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导读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绝不仅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是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深浅不同,情趣有别。“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除了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外,这种情怀还需要通过读书、作文不断培养。培养对自然的情怀,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自然的范围极其广阔,培养对自然的情怀,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本单元作文话题就是“亲近自然”,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学生喜欢写景,但常常抓不住景物的特征,忘了为什么写景,景物描写没能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这里所说的特征同说明文中的事物描述不同,它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受到感悟的对象也就不同。作者头脑里的景物特征已经深深印上了主观的痕迹,有的甚至会大大变形,极度失望的人,竟会看见黑色的太阳。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1.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就是说,在你笔下的景物,要能够留给别人鲜明的不同于其他景物的印象。
2.如何观察:
①不仅靠眼睛,还需要从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等,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②要选择好观察点,适当变换观察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
③要着眼于变化,以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景物的形状因时间、空间的变化各有不同,善于观察,应当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用心感受,多方把握。
3.景物描写的标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自然景物是客观的,写什么,不写什么,却全由作者的感悟来决定。《故都的秋》《沁园春·长沙》写的都是秋景,作者所写景物的特征并不相同,但都能准确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悟。所以,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所写的景才会形象且有生命力。尽管每个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可能不同,观察景物的角度和切入点迥异,甚至作者笔下的自然风光和融入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必须抓住景物的自然属性来描写,否则情感的寄托就没有基础。
二、阅读课本“写作借鉴”中《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两篇短文,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并借助恰当的手法描写这些特征
1.学会观察,多感官并用,展现景物本身的特性。要走进自然,留心观察大山河川、花草虫鱼、城乡各地的风土人情等,但观察不是单纯地去看、去寻找,而要把自己融到观察对象里去,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品尝。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于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获得新鲜的感受和印象,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有了这样的观察,写作时就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加以描写。因为事物的自然属性有多个方面,有视觉上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听觉上的,如“风轻悄悄的”;有触觉上的,如“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等等。景物的特性又随环境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河水有涨落,草木有荣枯,天空阴晴不定。所以要学会抓事物不同情境下多个方面的特征进行描绘。在《济南的冬天》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暖少风而阳光充足、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冬日雪景奇观等特点,通过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美。再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就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描形摹状,让“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具有立体感,构成了宁静、朦胧、淡雅的意境,具有令人陶醉的美感。具体分析如下:
①视觉:绘形绘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拟人、博喻──本体不变,喻体从不同角度对本体进行设喻,精雕细刻)
②嗅觉:写味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比喻、通感)
③动态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确立描写主体,全方位辐射。
写景物,就是把观察到的东西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写给别人看。观察点不同,看到的特征就不同;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我们应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定点观察)和变换立足点(移步换景)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在此基础上找准切入点,选好描写主体,并以此为原点辐射开去。如描写江南:
江南是水的故乡,养育着水一样的人。畅流在江南水道之中,穿行在江南小镇之间,看缕缕炊烟冉冉升起;细柳垂下吹拂着水面,鸳鸯戏水于湖中。听孩童踏歌奔向学堂,浣女在水边说笑,牛儿在田野哞,哞……水一样的江南人,灵动、柔和,充满着天真与活力,这才孕育着才子、佳人,演绎了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六朝烟雨,秦淮的艳迹,才子佳人的欢笑和泪水,尽显江南的柔美。
