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技 审题——切中肯綮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汉·贾谊

【名家垂范】

艰难的转身

包利民

岁月的阴霾笼罩在1940年的6月23日。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贫困家庭中,有个女孩出生了。她是这个家庭的第20个孩子,同样是黑人,可是她却比其他黑人显得更黑更瘦小,因为她是早产儿,生下来时体重仅有两公斤。她从小就患有多种疾病,因此,哥哥姐姐们都特别疼爱她。

她就这样磕磕绊绊地成长着。不幸的是,4岁那年,她又患了小儿麻痹症。她的左腿没有知觉,几乎不能走路,可她却每天都要爬到门外去,看街上的人来人往。6岁的时候,她不得不开始穿着固定腿的金属绷带,就是人们所说的铁鞋,否则她根本无法走路。别看她那么弱小,身体里却有着令人惊奇的毅力。她穿着铁鞋走出门去,起初走得极艰难,可是渐渐地,她就可以走得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了。只是别的孩子依然嘲笑她,戏弄她,她追着他们打。虽然她可以勉强赶上那些孩子,可是穿着那个笨重的家伙,转身的时候极为不便,她常常要花几分钟的时间才能换个方向。那些孩子常常跑着跑着便绕到她身后,大声地嘲笑她。

那样的时刻,她把嘴唇咬得没有血色,狠狠地说:“我一定要转过身去!”

经过几年的锻炼,她终于可以灵活地随意转身了,这其中的艰辛与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只有跌倒了无数次的路面知道,只有重重的铁鞋知道。

哥哥姐姐们给她的关爱,常让她的心温暖如春。每个晚上,他们都会轮流给她按摩左腿,从不间断。正是有了这种爱和执著,她才能咬牙走过那些难熬的时光。11岁那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她在后院看哥哥们打篮球,看着他们跳跃的身影,她羡慕得无以复加。她偷偷摘下自己的铁鞋,跑过去和哥哥们一起抢球。虽然她在跳起的瞬间跌倒了,可她脸上的笑容却是那么灿烂。自那以后,她常常脱掉铁鞋,和哥哥们打球。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穿铁鞋的时间越来越少,终于在一年多以后,彻底将铁鞋扔进了仓房。

有一天,已成少女的她,对家里人宣布:“我要当一名运动员!”她的话引来家里人的一片反对声。在大家七嘴八舌地劝说她的时候,她却低下头,像小时候那样狠狠地说:“我一定要转过身去!”是的,她的这次转身,要比小时候穿着铁鞋时更为艰难。可是她不怕,毅然开始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先是女子篮球队,后是田径队,她给了人们太多的惊奇和惊喜。

她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辉煌。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她夺得了100米、200米和4×100米3块金牌,并创造了200米和4×100米的新的世界纪录!站在领奖台上,她轻盈地转了个身,然后垂下头,咬着自己的嘴唇,用低得只有自己才听得见的声音说:“我一定要转过身去!”人们看不见她的眼泪,只看见她的坚强。

两年之后,在运动生涯中正如日中天的她,却突然宣布要退役,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面对人们的不解和反对,她说:“金牌、期望,等等,这些都太重了,比童年时的铁鞋还重,我怕时间再久,便没有力气转身了!虽然现在也很难,可我一定要转过身去!”

后来,她成为一名教师,这是她多年的梦想。她身为一个黑人,知道种族歧视的可怕,所以她投身于自己家乡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教育着孩子们。同时,她也当教练,教导那些出身穷苦人家的有天分的孩子。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教练,她不仅传授知识和技术,还教给孩子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生命中种种积极美丽的东西。看着孩子们善良而快乐的笑脸,她深为自己这次成功的转身而自豪。

她,就是威尔玛·鲁道夫。1994年,54岁的威尔玛·鲁道夫因脑癌逝世。出殡那天,万人云集,一起送她最后一程。虽然时隔多年,我们仍感动于她生命中那几次最艰难也最华丽的转身。还有,她在每一次转身时呈现出来的穿透人心的精神力量!

思考题:

文题中的“转身”有些什么内涵?

【名师指点】

练就一双审题的慧眼

张俊逸

一篇考场作文的完成,一般要经过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草成和修改六个阶段,由此可见,审题是进行写作的“先锋官”。

几年前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段子。说某地的高考作文题目,要求以“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语文考试结束后,有个考生发了这样一则帖子:“今年的作文题真是坑爹啊,要求什么以‘旱’为话题,还好哥机智,取了个不错的角度切入,大家都来扒一扒自己写的作文吧。”看到这里,笔者也为这个以“旱”为话题的作文伤了一会子脑筋,绞尽脑汁地揣测命题动机。当我继续往下看回帖时,忍不住狂笑不止,一连串的回帖均是一个内容:“兄弟,你确定作文的话题不是‘早’?”说到这里,我们且不论那位考生最后心情如何,这作文审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了。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及行文的具体要求,以求理解其含义,确立写作中心,明确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法的过程。简言之,就是要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那么,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我们究竟该如何审题呢?

