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技 过渡——承上启下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名家垂范】

桂花雨

琦 君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好像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是近海县乡,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

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思考题:

文中“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一句独立成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名师指点】

穿针引线巧过渡

张俊逸

“过渡”这一技法,说实话可能算不得什么“高招”,每个人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加以运用,现在从理论上来阐述一下,旨在呼吁创作时的自觉。

过渡,又叫承上启下,是文章中上一段文字向下一段文字或前一层次向后一层次转移衔接的部分,它在文章的结构上起着重要的关联作用。可别忘了,过渡很多时候,在内容上,还有点明主题的作用。

过渡的基本要求是承转自然,环环相扣,使文章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一篇文章,如果过渡运用得好,不仅可以使文章脉络连通,气韵流动,具有协调统一、浑然天成的整体美,而且还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造成意境生动、文采斐然的艺术效果。

那么我们在行文时,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又该怎样过渡呢?

一般有四种需要过渡的情况:一是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二是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三是由倒叙转入顺叙时;四是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

过渡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

一、自然承接

即运用过渡段或过渡句,顺水推舟,自然领起下文,遇到意思转折比较大的段落之间,如两个不同的事件、两种不同的内容、两个不同的场面,则可用短小的过渡段或用过渡句自然转入下文。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层次与段落之间、前后相衔接的意思之间皆应有内在的联系,用一句话来体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这种过渡的方式。例如:

读郦道元的《三峡》,甚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雄奇,又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对三峡胜景更是神往了。

真想一睹你美丽的仙姿啊。

夏日,当我终于倚在“江渝五号”轮的船栏边,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目送白帝城依依离去,心在楼台亭阁间徘徊,人却闪进了一道窄窄的石缝里。船家说,船已驶入瞿塘峡。

作者用“真想一睹你美丽的仙姿啊”一句,把读郦道元的《三峡》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的感受与自己乘“江渝五号”轮畅游三峡的事联系起来。

段落过渡是在层次与层次之间以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使前后两个层次自然衔接起来。段落过渡往往是因为文章前后内容变化比较大,为了将前后相邻两段的内容联系起来,而采用的方法。例如:

他以他毕生精力建立着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为了和平,为了他心中的希望。当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的友谊之桥即将竣工时,他却与世长辞了。

斯诺,作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他具备了真正的人格;作为一名出色的记者,他具备了诚实的品德;而他作为一位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是当之无愧的。

而今,他的理想和希望正在逐步得到实现——不仅仅是他的,还属于白求恩、柯棣华,还属于许许多多的人。他们为之奋斗的是世界的和平、人世间的友爱、普天之下皆兄弟。

前一段作者叙述了斯诺为了和平、为了他心中的希望、为了中美人民的友谊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中间作者用了一个过渡段,用议论性的语言对斯诺先生的人格和品德作了高度评价。后一段,话题一转,写到今天。斯诺的理想和希望、斯诺为之奋斗的目标——世界的和平、人间的友爱正在逐步得到实现。中间这一过渡段,使上段与下段两个层次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了。

二、运用关联词语

用关联词语过渡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意思有较大的转折时,往往用“然而”“不过”“至于”“现在”等词语过渡。

2.在意思转折不大时,多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既然……那么……”、“其实……不过……”等关联词语,或用“综上所述”“由此可见”“除此之外”“总而言之”等总结上文的词语过渡。如《中国石拱桥》:“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运用关联词语过渡,要特别注意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作者要按照它们内部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来过渡,因为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也不同,就是同一种关系的关联词语,使用时也会有程度的不同。

三、巧用小标题

即以简练精辟的短语或句子作为每部分的小标题,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内容将从一个方面过渡到另一方面。如作文《耕耘友善,欢乐一片》分设了三个小标题,讲述了三个小故事。三个题目是:花絮一朵——初识友善;花絮二朵——化解仇怨;花絮三朵——联结友谊。这种方法概括性强,省去了很多过渡性的语言,并能收到清晰结构、引人眼球的效果。