(《水珠·江南》潘有光)
写江南的美,作者巧妙选取“江南的水和人”作为描写的主体,再辐射开去,写水道、细柳、鸳鸯、田野,写小镇、炊烟、孩童、浣女、才子、佳人,表现了江南富有独特神韵的柔美和柔情,让人很是神往。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只有按一定顺序写景,才能条理清楚。写景物的顺序有:
(1)按方位写,即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定点观察),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移步换景)。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也可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还可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还可以按景物的远近来写,可由近及远,也可由远及近。
(2)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3)按整体和部局的关系写,可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也可以先描写局部再写全景。如《雨的旋律》写春雨部分:
揭开三月的春帷,睡了一整个冬天的种子舒服地伸了个懒腰,那些光秃的树木也急切地想要换上那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新衣,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躁动的喜悦。它们知道,春雨马上就要来了;它们知道,马上就能和春雨跳上一支浪漫的华尔兹了。
很快,小湖里泛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涟漪,春雨迈着那高雅的步伐拥入了大地的怀抱,她的来临就像一首舒缓干净的钢琴曲,一点一滴地在大地万物间响起,没有杂质,清澈纯粹。
堤岸上的柳树在春雨那动人的旋律下扭动着它婀娜的身姿,贪婪地沐浴着春雨的洗礼,那充满活力的绿色生命在它身体里涌动,翻滚,那是被春雨滋润过后愈发茁壮的生命!那含苞待放的花蕾红着粉嫩的小脸静静聆听着雨的旋律,它忍不住想要和春雨一起跳舞,一起在这美丽的三月舒展自己的身姿,它那娇羞的容颜在春雨的浸润后越发潋滟起来。那刚刚萌芽的小种子也耐不住寂寞,急切地想要钻出地面向春雨问声好。
春雨依然颔首微笑着,用心弹奏着那洋溢着生命力的旋律,把它传到湖边,传到树林,传到草坪,传到每个人心间,漾起了阵阵幸福的清波。
文章先整体描写春雨到来之前,万物开始复苏的情景,再具体描摹春雨到来时小湖泛起的涟漪、堤岸上的柳树、含苞待放的花蕾、刚刚萌芽的小种子沐浴春雨的欢快,写景条理非常清楚。
4.展开联想,多角度描摹,构建美妙意境。好的写景状物,往往由眼前之景联想,延伸开去,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文章的美感;同时还有利于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从而起到深化作品主题,突出作品主旨的效果。如《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从不同角度(远看、近观、仰视、俯瞰)写眼前景(静景、动景),在此基础上作者联想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短短几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图,集中表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盎然生机、勃勃活力,和整首词的意境极为吻合。再如《雨的旋律》夏雨部分:
夏天的雨浓烈而又热情,像架子鼓一般,那强有力的节奏让每个人都激情澎湃,她就这样热情洋溢地叩响了我的窗扉。
她说:“来吧,来跳舞吧!来狂欢吧!”
我兴奋地推开窗,街道上的行人撑着花花绿绿的雨伞,乍一看去,像开得正浓烈的妖艳的花朵,美不胜收。
鱼儿也被这充满节奏感的旋律所感染,纷纷跃出水面抒发内心的喜悦。那些可爱的花草咧着嘴欢快地和夏雨跳着动感的恰恰。院子里的老槐树招架不住夏雨的热情,一边舞动着身姿,一边向她抱怨着蝉儿们总是趴在它身上开音乐会,让自己都没能好好地睡上一个午觉。
几个顽皮的小孩光着脚丫跑出来,踢踏踢踏地使劲地淌着水,溅起一片又一片的水花,夏雨打湿了他们的头发和白衬衣,但他们什么也顾不上,只是尽情地与夏雨玩耍,发出一阵又一阵爽朗的笑声,那是只属于童年时代的天真无邪。
但夏雨是个急性子,来去匆匆,当我们还沉浸在这狂欢的舞会里,夏雨那如鼓一般有力的旋律却戛然而止,遗憾之余,我们更急切地盼望着那天夏雨又会热情地叩响我们的窗扉,说——
“来吧,来跳舞吧!来狂欢吧!”
作者由夏雨来得快、去得疾的特点联想到急性子,联想到架子鼓强而有力的节奏;由街道上的行人撑着花花绿绿的雨伞,联想到开得正浓烈的妖艳的花朵;联想到鱼儿纷纷跃出水面的情景;联想到那些可爱的花草咧着嘴欢快地跳着动感的恰恰等等。作者由眼前的夏雨从不同的角度生发联想,延伸开去,并融进自身的主观感受,创设优美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夏雨的热情洋溢,充满激情,表达了自己对夏雨的喜爱之情。
5.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展现景物的情感特性。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成功的写景状物,都是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感触最深的地方也有不同。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效果;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过程,自觉不自觉要打上观赏者的情感烙印。观赏者的情感不同,眼中的景物就不一样。人生得意、事业顺利、心情舒畅的时候,和失落伤感、孤独寂寞、忧愁悲痛时,听到麻雀的叫声就会感觉不一样。不同的人观察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林黛玉见了落花,感受到的是“红销香断”寂寞无人怜,打上了她寄人篱下、孤独凄凉的心境的烙印,正所谓“伤心人看春色”;杜甫在感慨万端时见了春花,说“感时花溅泪”,花也悲伤流泪;愁苦的李清照,更觉“秋风秋雨愁煞人”!所以好的景物描写应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如上文提到的《雨的旋律》。再如《紫藤萝瀑布》中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触去写景状物,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把静态的紫藤萝写得像一群孩子,又欢笑又嚷嚷,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因为作者在经历了社会和家庭的不幸以后,突然感受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而景物的这些特点,无不是这种心境的表现。
6.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①动静结合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荷 花
