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技 细节——一叶知秋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淮南子》

【名家垂范】

母 亲

莫 言

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思考题:

你发现了几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名师指点】

细节:作文之树的灿烂花朵

王 毅

能动人心者,莫过于情。作文,想以情动人,就要在细节描写上用足功夫。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细微事件的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环境、物件等,是通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等生动细致的描绘体现出来的。同学们,你们熟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歌是邀请朋友前来小聚的邀请函、劝酒词,这首诗本身却比那酒还要醇还要醉人。你看,小巧而又朴素的泥炉,嫣红而又跳跃的火焰,还有那不断饱含情意的绿酒,这不正是细节的描写吗?

细节描写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再如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关于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更是精彩万分。“……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是奥楚蔑洛夫身份的象征,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这一“脱”一“穿”的细节,一下子就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可见,细节描写功不可没。

细节描写大致分为人物、景物、事件三类:

人物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

景物细节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景、静景)

事件细节描写:对事件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

一篇文章的细节安排,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表达文章中心有帮助。那么,怎么样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到好处地进行细节描写呢?不妨这样试试:

1、锤炼词语。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对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准确生动的修饰和限制,同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

如:从自行车的后座上,不断传来嬉笑声。哦,原来是他的妻子和一个幼小的孩子。他的妻子搂着孩子坐在腿上。整个画面,像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着他那支心爱的笛子,美妙动听的乐音从笛孔中钻了出来,飘向四面八方,述说着一个迷人的故事。

3、调用感官。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各个方面的描写,用入微的感觉,细腻描摹,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

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中是这样描写江南水乡的夜色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各种感官综合运用,写得充满诗情画意。

4、突出特征:要抓住所描写的人、景、物的最突出的特征,写出他们所不同于其他人、景、物的独特之处。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这样描写春雨的:“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就抓住了春雨的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抓住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身临其境般的细致描写,将细节生动具体地再现出来,就会让读者深受感染。

如果把我们的作文看成是一棵树的话,那么,叙述就是树干,描写是枝叶,而那最令人心动的花,就是点睛的细节。细节往往决定作文的成败。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就要学会欣赏细节描写,进而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它,从而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真实性。这样,就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名题演练】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走在求索的小路上,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走在人生的小路上,我们会收获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太多的鼓舞,我们也会遭遇委屈的眼泪、意外的伤悲……其实这一切,都是照亮我们的心灵阳光,一路走来一路歌!

请以“走在的小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名卷展示】

走在林间的小路上

佚 名

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就能远远地望见家乡那片树林。它一头连着我家的后院,一头伸往学校去的方向。每次走在这片林间幽静的小路上,总会让人想起那熟悉的背影。

上五年级时,村小学拆除,爸妈不得已把我送到离家8里多路的小镇读书。从小娇生惯养的我怎么能脱离对家人的依赖,何况还要在校住宿,一个星期才能一次回家。开始两个星期爸爸还骑着摩托接送我,第三个星期,爸爸把我叫到他的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小华(化名),你也这么大了,老在爸妈的怀窝里不能长成,要独自一人去学校,锻炼锻炼自己。”我欲反驳和撒娇,但一当看到爸爸满脸的严肃,溜到嘴边的话不得把它咽了下去。

星期天,妈妈10点钟左右就弄熟了午饭,让我吃得饱饱的,急促地催我出门。我背上书本、衣物等走出家门,回头看了看爸爸,他翘着二郎腿,没有半点送我的意思,我硬着头皮离开了家。

林间小路密叶遮盖,冷风飕飕,阴森森的。有时一声乌鸦的啼叫,也会让人不寒而栗。我唱着歌儿壮胆,担心遇到强人和花狐鬼怪之类的东西,不由自主地小跑起来。但总觉得有一个无形影子在追随着我,使我越发害怕起来。一溜小跑地跑出了四里多长的林间小路,到达学校内衣全部湿透。周末回家的时候,又是这样心惊肉跳地穿过这条骇人的小路,进门就扑到爸爸的怀里哭泣起来。我准备埋怨他,当看到他满头的汗珠和一脸对我心疼的样子,于是又打住了话语。

又是一个周末的黄昏,我心惊胆寒地走在离家约200米处,看见树林间一个黑影一闪而逝,直奔我家的后院。我担心是小偷,也就不顾一切地穷追不舍。“扑通”一下,那黑影跌倒了,但很快爬了起来,消失在我家的屋檐下。我走进屋大叫爸爸,可他却关掩房门支吾着,我推开房门打开电灯,只见他手脚慌乱地把一件沾满泥巴的衣服藏在床下,于是我明白了一切。“你回来了,吃饭去吧!”他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于是我不忍心揭穿他的秘密。

后来,我来回在这条阴森恐怖的林间小路上,不论白天晚上还是天晴下雨,总觉得有那个熟悉的身影在跟随着我,我不再害怕了,反而觉得温馨起来。

爸爸现在去了南方打工,他远远地离开了我。那林间的颗颗大树,仿佛就是父亲守护的背影。

我忘不了那林间熟悉的身影,更忘不了那林间的小路!

【点评】这篇文章以“林间小路”为线索,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位父亲的高大形象,他是一个极富爱心又十分讲究教育方法的好父亲。习作的亮点在于细节描写十分传神。如“我背上书本、衣物等走出家门,回头看了看爸爸,他翘着二郎腿,没有半点送我的意思,我硬着头皮离开了家。”中的“翘着二郎腿”入微地写出了“爸爸”坚硬的态度,“我硬着头皮离开了家”也把“我”无奈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正因为考生有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才把自己的成长生活经历写得如此的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