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技 角度——横岭侧峰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
【名家垂范】
孤独的树
[保加利亚]埃林彼林
一阵肆虐的狂风从遥远的树林里刮来两颗种子,随意将它们分撒在田野里。雨水将它们润湿,泥土将它们埋藏,阳光给它们温暖。于是,它们在田野里长成了两棵树。
最初,它们十分矮小,然而无心的时间把它们高高地拉离地面。它们便能眺望得比从前远多了。
它们也能彼此看见了。
田野十分辽阔,直到那葱绿的平原尽头,也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树木,只有这两株远远分隔着的树,形影相依地伫立在田野中间。它们的枝桠纵横交错,仿佛是些用来丈量这旷野的奇怪的标尺。
它们遥遥相望,彼此思念,彼此倾慕。然而,当春天来临,生命的力量给它们温暖,充盈的液汁在它们体内流动起来时,它们心中也勾起了对那永存的,同时也是永远离开了的母林的思念。
它们会心地摇动着树枝,相互默默地打着手势。当一只小鸟像一种心念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的时候,他们就高兴的颤栗了起来。
狂风暴雨来临时,它们惶恐地东摇西摆,折断了树枝,呜呜地呻吟叫喊,仿佛想挣脱地面,双方飞奔到一起,紧靠支撑,并在相互拥抱中获得解救。
夜晚到来,它们消失在黑暗中,重又被分隔开来。它们痛苦得如同病魔缠身,它们祈求地仰望天空,期望快快给它们送来白日的光辉,以求再能彼此相见。
如果猎人和干活的人坐在它们中的一个影子下休息,另一个就忧伤地喃喃低语,沉痛地诉说孤独的生活多么苦恼,离开亲人的日子过得多么缓慢,沉重,没有意义;它们的理想因得不到理解而消失;它们的希望因不能实现而破灭;找不到慰藉的爱情多么强烈,没有亲情的处境多么难以忍受。
思考题:
假如将文题换成“树”,你觉得如何?本文给你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名师指点】
想一想,再想一想
章佩亮
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选材时,通常会这样说,看到题目第一想到的,不要写,再想一下,这时想到的,也会有人写,如果再深入一步,那你想到的材料,估计就是新颖的了。这说的就是角度问题。只有角度新颖,才会让读者眼前一亮,有先声夺人之效了。
现在作文题型多样,但究其根,都可看作是话题作文。就像《课堂》这个全命题题目,你可以写校园中的课堂,也可以写公司培训的课堂,也可以写社会这个大课堂,“课堂”二字只是定了一个题目而已,内容还是要自己定的。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把握住话题,写好话题作文呢?
一、审清话题,挖掘内涵开思路
话题作文写作内容和范围相对宽泛,但如果忽视了审题要求,信马由缰,就迈错了作文的第一步。所谓审题,也就是挖掘话题的内涵,以便打破思维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空间,从而拟定文章主旨的过程。审题人理解、把握考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是保证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多数时候,话题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致使学生无从下手。此时,审提示语能起到帮助考生理解话题的作用。例如,以“磨炼”为话题,它的提示语为:“……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茶叶”“浸泡”和“磨炼”有什么关系?只有正确解读了“茶叶”“芳香”的比喻义和“浸泡”的语境义之后,才能准确地把握话题的内涵与外延,才能确定正确的思考途径和准确定位该题的切入点。因此,虽然提示语仅仅是对话题的阐释,但抓住它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扩词为句也能起到加深理解话题的作用。如以“交流”话题为例,可以做以下的扩充:为什么要交流?不交流就不行吗?交流之前怎样?交流之后怎样?