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瑕。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而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莲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本文既有荷花静态美的展示,“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又有动态美的表现,“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而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粉红色的莲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动静结合,既整体表现了荷花的艳丽无比的色彩,赋予了荷花以人的情态,又生动描绘了荷花娇羞欲语、莲蓬争先恐后开放的动人情景;既表现了荷花的形态美,又表现出荷花动人的神韵,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借助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使景物人格化,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如济南冬天雪景的描绘,荷花含苞待放的描绘等,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三、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思考如何才能把情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
白色的云在蓝色的天空中移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慵懒的云在天空中闲逛,苍白的云在偌大的天宇间无助地游荡。雪白的云朵,一片一片,在天空中追逐、嬉戏。洁白的云安静地依偎在蓝天的怀抱里,他们彼此拥抱着,互相依恋着,一阵风吹过,他们再也留不住对方,看着彼此越飘越远,越飘越远……
云永远停不住匆匆的脚步,一心追逐着远方。
1.选择景物
你想要表现什么样的心情,就选择最能表现你心情特点的景物来写。同样是花,高兴的人看到的是怒放的花朵,忧郁的人可能更会关注那些凋零的花瓣;孤傲的人可能选择那素雅的白,奔放的人也许钟情于热烈的红。同样是夕阳,既可以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也可以写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限凄凉。什么景物最能传达出你想要传达的情绪,就选择什么样的景物来写。景物哪一个侧面的特点最符合你情绪的特点,就抓住哪一个侧面进行描写。
2.营造意境
选定了你所要描写的景物之后,就应该开始着力刻画这些景物的相关特点,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景物描写能否成功,能否传递出情感;所写景物是具有生命力,还是冷冰冰的死物,就看这个环节的功夫了。常用的方法有:
①使用适当的修辞
最常见的修辞手法莫过于比喻和拟人。
选择不同的喻体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比如,将河水比喻成“无边的跳动的水银”,自有一股轻快之气,如若将其比喻成“不时闪现出微光的幽灵”,神秘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这两个比喻都抓住了“水”的特点设喻,传达出的情感却截然不同。
拟人是促成情景交融的最佳方式且简单易行。将人的情感直接赋予景物,用人所熟知的情感直接写景,花儿笑了则喜,花儿哭了则悲。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李清照的“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都是将自己的情感倾向直接赋予景物特点的描写之中。
②使用带有情感倾向的修饰语
从开始所举出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同样写白云,你可以使用不同的修饰语:慵懒的、洁白的、苍白的、雪白的……很明显,由于修饰语本身具有的一定的感情倾向,所以我们在接受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感染。
③直接使用语气词
在朱自清先生的《绿》中,作者写道“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啊。”不难发现,作者此时充满的喜悦,这就要归功于“呀”“啊”之类的语气词了,别看它们不起眼,如用在景物描写中可以直接传递出作者的情感。
④选用合适的句式表达
选用不同的句式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帮助。短句可以表达出明快、跳跃的情绪,例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而长句就显得比较沉稳、平和。整句读上去整齐有气势,而散句则更适合于抒发舒缓的情绪。
3.拓展意境
一篇好的文章不能写得太实,有时运用一下联想和想象,对前面所营造出来的意境进行适当的拓展,将与之相关的虚境加以描述,进一步强化文章的情感,能使文章虚实结合,达到一种更空灵的境界。例如,《荷塘月色》在写完荷塘这个实境之后,又为我们勾勒出江南采莲的虚境,以虚境的繁华反衬出实境的落寞,作者的情感至此得以深化。
四、例文借鉴
雨的旋律
09级高一(2)班 吴思颖
雨,是自然的音乐家,她渴望能有一个舞台去演奏只属于自己的华美乐章,用那饱蘸情感的旋律去打动每一个听众。「以拟人手法开篇扣题,为全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揭开三月的春帷,睡了一整个冬天的种子舒服地伸了个懒腰,那些光秃的树木也急切地想要换上那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新衣,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躁动的喜悦。它们知道,春雨马上就要来了;它们知道,马上就能和春雨跳上一支浪漫的华尔兹了。「描写春雨来临前自然中弥漫着春的气息,为写春雨的到来准备了环境。」
很快,小湖里泛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涟漪,春雨迈着那高雅的步伐拥入了大地的怀抱,她的来临就像一首舒缓干净的钢琴曲,一点一滴地在大地万物间响起,没有杂质,清澈纯粹。「用白描的手法写小湖中的春雨,突出春雨舒缓、清纯的特点。」
堤岸上的柳树在春雨那动人的旋律下扭动着它婀娜的身姿,它贪婪地沐浴着春雨的洗礼,那充满活力的绿色生命在它身体里涌动,翻滚,那是被春雨滋润过后愈发茁壮的生命!那含苞待放的花蕾红着粉嫩的小脸静静聆听着雨的旋律,它忍不住想要和春雨一起跳舞,一起在这美丽的三月舒展自己的身姿,它那娇羞的容颜在春雨的浸润后越发潋滟起来。那刚刚萌芽的小种子也耐不住寂寞,急切地想要钻出地面向春雨问声好。「选取“柳树”“花蕾”“小种子”等意象,通过它们在春雨中情态的描写,抒发了对春雨滋润万物的赞美。」
春雨依然颔首微笑着,用心弹奏着那洋溢着生命力的旋律,把它传到湖边,传到树林,传到草坪,传到每个人心间,漾起了阵阵幸福的清波。
夏天的雨浓烈而又热情,像架子鼓一般,那强有力的节奏让每个人都激情澎湃,她就这样热情洋溢地叩响了我的窗扉。「以“架子鼓”的比喻突出了夏雨的热烈,与春雨形成鲜明的对比。」
她说:“来吧,来跳舞吧!来狂欢吧!”
