在外面的摩托车押在这里,没什么问题吧!”

“你的摩托车如果是坏的,之后你再来找我索赔,我岂不是亏大了?”

她十分不耐烦,有点赌气地说:“那我把我的孩子押在这里呢?”

老板看了看她的面孔,又看了看孩子的面孔,说:“这孩子又不像你,我怎么知道他是不是你的孩子呢?”

“他像他爸爸。”

“我又不认识他爸爸,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呢?再说,难道你要让我帮你看着一个会动的孩子吗?那我还要不要做生意了?”

她生气地说:“那我把自己押在这总行吧!”

“万一你反过头来告我非法拘禁怎么办?”

“那我要怎样才能离开呢?”

“你在这附近有没有什么熟人?”

“没有。”

“那你先打个电话叫你家人来付钱吧!”

“我确实不是什么骗子,况且我现在真的有急事,拜托你就让我先走吧!”

老板斩钉截铁地说:“没付钱一定不能离开。”

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一个稚嫩的声音:“妈妈,小宝这里还有两个硬币。”

【分析】

本文情节非常简单,主要讲述了一个妇女买完包子后发现钱包丢了无法付钱,她想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抵押再回来付钱,而店老板却不依不饶不放她走的故事,通过反复和渲染的手法,表现了店老板的固执、不通融,揭示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以突转的手法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四、微型小说写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中学生写小小说,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情节的布置和结构的安排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单纯”,往往是一事叙完,即成一篇,而事件的发生又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绝不多生枝蔓。

2.要“明快”,就是入题直截了当,不多敷衍,也不过分渲染,最忌入题以前就先来一大堆背景、环境的交代和描写。小说结构中有正叙、倒叙、插叙、追叙、补叙等多种叙述手法。这些手法,小小说都可以采用,但都须明快自然,很快就把事情交代清楚,切忌枝蔓,切忌画蛇添足。据说古代最短的小说是陶渊明的《陨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单纯明快,形象了然,堪称精品。

3.要“有波折”。小小说忌平铺直叙,要小容量中有波折,犹如山冲小溪,蜿蜒曲折,曲径通幽,从而反映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

五、运用上面学过的知识比较下面两篇习作的优劣

停电了(1)

停电了。刚下班的父亲做了一只古朴的小油灯,跳动的灯花让孩子觉得无比新奇。父母映在墙上的手影——矫健的骏马、漂亮的兔子,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

后来,孩子要求父亲讲一个故事。然而父亲肚子里的故事不多,该讲的过去都给孩子讲过了。

父亲随便挑了个故事,问孩子:“听过没有?”

孩子摇摇头说:“没听过。”

其实孩子早听过不知多少遍了,但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很想听这个故事。

父亲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讲到妖魔鬼怪的时候,就发出惨叫,孩子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发出了开心的笑声。

母亲不让再表演下去了,便对孩子说:“我想知道你学过的唐诗,会背了没?”

以前孩子总是讨厌这样的抽测,但这天他竟一字不差地背完唐诗。孩子的瞳孔也跳跃着欢快的火苗。

父母对望着,正为孩子的出色表现感到惊奇。灯亮了。

孩子便顺手去开电视机,看正在播放的动画片。“孩子,今天就给爸爸看足球联赛吧?”“孩子,今天给妈妈看韩国电视剧吧!”

孩子笑道:“干脆停电好了……”

正说着,果然又停电了。

停电了(2)

停电了。应酬完了刚刚回家的父亲做了一只古朴的小油灯,灯花一闪一闪的,孩子清亮的眸子也欢快地一闪一闪的。

一家三口团在灯前。父亲和母亲绞着双手,比赛着给孩子变幻映在墙上的手影——矫健的骏马、憨笨的小狗、长耳的兔子……小油灯的火苗红红的、暖暖的。

后来,孩子扯着父亲讲故事。父亲知道的故事本就不多,基本上都讲过了,抵不住孩子的拉扯,随便挑了个故事,讲到一半,搂住孩子问:“听过没有?”

孩子摇头,其实这个故事已经不知听过多少遍了,但第一次在小油灯前听这个故事,孩子还是兴趣盎然。

父亲绘声绘色地讲了下去,讲到妖魔鬼怪的时候,就站起来发出凶神恶煞的怪叫,孩子听得发抖,但随即又发出了开心的大笑。一家三口抱在一起,身影在油灯前摇晃着。

母亲捋了捋头发,不让再疯下去了,对孩子说:“我想知道你学过的唐诗会背了没?”

以前孩子总是讨厌这样的抽测,但这次他很快地、一字不差地背完了唐诗。小油灯的光明亮了父亲和母亲脸上惊喜的神情。

眼前一炫,灯亮了。

忘记关上的电视里还在播放着动画片,父亲拍了拍一动未动的孩子:“今天让爸爸看球赛,乖宝宝?”母亲摸了摸孩子红红的小脸蛋:“乖宝宝,让妈妈看电视剧,好吗?”