二、巧用谋略,以小见大有深度
1.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考生在行文时如果扣题不紧,信手走笔,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会内容空泛、文意散漫。话题外延宽泛,既给了考生选材的充分自由,同时可能也会带来甄别的疑惑。所以,当遇到话题时,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如以“情”话题为例,就可以缩小为“师生情”“朋友情”“亲情”“手足情”等;若以“爱”话题为例,又可以分解成“母爱”“爱大自然”“爱国家”等子话题。这样作文,化大为小,就容易写出立意鲜明深刻、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来。
2.小切入,大主题。文章如果仅局限于“小”,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以车站送别的瞬间切入,深刻体现出人世间的父爱至情。再如鲁迅的《风筝》,看似只写童年时兄弟间为风筝而发生的小事,实则有着丰富的意蕴:儿童教育、亲情、自我解剖等等。由此可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于细微处显示立意的深远,才能给读者一种时代厚重感。
三、善拟题目,化短为长宜驾驭
自由命题是话题作文开放性与自主性的体现。拟作文题目首先要准确,其次应精炼、含蓄、优美、新奇。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颖贴切的标题,不仅能更好地揭示作文的主旨,还能引导读者更为顺利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扩展法。在话题关键词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限制或补充,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样既可以丰富话题的内涵,也可以限制话题的外延。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考生就可以运用此法,将题目添加成《感受幸福》《别样的“幸福”》《我与幸福同行》等。
2.想象法。就是把话题加以想象、假设和推理。如以“书”为话题,就可拟出《假如世界没有了书》《未来的书》《假如网络代替了书》等题目。
3.修辞法。巧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可增加文题的美感,使文题含蓄隽永,精美醒目。如话题作文“走出自我小天地”,就可拟出《让梦飞翔》的题目;“水”,就可拟出《如水的女子》《且听流水歌唱》等等。
4.化用法。化用名言警句、诗词或流行语作题目,使题目显得俏皮、幽默,同时又不失警策与引导。如以“幸福”为话题的《说好的幸福》;以“自信”为话题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人生两百年》;以“我”为话题的《我不是笨小孩》等。
5.反向法。话题作文要做到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需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违反常情的思考。如以“苦难”为话题,可拟出《享受苦难》;以“挫折”为话题,可拟出《感谢挫折》;以“错误”为话题,可拟出《犯点错误也无妨》等。
四、理顺材料,内容充实条理清
话题作文可供选材的范围相对宽泛,但面对繁复多样的各类材料,若不小心组织,就很容易形成排列杂乱无章的“形散”局面。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一定要强化学生对材料的组合转换能力。
元代人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也。”即是说,文章开头要像“凤头”,漂亮俊秀;躯干要像“猪肚”,饱满充实;尾巴要像“豹尾”,飞扬有力。只有这样,结构内容才不会失去控制,如一盘散沙。
其次,行文要有“钢筋铁骨”——巧妙的伏笔和照应,要注意“桥梁”“针线”的作用,恰当地过渡。许多文章有松散隔断、硬接强转的现象,而过渡在文章的组织构造中是不可缺少的“粘和剂”。
最后,要首尾呼应。学生写作喜欢即事抒情和即事说理,但往往在最后没能对展开联想的基点进行照应,文章结构因而显得极不完整。
五、敢于创新,独辟蹊径显个性
话题作文要想出新,作者必须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思考突破思维定势,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而不能人云亦云。
这种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立意的独到上,也表现在构思的新巧、想象的奇特、推理的独特、文体的变异与手法的灵活上。既可借助想象去孕育新形象,也可凭借联想拓展新意境,或者纵向思维展示全过程,抑或反弹琵琶逆向求新求异,不一而足。比如以“拒绝”为话题,一考生就记叙了自己不同年龄段所遭到的母亲的拒绝和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文章采取了反中求正的构思方法,虽然父母总以拒绝来回应请求,但“不”中包含的是父母另一种形式的爱,读来颇具新意。再如以“走出自我小天地”为话题的一篇满分作文,就抛开了一般以人为叙述中心的构思,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一颗种子”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妈妈”真情告白,表露心迹:既有离开“妈妈”的不舍与留念,又有渴望见识外面世界,努力奉献自我、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托物言志,以一颗种子的成长,形象地表现出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让人读后感觉情深意长又别出心裁。
总之,文章要出彩,就要在“新”字上做文章。立意求新,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民族精神;内容求新,言常人所不言,直抒胸臆;形式求新,采用日记体、书信体、回忆录、诊断书等各种新颖的形式,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
【名题演练】
请以《妈妈,放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名卷展示】
妈妈,放心
一考生
萌萌和妈妈来到这座陌生的城,一住就是八年。
八年前,七岁的萌萌听说“爸爸妈妈分开”时,她只能够幼稚地理解——爸爸妈妈不在一座城了,“离婚”对七岁的萌萌来说太深奥,太复杂。
离婚后的萌萌妈妈愁了很久,怕萌萌没有爸爸被人欺负,怕萌萌缺少父爱不快乐。
离婚后的萌萌妈妈怨了很久,萌萌爸爸太不负责任,不务正业不说,还将家中的积蓄全部赌光输光。
离婚后的萌萌妈妈纠结了很久,要不是为了萌萌,她可能早就有了新的选择。
妈妈是最疼萌萌的。或许就是因为当初萌萌瞪着双大眼睛,咯咯笑着叫的第一声“妈妈”,就注定了妈妈和萌萌今世不舍的缘分,也让妈妈认定萌萌是她今生永远不会舍弃的至爱。
妈妈疼萌萌爱萌萌,毅然带着萌萌离开了那座伤心城。
她们来到新的陌生的城,年轻漂亮的萌萌妈妈蹲下身来搂着萌萌,晃着萌萌的小手在空中画个圈——萌萌萌萌,我们来新家咯!