我兴奋地推开窗,街道上的行人撑着花花绿绿的雨伞,乍一看去,像开得正浓烈的妖艳的花朵,美不胜收。
鱼儿也被这充满节奏感的旋律所感染,纷纷跃出水面抒发内心的喜悦。那些可爱的花草们咧着嘴欢快地和夏雨跳着动感的恰恰。院子里的老槐树招架不住夏雨的热情,一边舞动着身姿,一边向她抱怨着蝉儿们总是趴在它身上开音乐会,让自己都没能好好地睡上一个午觉。「移情于物,通过描写夏雨中“鱼儿”“花草”“老槐树”等意象在夏雨中的情态,侧面表现夏雨的热烈,传达出自己对夏雨的喜爱之情。」
几个顽皮的小孩光着脚丫跑出来,踢踏踢踏地使劲地淌着水,溅起一片又一片的水花,夏雨打湿了他们的头发和白衬衣,但他们什么也顾不上,只是尽情地与夏雨玩耍,发出一阵又一阵爽朗的笑声,那是只属于童年时代的天真无邪。
但夏雨是个急性子,来去匆匆,当我们还沉浸在这狂欢的舞会里,夏雨那如鼓一般有力的旋律却戛然而止,遗憾之余,我们更急切地盼望着哪天夏雨又会热情地叩响我们的窗扉,说——
“来吧,来跳舞吧!来狂欢吧!”
秋天的雨寂寞且稍稍带些凉意,像悠远凄美的古箫,那美妙婉约的旋律把每一个游子的心弦都扣紧了。「以“悠远凄美的古箫”的比喻表现秋雨的婉约之美。」
秋雨来临的时候,万物都开始归于沉寂,没有人陪她唱歌,没有人陪她跳舞,她就一直那么落寞地贴近大地的胸膛,她就一直孤单地把树叶洗出淡黄的肤色,她就一直滑过人们的衣衫,却始终感觉不到那肌肤的温度。
不知道有多少个和秋雨邂逅的氤氲的早晨,只是在空中飘着几缕雨丝。她寂寞地靠在我的肩头,下着属于她的旋律,让我静静聆听她的孤单,和她的细语呢喃。「与夏雨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拟人手法抒写了自己心中的落寞。」
冬天的雨庄重而又典雅,像悠扬平缓的大提琴,那稳重厚实的音质让人听得心安。「以“悠扬平缓的大提琴”的比喻描绘了冬雨的舒缓。」
即使当她降临大地的时候,万物都已经熟睡,但她也从不抱怨,只是安静地下着,营造出一种冬天特有的静谧。
她渗进植被里,微笑地看着熟睡的种子,轻声地说:“小宝贝,来年要更勇敢地钻出土地。”她飘入花儿的枯枝里,温柔地说:“来年要更加美丽。”她流进那一片片田地里,微笑着说:“来年要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去换农民更欢快的笑颜。”「以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冬雨润物无声及甘于奉献的特点。」
她就这样安静地进行着这无声的滋润。
雨,自然的音乐家,她时而温柔时而狂热,时而欢快时而寂寞,我们的心情也随着她的旋律起伏,时而温润,时而浓烈,时而凄婉,时而静谧。
啊,这雨的旋律!
