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心理
语文老师回家生孩子,学校请来已经退休的王老师给我们上课。
我对老教师一直缺乏好感,总觉得他们心态老化、思想老化,和我们这些年轻人格格不入。记得初一时有一位老教师,老眼昏花,读书时常常从左边一页突然跳到右边一页,可就是这样的冬烘先生,还特别喜欢摆老师的架子,倚老卖老,经常对我们说“立如松,坐如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听得我们耳朵都起老茧了。我很担忧新来的王老师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描写“我”内心的担忧,留下悬念,让读者产生迫切的阅读欲望。【设置悬念】)
高三的学长听说王老师要来给我们上课,煞是羡慕,他们跟我们讲了一个关于王老师的故事。王老师57岁那年,从教学一线退下来之后,向一所学校写了一封自荐信:“有一位语文教师,57岁年龄,47岁精力,37岁抱负,27岁饭量,不是特级教师,胜似特级教师。”就凭这一句话,学校什么也没问,就聘用了他。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对王老师产生了好感,甚至希望他早点来给我们上课。
清楚地记得王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的场景。上课铃响后,他站在讲台上,快速扫视全班,然后大叫:“啊!咱们班有个达·芬奇!”(简洁的一句话,一个叹词,巧妙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心理年轻、语言幽默、性格活泼的王老师形象。【语言描写】)他指的是留长发的××。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不准男生留长发的,因此在学校大会上他曾被点名批评过,可是××就是迟迟不去剪掉。想不到一个60多岁的老教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哄堂大笑。他这一个“啊”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说得更离奇,他说王老师真够哥们,第二天就去理发店把长发剪了。
期中考试,我们班的语文平均分最低,同学们情绪低落,甚至连早读都有气无力的。王老师一进教室,便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然后命令我们大声读10遍,声音越大越好。我们大声地念,他在一旁乐得手舞足蹈。不过,真灵,几声吼之后,阴暗的情绪真的荡然无存了。
有一天,讲课之余,他说要给我们看一样新玩意,便拿起鼠标,捏着两端的连线,轻轻一拉,本来不长的连线便延长了许多;他再轻轻一拉,两端的连线快速收缩,很快就只剩鼠标而不见连线了。他反复演示,然后把鼠标高高举过头顶,得意地说:“这是我从女儿那里刚刚要来的。”
一个新式的鼠标竟让他如此兴奋,他简直就像个孩子,过于成熟的人们会以天真反唇相讥,然而我只想说,有的人老了,但青春依旧;有的人正年轻,却没有了青春。
青春,体现在时间上,更体现在心理上。诸君,你们同意吗?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吉林大学2014级学生 王媛说:
有一种过渡方法叫“总结式过渡”,这种过渡就是用一个过渡句或一个过渡段对前一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对后一部分内容进行总述。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可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名师点评
本文精华点
(1)欲扬先抑:文章先通过一段叙述表达自己不喜欢老教师的心理,引出内心对新老师的担忧,结果王老师却出人意料地让人喜欢,别具一格的推荐信,幽默活泼的话语,天真、开朗的年轻心态,都让人心生喜悦,从担忧到喜爱,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2)人物鲜活:文章以寥寥几笔塑造了一个十分鲜活的人物形象,先是以风趣幽默的推荐信,给人留下了可爱、有趣的大致印象;接着“啊……”一句,王老师充满活力、思维独特的可爱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最后以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语句,刻画出他的豁达和豪迈,虽简单一句话,却让人产生了精神一振的效果。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