妈妈笑得那么灿烂,萌萌也是。
因为妈妈坚信,有萌萌在,一切都萌芽着希冀!
因为萌萌无知,她不会知道她咯咯的笑声后面却是妈妈坚韧的爱!
萌萌到现在都不知道妈妈是怎么撑过来的:一个人面对一座陌生城,没有熟悉的亲友,只有小小的萌萌。
萌萌那么小,她只知道依偎在妈妈身边。寂寞孤单坎坷困窘,妈妈像在攀一座布满荆棘的山;萌萌不知道巨大的生存重压之下,只有她的萌萌才是她最坚定的信念。
妈妈努力给萌萌营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界——一座大大的城市,一个美美的小家,一个棒棒的学校,一桌香香的菜肴和一心窝子满满的妈妈的爱。
萌萌记得稳定下来后,妈妈也曾想过给萌萌找个新爸爸。
可萌萌心里并不想有个新爸爸。妈妈永远是最懂萌萌的,就决定独自抚养萌萌。母女二人的生活一过就是八年。
萌萌,如今已不再是小孩子。渐渐懂事,懂得妈妈的辛苦。也常帮妈妈分担些许。
那天寒风呼啸,在窗外悲鸣。院落里孤灯照耀下的树枝,影子映透在窗帘上,看来有几分吓人。萌萌和妈妈裹在一个被窝里。
“妈妈,不会有坏人吧!”萌萌有些害怕。
“不会的,妈妈在。”妈妈摸摸萌萌的小脸说。
萌萌背过身去睡了。妈妈也进入梦乡。
“是啊,”萌萌想,“妈妈在,有什么好怕的呢?”
“可是,妈妈难道就不害怕吗?”
感触着妈妈的体温和独特的气息,萌萌在想:“妈妈也会害怕的,只是她不说……”
萌萌的眼泪啪嗒啪嗒地流下来,她小声抽泣着,以免吵醒妈妈,让妈妈为她担心。要知道萌萌在妈妈面前也总是笑盈盈的,哪里会悲伤呢?
萌萌的泪一点点润湿了枕头,她觉得妈妈太孤单了,这样下去不行,得给妈妈找份爱,一份让她们可以共同依赖的爱。
这个城市的中秋夜,月儿又圆又亮,高高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洒下来,像是一层碎银子,温和明丽。
妈妈和萌萌挎着胳膊,悠闲地散着步,静静地度过着二人的团圆节。
“萌萌萌萌开心吗?”她依旧笑着,那面容和八年前一定不一样了,可眼神,安详而细腻,充盈着满满的爱,一点也没变。
“嗯。我很开心啊。”萌萌说,“就是担心你太辛苦了。妈妈你给我再找个爸爸吧。”
妈妈停了两秒,搓搓萌萌的手。
“可是,妈妈怕影响到你啊……”
萌萌紧紧地抱住妈妈:“妈妈,放心。只要你幸福,我一切都好。”
【点评】成长路上,需要有家人呵护。理智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我们才是真正的长大。作者选取了一个单亲家庭的故事,贴近社会现实且选材新颖。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