【点评】
1.本文通篇以拟人的手法构思行文,既写出了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更写出了作者自己心中雨的情态,赞美了热情洋溢、滋润万物而又甘于奉献的精神,移情于物是本文写作的一个亮点。
2.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照应,分说部分抓住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各自的特点,点面结合,既有简笔勾勒,又有工笔细描,描写非常细腻。
五、写作训练
(一)课堂写作训练
在下列景物描写中任选两段从景物的特点或描写手法等角度进行简要点评。
浪潮(声)
过了一会儿,我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隆隆”声,好像滚雷由远而近。一眨眼的工夫,远处水平线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条又细又长的白线,横贯东西。随着潮声的增大,白线也越来越粗,像一群白天鹅展翅齐飞。前面的浪头还来不及靠岸,后面的浪头就匆忙地挤上来。真是后浪赶着前浪,一浪高过一浪。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潮水向大堤冲来,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着大堤,发出“轰轰”的巨响。成千上万朵浪花争先恐后地奔上岸来,想加入我们的行列,分享我们的快乐。
浪潮(动态)
海浪从海平线上滚滚而来。它们打在礁石上,溅起了雪白的浪花,便飞花碎玉般地乱溅开来,那溅起的水花,远远望去像一朵朵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在海水里;它们冲向岸滩,冲刷着金色的沙滩,冲去了人们留下的足迹。海浪一浪接一浪,一浪比一浪猛。它们好像在赛跑,一个浪头冲过礁石奔向沙滩;另一个浪头也紧跟着冲了过来。它们又好像在和礁石搏斗,疯狂地发起猛攻,猛烈地拍打着礁石。礁石满不在乎,傲慢地站在那里。它们又好像在跳高,它们一个接一个地蹦向大堤,可怎么也蹦不上去、渐渐地,一个浪比一个浪蹦得低,又好像是在策划着又一个突然袭击。
春雨(状)
霏霏春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像线一样长。雨丝来自天际,在那广阔无垠的天宇中好像有无数个蚕茧,地上好像有无数双手在忙碌地抽丝。那雨丝也怪,竟抽之不尽。雨丝带着清爽和迷蒙来到人间。雨无声地落在水面上,猝然溅开,形成簇簇素色的花朵,花瓣清亮透明。春雨落在树叶上,树叶轻轻地摇动。雨珠顺着树叶尖滚落下来,有一滴一下子钻到土里,又有一滴像珍珠,趁树下的花儿不注意,滚到了花儿的“嘴里”,找不着了。
春雨(色)
天晴了,我去寻觅春雨,春雨在哪里?小草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凉爽、嫩雅的绿色。桃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希望、热情的红色。李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纯洁、恬静的白色。油菜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兴奋、活泼的金色。多么美丽的春雨啊!我爱这美丽的春雨!
暮
黄昏来临了。晚霞像火焰一般地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太阳就要落山了。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样子很温暖;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落在不久前还充满淡金色光线的林中旷地上;林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上都投射出长长的影子来……
(二)课外作文
1.以“家乡的_______”(任选四季之一或一天中的任一时段如“早晨”“黄昏”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景记叙文。
2.从下列一组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以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霞光、河流、青山、灯塔、路标等
要求:既要写出景物本身的特点,更要由景及人或事,写出其象征意义。
3.从“朝霞中”“夕阳中”“烈日中”“秋雨中”中任选一个作为标题,写出特定情境中的特定的景,不少于700字。
4.在课文写作练习二、五中任选其中一个标题构思作文。
六、佳作展示
秋日恋歌
09级一(2)班 涂明洁
春的奔放、夏的热情、冬的烂漫都各具特色,它们以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那么秋呢?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但秋对我而言,是我人生的最爱。
悲者说,这是一个忧伤的季节。空气中载满的是忧愁,也加重了家人心中的思念;秋风萧瑟,百草衰亡,这是一个多么寂寥的季节啊!
乐者说,这是一个希望的季节。遥看稻田,稻秆被果实压弯了腰;阵阵秋风徐徐吹来,仿佛是从天空中伸出的大手抚摸着这些成熟的果实;它们一排紧挨着一排,泛起层层波浪,似乎相互间在悄悄私语着。
但我想说,秋,你是柔韧的、温和的、慈爱的!我无法触碰到你,可是我的心却可以察觉到你。你在我的耳边悄悄诉说着,噢!我听到了,那落叶飘零的声音;我还听到了,那动物们忙碌地搬移食物的声音;还有草儿们悄悄发誓,来年要长得更翠绿的声音……这些我都听到了。秋,你的声音是那样的轻柔。霎时间,才发现,你已来到了我们身边好久。
泛黄的树叶在空中飞舞着,盘旋着。似乎在为人们演绎着它生命中最后的精彩。然而,落叶归根是它们的宿命。叶儿们偷偷地拥入大地的怀抱,开始了沉眠。所以请过路的人们,放轻你们的脚步,不要踩伤了这些飘落的灵魂,别惊扰了它们的梦。
秋天的黄昏格外漫长,夕阳拉长了人们的身影,天空中的云彩相互渗透着不同的颜色,火红的处于最内层,稍外面便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粉红色光晖,映着孩童们的脸,显露出幸福的红晕。
秋日的天空,广袤无垠,偶尔掠过几只鸟儿,更多的时候天纯得只有一片碧蓝,但却并不显得单调,因为它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遐想。这便让我想起了林逋的诗句:“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是啊!每当仰望天空时,思绪都在无限蔓延着,仿佛头脑已不受自己控制,如缠绕的藤蔓一般,一直攀爬到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是蓦然间,一切又会戛然而止。不知为什么,心里会有一丝丝的落寞,也许,我长大了吧!