四、借用排比

用排比句做文章各层次或各段落的首句或结束句,构成层次或段落间的排比,并由排比句引出内容的过渡方法。用层次或段落排比法构成文章,它的层次或段落间的过渡就是靠排比句来实现的。例如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寻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科学解释,分层论证,各层次的首句都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构成层层排比。文章一再设问,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花“红”的科学知识,每一层的开头都是这样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的生理需要。……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过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作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除此之外,作文过渡的方法还有许多种,运用时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而必须根据文章的具体要求和层次安排来灵活运用,使之真正起到穿针引线,连缀成篇的作用。

【名题演练】

请以“印象”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2)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名卷展示】

桑梓的印象

一考生

因求学来到上海,我就极少有机会回家乡了。岁月如秋天的落叶般一去不复返,我只能拾起一片落叶,循着干涸的叶脉,去寻觅桑梓残余的美好了。

桑梓的印象,停留在海味的鲜美上。

我的家乡毗邻东海,每当有水产捕获,便会第一时间运到这里进行出售。我常常在睡梦中被这海鲜的味道勾起,这鲜味承载着我,飞入酣甜的梦乡中去。记得小时候,父亲会携我一道来到海边,抓那在湿地上蹦蹦跳跳的跳鱼。那肥硕的大脑袋,饱满的身姿,简直让我现在想起来还垂涎欲滴。它们及其灵活,每当我努力想要追上它时,它就会聚集全身的力量,向远方跃去,以此逃脱我的“魔爪”。多次的失败,让我有些许的愠怒,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捕到一条。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前飞奔,对准一条跳鱼便不计后果地纵身一跃,扑了上去,这下,我便抓住它了,它很滑,我不得不用双手紧紧抱住它,不敢有丝毫懈怠,裹着一身泥向爸爸邀功去了。如今的我惟有走进记忆深处,去感受童年的欢乐与天真了。

桑梓的印象,连同我天真、欢乐的童年,一并尘封在记忆中了。

桑梓的印象,停驻在家乡水的柔中带刚上。

我的桑梓在江南水乡,山间流淌着淙淙泉水,那潺潺的流水声,映衬着美丽的风光,汇入到山脚的小河里。小河清澈见底,炎炎夏日里,山里的孩子们便常常聚集于此,这里成了他们的乐园。记得在家乡时,父亲常会携我们到大山里游泳,游泳的人很多,但似乎总盈满不了那终日快活流淌的小河。而父亲带我们游泳绝非掬起一瓢清水看风景般闲适,每次他都近乎苛刻地要求我在河的两岸往返不停地游,一直游到累才停下来休息片刻,并继续训练。这种艰苦的训练,让我游泳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的性格也随着坚韧起来,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在异乡很快适应新生活。

桑梓的印象,连同家乡柔情而又寒冷的水,一同汇入了宽广的心海。

桑梓的印象,驻足在家乡清凉的海风上。

撇开枯燥乏味的作业,到海边漫步散心。当我敞开胸襟,面向蔚蓝的天空时,一阵海风迎面拂来,拂去了我长久以来积蓄于心的压力与烦躁。突然内心一阵暖意,仿佛有当年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概。向远方眺望,那海天一色的景色着实让我陶醉。又一阵风迎来,我张开双臂,试图拥抱,它却调皮地从我两袖间越过,再次携来清爽的慰藉,并沁入我的心扉。

桑梓的印象,连同凉意的海风,钻进我美好的回忆中去。

桑梓的印象,斑斑驳驳,五彩斑斓,造就了我曼妙的回味无穷的童年,记载了我所有美好的往事。事隔多年,我仍难以释下心中对她——桑梓美好的向往与追忆。思乡之意涌上心头,环顾苍穹盛世,不禁感慨道:“不知何时,我才能回到我魂牵梦系的故乡?”

【点评】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充实。选择了关于“故乡”的三段往事:对故乡的海的印象,回忆童年的天真;对故乡溪流的印象,感谢父亲对我的试炼;对故乡海风的印象,体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态度。在结构上,以排比段的形式紧扣中心。“桑梓的印象,停留在海味的鲜美上。”“桑梓的印象,停驻在家乡水的柔中带刚上。”“桑梓的印象,驻足在家乡清凉的海风上。”形式工整,一目了然,过渡自然。并在每个事件的末尾加以议论,对该事件进行评论和感悟,提升了回忆的认识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