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技 拟题——醍醐灌顶

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

——郑板桥

【名家垂范】

湿湿的想念

沈 红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象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的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无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了自己的想象,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以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的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使涓涓细流,也能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处世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注】文中的爷爷指沈从文。

思考题:

读完全文,你觉得文章的标题有何独到之处?

【名师指点】

题好文一半

张俊逸

一次写作课,要求以“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出,同学们立马开始议论纷纷,先是为一根绳子有什么好写而苦恼,再就为拟个什么样的题目而纠结,最后迫于交卷时间,勉强下笔。在上交的几十份作文中,除了《解开心灵的绳索》、《解不开的绳结解不开的爱》、《爷爷的草绳》这几篇较为抢眼外,其它诸如《绳子》、《准绳》、《跳长绳》等,一看题目令人乏味,就再难有细品其文的冲动了。

给作文拟一个好题目,就那么重要吗?

古人云:题者,目也。就像一本精彩的书,要有一个精美的封面;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要是再明眸善睐的话,那就更迷人了。所以,文章得有一个好的标题。

好的标题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通俗一点讲,文章题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更影响读者对于文章的趣味。在考场上,考生精心地为自己的作文拟写一个富有创意、具有美感、精练简洁、寓意深刻、与文章内容珠联璧合、与话题或材料的内涵丝丝入扣的“靓题”,一定会令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从而激发起阅卷老师的兴趣,甚至有时会产生“给你高分没商量”的激动。如:《风,可以穿越荆棘》、《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月圆是画,月缺是诗》等等。这些考场佳作获得高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这些精心拟写的靓丽新颖的文题,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而那些机械呆板、陈旧俗套的文题,只会让阅卷者望而生厌、大倒胃口甚至引起反感。从应试的角度来讲,作文题目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所以,自由拟题,绝不能等闲视之。

怎样的文题才算得上是好题呢?

一是要准。作文题目要能紧紧扣住写作的要求,准确揭示题目所给的话题或材料的深刻内涵,否则,就算题目拟得再怎么光鲜亮丽,也不过是个“美丽的错误”。

二是要精。作文题目应该简约,有高度的概括性,不宜过长,一旦太长就容易显得臃肿、松散,影响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是要新。在拟题时,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发现新的角度,给人意料之外的感觉,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但新颖决不是恶搞求怪、哗众取宠,追求新颖必须合乎情理。

四是要小。我们常说“大题”要“小作”,即面对较大的主题要善于从小处切入、用小“点”去表现。这样,以“小”见“大”,可以更好地地把握作文内容,写出的作文才不显得空洞,就比如《一碗阳春面》就要比《感悟幸福》具体实在的多。

五是要妙。妙的表现有多方面,可妙在形式,如:《躺着读书,站着做人》;可妙在浓郁的文学色彩,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可妙在独到的构思,如:《天堂不售书》。

那么,如何才能拟出一个好题来呢?这里介绍几种常见且易操作的方法。

1.巧借修辞,生动形象。

(1)比喻拟题。

“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关爱”话题——《渴望“阳光”》

(2)拟人拟题。

“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

(3)对偶拟题。

“友谊”话题——《朋友最真,友情最贵》

“书”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4)反问、设问拟题。

“环保”话题——《明天我们有水喝吗?》

2.善于引用,文采飞扬。

(1)引用诗词古文。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

“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众里寻他千百度》

“友谊”话题——《长相忆》、《别时容易见时难》

(2)引用歌词。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

“宽容”话题——《一笑而过》

“心愿”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

“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3.借用符号,巧妙拟题。

(1)将标点符号作为语言的载体,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感情”话题——《丁香·母亲·我和家》。

(2)将数学符号引入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团结”话题——《1+1﹥2》

“品德”话题——《忍让≠懦弱》

4.故设悬念,引人入胜。

文章的题目最忌“千人一面”。在标题里设置悬念,可以使文章一波三折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使人不得不读下去。

“幸福”话题——《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

“发现”话题——《我发现枕头里有个爱的世界》

5.诗情画意,韵味无穷。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

“乡情”话题——《那河·那船·那人》

“窗口”话题——《今夜星光灿烂》

6.反弹琵琶,打破常规。

这种方法就是从逆向来思维,从反向来立意,反用常用语,改变常用义,以不同于常理的说法出奇制胜,这样拟出的题目新颖、别致、脱俗。

“竞争”——《感谢你的敌人》

“素质教育”——《不想考第一》

7.独辟蹊径,另类拟题。

这种方法,就是避开以上几种常见的拟题方式,而采用一些另类的形式来拟题,以便达到更加惹人注目的效果,运用得好则令人刮目相看。但是此法也容易陷入哗众取宠的误区,应当慎用。

“人生”话题——《逗号与句号的对话》

以上的拟题方法各有千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如果有心,相信你也能拟写出抢眼的靓题,为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的。

【名题演练】

时光飞逝,岁月流转。然而,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景物、一些日子……却沉淀在记忆深处,温暖着心灵,值得我们咀嚼和怀念。

请以“怀念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名卷展示】

怀念那把埋在岁月里的口琴

李泽雯

那把埋在岁月里的口琴已经丢失了,我却依旧清晰地记得它的模样。

——题记

小时候,住在乡下,总有数不清的乐趣,那把口琴,是我的最爱。

总是喜欢在夏日布满繁星的夜晚,端个小凳子坐在树下,听奶奶吹她那把古老的口琴,就有美妙的音符跳出来,连成一首动人的童谣。

那时候的我,很淘气,奶奶能够编织出如此美妙的乐曲,心里难免有些痒痒。得到奶奶的许可,我便拿起口琴细细端详:岁月已无情地在口琴边角留下了磨损的痕迹,可在月光下依旧能反射出耀眼的光。我明白,无论世事如何变幻,这把口琴永远是奶奶的心爱之物。我觉得站在斑驳的树影里吹更有情调,就算吹得腮帮子酸痛无比,也不愿放下它。

长大了,我渐渐地就疏远了那把口琴,还有奶奶,因为我再也不能天天看见她,不能天天缠着她给我讲那“牛郎织女”的故事,不能天天听她为我吹那曼妙悠远的童谣。曾经我是那么地依赖她、眷恋她,而现在,她满头的白发却让我有些陌生了,总会时不时地在梦里想起那把口琴……

再长大些,读了诸如《背影》、《姥姥的端午》之类感人的文章,我似乎发现,我和奶奶以及那把口琴之间,真的被岁月隔开了些什么,已经没有了儿时的稚气与无知。

再回去,那个遗忘在角落的小箱子里,我却再也找不到那把口琴了,只有空荡荡的房间和空荡荡的我。一切,都已随风逝去。

不知谁讲的故事,那么久,那么长,最后,说故事把自己也藏在了那故事里……

那把口琴,只是丢失在了她和我的岁月里,静默着,封存我们的记忆……

——后记

【点评】小作者很会写作。第一,漂亮的作文题目就很抢眼,就像《怀念门前的那

棵槐树》、《怀念北方》一样可谓凤毛麟角。浏览一下多数考生的文题,什么“怀念童年”、“怀念小学生活”、“怀念那时候”之类,一比较,高下不言自明。第二,选材上,能够做到“以小见大”。第三,文笔细腻,感情真挚。这样的文章,读来怎不让人眼前一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