我明白自己为什么喜爱秋了,因为它牵制着我的情感,它既可以让我快乐,也可以让我在快乐中悲伤。所以对于秋,心中总是有一股说不清的滋味。我本不是个自私的人,但只有在秋来临的时候,我才会有自私的独自占有它的念头,因为,我恋秋!
【点评】
1.开篇以对比的方式表现不同的人对秋有不同的感受,既是对秋景的真实描摹,更有作者心中秋景的抒写,为后文抒发对秋的依恋作铺垫。
2.充分调动不同的感觉器官写出了立体的秋,以听觉写秋声,以视觉绘秋景,非常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3.对比、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用比喻手法写无限蔓延的思绪很形象,以拟人手法写飘零的落叶,抒发了作者对落叶归根的敬慕之情。
家乡的春
09级一(2)班 盛颖
也许是因为我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总觉得家乡的景比别处更美,那是一种不经雕饰的纯天然的美。春、夏、秋、冬,无一不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但我尤其喜欢家乡充满生机而又祥和的春。
随着脾气很坏的冬爷爷的渐渐远去,春姑娘悄悄地来了。不经意间,小草已从地下探出了小小的脑袋,似乎正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树枝抽出了嫩绿的芽,光秃秃的枝干再次披上了绿衣;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溪似乎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唱起了欢快的歌谣……春姑娘将这些贪睡的小孩叫醒之后,这里就热闹起来了。「以拟人的手法,抓住春日万物复苏的特点,凸显了春景的生机蓬勃,形象生动。」
我总喜欢独自一人沿着门前那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径悠闲地散步,听着脚步敲打着鹅卵石奏出的和谐旋律,感到无比轻松愉快。春天的阳光不似夏天那般强烈,洒在身上暖洋洋的,透过树缝在地上留下亮斑,宛如洒了一地的钻石晶体,闪烁如镜。走到树下时,被树枝裁剪筛落的阳光在脸颊上变幻跃动,让人产生酥痒的错觉。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祥和,仿佛天空中缥缈的浮云,树林里飞舞的落叶,花朵上蝴蝶扇动的翅膀!「以“春光”为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写出了春光的柔和,以触觉写景,动静结合的手法用得好。」
走到小溪旁,我会在溪旁的树下坐着,享受着这份静谧。偶尔微风拂过,仿佛一双温暖的手抚过脸颊,带来似有若无的花香。溪旁的柳树秀美的枝条划过小溪,平静的水面顿时荡起浅浅涟漪,在阳光下显得波光粼粼,反射出点点星光。小草在微风中摇摆着腰肢,宛若在舞会中翩翩起舞的少女,叮咚作响的溪水欣然地为小草优美的舞蹈伴奏。欣赏着这美丽的画面,我不自觉地嘴角轻扬。「以“溪水”为描写主体辐射开去,以触觉写出春风的温润,以嗅觉写花香的时隐时现,寓情于景,抒写了心中的喜悦。」
我背靠着树干,头微微仰起,便看见了那纯净的一片蓝,那样明朗的蓝空在喧闹的城市是不会有的,只有在这里,才能看见那样纯粹干净透明的蓝。天空飘过的几朵白云就如蓝色丝绸上镶着的白花,它们在空中尽情地追逐嬉戏,还有几朵调皮的白云不停地做着鬼脸。瞧!那朵白云不正像可爱的小白兔吗?咦!怎么一会儿又变成威猛的老虎呢?唉呀!又变成了……「在对比中写出了家乡天空的美丽,运用比喻、拟人、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云彩,生动形象,特别是“咦”“唉呀”等叹词的运用,云朵形态的变化如在目前。」
朝气蓬勃的春天在家乡保持着一种特有的宁静,让我忘却一切去享受自然,有返璞归真之感。晴日之景固然美丽,但雨中景也别有一番风味。「过渡,由晴日之景转到雨中景的描写。」
春雨不似夏雨那般淅淅沥沥,多是蒙蒙细雨,细如牛毛,飘在脸上凉丝丝的。这样的绵绵细雨不能阻止小孩的嬉戏玩闹,邻居家的小孩依然在户外玩耍,稚嫩的童声显得尤为天真:“一会儿雨停了,我要看漂亮的彩虹!”