孩子望着他们,不知该答应谁,拨了拨油灯的灯捻说:“干脆,停电好了……”

小油灯的光晕陷在耀眼的亮光里,显得微弱昏暗……

比较:

第一,(2)更注意细节的精雕细刻(人物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等)。

第二,(2)增添了“油灯”描写的内容,使之成为了小说的线索。

第三,(2)的结局留下了更大的审美空间。

六、写作训练

1.简要分析小说《项链》《药》的结尾,它们是如何做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

2.阅读小小说《猎狮》,简要分析其结构特点。

猎 狮

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3.课外作文(任选一题)

(1)撷取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事件,构思一篇千字小说,要求反映当前应试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压抑和束缚。

(2)对当前社会的不正之风进行审视,以校园或家庭生活的某一事件为内核,进行适当虚构,写一篇小小说。

要求:①在平静的叙述或描写中,制造巧合效果,在结尾处亮出结果。

②结尾处巧妙设计,使故事发生陡转,给人一种意外

七、佳作赏析

醉 遇

09级高二(1)班 朱淑媛

王林独自一人坐在吧台上,手里抓着一瓶酒狠命地往嘴里灌了几大口。“一点眼力都没有,难怪你只配做小职员,还不出去!”老板的斥责声透过酒店的嘈杂依然清晰地萦绕在耳边。

来城里快五年了,他从未这样喝过酒。尽管与自己在一起的同事都一个个向上爬,而自己依旧是个小职员;尽管自己努力奋斗,积极表现仍得不到重用,但他却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出人头地。可是今天在给老板送文件时,他在门口听见老板与同事小郑谈话:“小郑啊,好好干,我会好好栽培你的,也希望你往后在你岳父面前为我美言几句。”小王站在门外心凉了一截,忿忿地冲了进去,结果遭到一顿痛斥。

王林不知道喝了多少杯,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躺在了路边,他望着一地的烟头嘶叫起来:“为什么?难道靠能力和业绩升职不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在城市,能力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吗?”王林心里愤懑极了。

“喂,兄……兄弟,快……快别躺在这抽……抽烟,天太冷,小心着……着凉。”一个关切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凄凉。王林回过头望着和自己一样喝醉的男人连声问道:“你说,这……这世上还……还有没有好人?”“当……当然,你……你和我都……都是好人!”王林像是找到了知己,内心既激动又悲切,两人相抱在一起互诉苦恼,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兄弟,你这……这公司也太……太缺德了,凭什么你……你任劳任怨,而他们就凭……凭关系坐享其成!太可恶了!他们的心……心太黑,连狗都不吃了!”

王林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兄弟,还是你了……了解我,你是我……我几年来唯……唯一的知己啊!”他们都认为世人被金钱权势蒙蔽了双眼,如果全世界都像他们这样纯洁该多好。

最后,他们互相挽扶站起身,男人拉住王林说:“哥们,去我家聊,你一个人走夜路,我……我不放心!”

结果两个人在男人家睡了一个安稳的觉。

“你是谁?”男人醒后吃惊地大叫。王林被惊醒,环视四周后望着男人手足无措,口中连说:“我怎么会在这里?”两个人零星想起昨晚的事都变得神色紧张起来,互相用警惕的眼神打量着对方,男人心想:昨天我怎么会带他来我家?这太荒唐了!万一他把家里洗劫一空还了得!想到这男人吓出了一身冷汗。王林心里也直打哆嗦,自己怎么会跟一个陌生人来这儿?自己原是不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万一受骗该怎么办?况且城里骗子这么多,王林连说了声对不起,就急匆匆地要离开。

“慢着!”

男人慌忙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仔细检查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心里暗暗松了口气:还好,东西还都在!于是对王林说:“你快走吧!”

王林怔了一下,勉强挤出了些笑容,怀着复杂的心情快步走出了房门。

只听见“哐”的一声,门被紧紧地关上了。

【点评】

本文以对比的手法演绎故事:醉酒时两人互吐衷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搀扶;醒后却相互警惕,相互猜忌,以敌视的心态看着对方。对比中社会现实中人情的冷漠,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表现无遗。结结巴巴醉话这个细节的描写,观察生活细致,不但准确地表现出两人醉酒后的状态,也揭示出社会现实中一些阴暗面。小说构思巧妙,在简单的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生活。

公交车上

09级高二(2)班 吴先敏

下班了,江涛拿了件外套,便急忙向车站赶去。

今天,江涛的表弟陈勇来省城看望江涛,毕竟他们曾经有过一个美好的童年。人生短暂,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江涛也有二十多年没有见到陈勇了。经过了生活的雕琢,江涛俨然显得成熟稳重。他边跑边想:这么多年了,表弟会变成什么样呢?