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还混杂着好闻的青草的味道,草上、花上、树叶上都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经过春雨的洗礼,草儿和树叶的颜色似乎变深了,我似乎看见它们的灿烂笑脸,听到它们的欢乐笑声。草间还有几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娇羞掩住姣好的面容,虽然没有开放,但我似乎已闻到花的清香。「以春雨为描写中心,通过水珠、草儿、树叶、花骨朵在春雨中的形态变化,运用比喻、超前夸张等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雨中景色的诱人。」
我爱家乡的春!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欣喜,她没有城市的繁华喧闹,只有朴素祥和,让我深味到大自然之美,让我浮躁的心恢复平静。
【点评】
本文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写我在家乡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家乡的春光、溪水、蓝天等晴天景物及春雨、雨中景物特点的细腻摹写,抒发了自己对家乡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拟人、比喻、通感、排比、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等手法的成功运用,写活了家乡的春天。
萧瑟秋风今又是
09级一(1) 罗白雪
前几天,气温骤降。无意中看到窗外杨树叶子已落下了大半,只剩下一些枯黄的叶子在风中飘舞,才猛然意识到秋天真的来了。
在潜意识里总认为落叶、起风就是秋的象征,可现在已经深秋了,才能体味到一点秋的味、秋的色,至于秋的意境恐怕得等到初冬时节了。可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秋总是来得特别早,特别美。也许家乡早已是一片秋的繁忙景象了,只是那一幅幅秋景图不再为我而美丽,不知道在她们的记忆中是否还有一个背着书包、骑着脚踏车的女孩。
可在我的记忆中,她们是那么的真实,就像昨天一样。那时的我总是早早地起床,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秋天的早晨并不是特别的寒冷,道路两旁的树木也像刚从睡梦中醒过来一样,任由弥漫的雾将他们包裹,给他们的身体增添了一种迷蒙的色彩。此时,太阳也露出了半边脸,用那种似笑非笑的神情打量着这一切,似乎责怪他们惊扰了他那美好的睡眠。渐渐地,大地被太阳的光辉照耀,一切都像镀了一层金带,河面也泛起层层波光。若是正午的太阳,透过河面,你能看到水面星光闪闪,那情景就像晴朗的夜空中的星星,那光芒照得你睁不开眼,所以我独爱日出时分阳光照在迷雾中的景色,那么的柔美,那么的清静。
如果是遇上大雾弥漫,即使是太阳出来了好久,可雾的气势也丝毫不会减退,那我们的一个上午都得在大雾中度过。可即使是这样,我们一点都不会责怪大雾,因为,她总能带给我们欢乐——太阳所不能给予的。
也许更多的人喜爱秋,是因为秋的硕果累累,可我却只是喜欢秋带给我的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又是一个清秋时节,当我想再去感受秋味秋色时,才恍然明白,这已不是原来的故乡了,这里找不到曾经的秋意。可我不甘心,难道秋天也有区别吗?
于是,在某个午后,我独自一人漫步在校园的角落里,寻找遗失的秋味。可眼前树木还是绿油油的,只是偶尔夹杂着些黄的落叶,可那不是秋的杰作,只不过是树木正常的代谢罢了。草虽然泛黄,却找不到一点被霜打过的痕迹,难道秋真的遗失了吗?难道……我停止了思维,独自躺在草坪上,望着蔚蓝的天空,眼泪不由自主地溢出了眼眶,找到了又怎么样?那样的秋毕竟不是我所要的。就像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一样,此时,李煜的“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突然窜入脑海,也许,我真的变得多愁善感了。
萧瑟秋风今又是,只是环境变了,家乡的清秋却始终萦绕在脑际,久久不肯离去。
【点评】
作者由眼前景引出描写对象秋,通过眼前秋景与家乡秋景的对比,表达了对家乡秋的怀念。
1.构思上以今昔对比为主,且以萧瑟的秋景衬托自己的伤感之情,文章所写的内容切合标题所创设的意境。
2.选取了家乡秋天的典型景物——雾的特征工笔细描,尤其是对阳光下大雾弥漫的美景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文章第五、六、七段是扣题的关键段,特别是对秋味痕迹的寻觅引发对家乡秋的怀念,引用李清照、李煜的诗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此时此刻自己的心境,突出了题眼“萧瑟”的意境。
七、高考作文真题回放
1.2008年浙江卷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宇。④不得抄袭。
2.考题解读