“等一下,请等一等。”相距十几米远的江涛并不抱有希望能叫下那辆公交车。但车却出乎意料地停了下来。一个衣着土气的男人正笑着朝他招手示意。江涛乍地一看,觉得那人有点面熟,但并没有在意,跃上车便坐了下来。那个男人似乎头一次出远门,好几次都想和他搭讪。但江涛冷冰冰的表情让他欲言又止。他傻呵呵地笑着,可是江涛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车上,没有笑声,没有嘈杂的说话声,这里的人们不免觉得有些陌生、冷漠。忽然,陈勇的目光紧紧盯住了旁边的青年。只见他的手正娴熟地伸进了旁边女子的口袋,钱包已经露出半截,眼看就要得手。陈勇看到这些十分愤怒,全身涌来一股热潮,猛地一下跳了起来。但有一只手把他拦了下来,江涛凑到他的耳边轻声说:“少管闲事,别惹祸上身。”但他却推开江涛的手,大步迈过去,一把抓住那青年的手,迅速夺下青年手中的包。这时,旁边的几个青年也围了过来。见势不妙,陈勇慌忙抓紧钱包和那群人扭打在一起。

“双手抱头。”一位年长的男人握着手枪走了过来。原来这位长者是位警察,恰巧目睹了这一切。长者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挺身而出。唉!如今这个时代啊,像你这样有正义感的人已经很少了。

到站了,陈勇下了车。“你叫什么名字?”那警察刚想起,问道。“我叫陈勇,从乡下来找表哥。”说着拿着手中的地址逐渐走远了。

江涛心里一颤,低下头,思忖良久。终于,拿起手机,输入了表弟号码……

【点评】

本文以“公交车上的扒手行窃”为小说构思的聚焦点,围绕着聚焦点两种不同的处世哲学展开着面对面的交锋。土气而又带着农村人特有淳朴和本真的陈勇身上昭示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见义勇为的社会责任,而成熟稳重在都市生活的表哥江涛身上则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通过对比,以陈勇的本真和正义感反衬江涛的冷漠,揭示了社会责任在一部分人身上正在逐渐丢失的社会现实。小说针砭时弊,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美丽的误会

09级高二(2)班 李青婷

叮铃铃,家里来电话了,正准备着晚饭的妈妈匆忙跑去接电话。

“喂!妈妈,我今天晚上和同学一起吃饭,不回家了,祝你和爸爸中秋节快乐!”

妈妈纳闷了,这小雪和哪个同学在外边呢?这女孩子家多不安全啊!

小雪是个乖巧可爱、恬静懂事的高中生,爸爸每每在同事面前谈起女儿,总露出自豪的微笑,而妈妈并不是小雪的亲生母亲,这是爸爸的第二次婚姻,妈妈对小雪照顾得无微不至,关系很融洽。

这不,小雪说不回家吃饭,妈妈又是一阵担心。

“哎呀!孩子都长这么大了,有自己的空间与自由,我相信她有分寸的。”爸爸安慰道。

“什么?姐姐不回家吃饭?和男朋友约会去了吧!我昨晚看她背着你们打电话,说约今晚见面呢?”在一旁看电视的弟弟说道。

妈妈这回真着急了,心想,女儿正值青春期,如果早恋,耽误学习怎么办?被坏孩子带坏了怎么办?……

一家人再没兴致过中秋了,静静地等着小雪回来。

九点半,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家里的寂静,是小雪回来了。

小雪脸上泛着红晕,像是喝酒了,手上还抱了个贴有“爱心”的盒子。面对爸妈的一脸狐疑,她什么也没说,低着头走进了房间。

妈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怎么办?孩子都学会在外面喝酒了,手上还拿着男同学送的礼物,准是和男同学一起吃饭了。哎!

爸爸提议说:“我们还是去和她聊聊吧!把事情弄明白。”

爸爸轻轻推开了房门,只见小雪正在低声抽泣着,妈妈一看,马上上前,心里担心得不得了,仔细一问才知道,小雪今天是去见她亲生妈妈了,她觉得妈妈一个人一定很孤单,很寂寞,而她以前却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觉得有些难受。

妈妈摸了摸小雪的头,温柔地说道:“去见妈妈,怎么不告诉我们呢!”

小雪低头,说:“怕您不高兴啊!”

“傻孩子!”妈妈说道。

“哦!对了,妈妈,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

妈妈眼泪夺眶而出,不知说什么好……

两人相拥在温暖的灯光下……

【点评】

小作者充满想象地设计了一个“美丽的误会”。说“美丽”,一是因为环境美: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中秋节晚上”,二是因为在美好的环境中传达着人们心中“美好的感情”。小作者构思的高妙之处在于以“误会”为线索,通过设置悬念使简单故事曲折有致。弟弟的插话为故事的发展设下悬念,小雪脸上泛着红晕到九点半手抱着贴有“爱心”的礼盒回家似乎是应验了弟弟的话,但又为推动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尤其是小雪的低声抽泣更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把小说的情节推上了高潮,也为小说美好的结局蓄足了势。最后用三言两语交代原因,一个乖巧懂事而又孝顺的女儿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