写作时,无论选择触摸都市还是感受乡村,都需要揭示各自环境的特点,各自生活的特色,立足于自身所获得的“触摸感”和“感受”,倡导用真心、真情、真感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争取小中见大立意。写作时,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等,写作空间非常广阔。
“触摸都市”,是个动宾短语,可以写“触摸”城市的建设、市民生活、城里人思想的发展变化、农民工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子女的情况;可以从“真善美”的角度表现城市人的生活,去描摹美轮美奂的建筑、熙来攘往的人流、鼎沸嘈杂的市声、琳琅满目的商品、灯红酒绿的餐饮等,去展现城市人文明高雅或低俗丑陋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所体现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特别是要把握城市飞跃发展的脉搏,了解当前城里人的整体心态,表现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表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都市的巨大变化,切入到关注时代的主题上。随着“城市大开发”热潮的掀起,还可以拓展思路,写一些新的话题,诸如“城市失业人员”“特困户”“农民工”“交通堵塞”、“环境污染”……
“感受乡村”,同样是一个动宾短语,但思考的侧重点应该放在“乡村发生的什么使你有了感受”这一点上。从写环境的角度来看,如静默的农庄、无垠的田畴、蜿蜒的河流、写意的小道、禽畜的争鸣,等等;从写人的角度来看,如荷锄的剪影,濯足的嬉笑,憨厚的面庞,厚道的人情,艰辛的劳作,淳朴的民风,热闹的婚嫁,等等。这些都是入笔的好题材。此外,现在许多农民工也“孔雀东南飞”了,“留守儿童”成为乡村的一大棘手问题;有了钱的农民不知道怎么消费,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抬头……通过这些情景的描写,也可以表现农村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冷暖寒热。
3.考场优秀作文
感受乡村
沧海桑田,人事变迁,随着童年的远逝,我们已抛却了天真、幼稚,多了几分自己不经意间发现的成熟。值得我们感受的往事并不多,至于难以忘怀的就更少了。但,有一样却无时无刻不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感受乡村。
乡村是一枚别在大自然胸前的徽章,自然万物,相生相克,相辅相成。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是大自然天然的雕饰,也是大自然美丽脸庞的缀饰,而男人们在田间辛勤劳作,妇女们洗衣做饭,老人们坐在老树下摇着一团蒲扇或麦杆扇谈天说地,小孩们在路边追逐嬉戏,疲倦的小狗蜷缩在凳子旁打个哈欠,一轮夕阳悬挂在山顶喷射着金色的光芒。这是多么美妙的画面啊!这就是我们的乡村。
乡村是一根牵动游子的长绳。当游子含泪离开乡村,带着少年的风发意气,方刚血气而勇往直前时,当游子在外拼搏奋斗了十几年,每逢佳节而独自一人时,当游子终于碰撞开一条成功之路,而无人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时,他看到了一缕缕炊烟,看到了乡村,于是思乡之情便涌动起来了,发自内心地呼唤起来了,压抑许久而爆发起来了。乡村是一根牵动游子思乡思亲的心绳,当心灰意冷的人见到乡村时,也会因触动心灵最初的沐浴之光而泪流满面吧。
乡村是一捧心灵慰藉的净土,在钢筋水泥中,在尔虞我诈中,在明争暗斗中烦透了的人们,拖着干涸龟裂的心灵来乡村寻找希望的源泉,耕耘心田,荡涤灵魂。于是,乡村就成了一位慈祥的母亲,抚摸他们,安慰他们。一扇扇心门在乡村的轻扣下缓缓打开。人们摘下面具,丢掉往日的冷漠,互相交谈,诉说烦闷,倾吐不快,人们的心灵找到了休憩之所。
乡村不只是大自然的徽章,不只是一根牵动游子思乡的长绳,不只是一处心灵憩息慰藉之土,更是大自然的宠儿。她没有城市中那用塑料做成的花木盆景,也没有把动物关在一起供人观看的动物园,也没有……她有的是鸟儿自由地欢唱,草木潇洒地生长,花朵尽情地绽放……
我感受乡村,她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在她的怀抱中,我快乐地成长。
我爱你,有着如水般的温柔、甜美与静谧的乡村!
【点评】
这是一篇颇具真情实感的满分作文,其优点有二:
一是比喻贴切,描写形象。文章主要从“展示自然的美丽”“牵动游子思乡情”“心灵慰藉的净土”等方面来写作者对乡村的具体感受,作者将乡村比喻为“徽章”“长绳”“净土”,比较贴切地表现了乡村独有的特征,而其中对每一特征的描写,都笔简意丰,形象生动。
二是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所写内容较多,但作者将这些内容分成了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由“乡村是一枚别在大自然胸前的徽章”“乡村是一根牵动游子的长绳”“乡村是一捧心灵慰藉的净土”这样的首括句领起,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