考场作文以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四大类为主。这四大类作文审题的方式不尽相同。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我们在审题时,首先就要弄清楚题目内容,以免在写作时添字、漏字、改字甚至另起题目。接着要分析题目中每个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把握它们的联系。对有提示语的,还要仔细研究提示语,用心领悟。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紧扣题眼

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找到了题眼,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作文题目只有一个词的,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如《责任》、《诚信》。对于词组型的题目, 往往起修饰作用的词或动词常是题眼,如《充满活力的岁月》的题眼是“充满活力”;《这件事我做对了》中,“做对”是题眼。这样就能有效保证在选材、行文时紧扣中心,避免离题。

2.注意限制

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从不同方面对写作进行了限制。如《有意义的一天》中“一天”限制了时间,《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限制了人称,《雨中的温情》限制了环境。

3.研究提示

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带有引语或提示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内容,仔细推敲,充分利用。如:红灯亮时,表示车辆行人必须停止前进;绿灯亮时,指示车辆行人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红灯停绿灯行”除了指交通规则外,还可以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标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们心中总要有盏“红绿灯”。请以“心中有盏红绿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命题作文中的提示,既给人以思想上的教育,又把“红绿灯”的象征意义具体化,对中心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等方面都有暗示。

4.挖掘深意

有些题目带有比喻或象征意味,我们要注意分析,既要研究文题字面的具体意义,又要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如《心灵的栖所》这一命题中,栖所不仅指某种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更是人心灵、情感的某种寄托,因此,在写作时,就应注意情景交融、融情于物,将种种情绪或思想与所描写的景物结合起来。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半命题作文,是命题者将一个完整的题目省去一部分,省去的一部分再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然后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是:虽有一定的限制,但又有一定的自由度,有利于不同特长的考生发挥自己的水平。审题时,就要先审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从而为下一步的补题、立意、选材等作好准备。有的题目指明了立意的方向,比如《那一次,我   》,命题者提供的选填词语有“哭了、笑了、成功了、失败了”等,也可以不受以上词语的限制,自行选词填补,写作时,重点应把握住感受比较深、比较熟悉的来写。有的题目限制了文体和主旨,比如《   之风不可长》,“不可长”表明了一种明确的态度,明显是抨击、批判不良风气,击浊扬清,明确了文章主旨。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作文,是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提炼,依据要求来作文的一种形式。就命题形式而言,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提供的材料,一般有文字和图表两种。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材料,首先都要从抓材料的关键点入手,抓住要点,明辨材料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其次,要能够多角度分析。一般来说,材料的各个意义点,是蕴含在材料所涉及的人和事上的,因而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和事入手,问个“为什么”,提炼出多个观点。

第三,学会由果索因,即由作文试题所给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某些结果或结论性的东西“逆推”上去,直到寻找到其中的原因,然后据此选材、立意。

最后,要能综合比较,拆分组合,求同求异。有些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不止一个,这就需要先逐个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这些异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而如果作文试题所给的性质单一的几则材料,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或反映着同一个“道理”或“结论”,就应该把这些“道理”或“结论”组合起来,然后据此选材、立意。

四、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四部分组成。相较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给考生提供了展现才智和个性的舞台,但审题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1.认真思考材料题旨,寻找现实对应点。首先就要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并展开思索,材料中的人、事和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对应的人、事和现象,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来领悟材料中蕴涵的道理,这也是写好作文的立足点。

2.反复推敲提示语,辨明写作方向和范围。提示语,往往包含着命题者自己对材料的思考,也包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反复推敲,就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明确方向和范围,做到不偏不倚。

3.辨明话题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做辩证思考。话题有判断型,如“成长快乐”;有关系型,如“汗水与收获”;有概念型,如“梦想”等。在审题时,要深入思考,辨明其内涵,或者辨明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辨证分析,全面地看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审题准确,对题意理解深刻透彻。

四大类型的作文审题各有侧重,但是细究其本质就是要“抓住信息”,从已知信息中把握出题意图,为自己的作文确立正确的方向。

【名题演练】

请以“在路上,总有那么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名卷展示】

在路上,总有那么一盏灯

佚 名

多少次,泛舟在记忆的江河上;多少次,徜徉在心灵的苗圃里。只为剪辑下那一幕幕难忘的景致,珍藏在心中。走在人生的路上,妈妈就像一盏灯,伴我前行。

小时候,妈妈是一盏灯。

静静地坐在小屋内,我不时向窗外探望着。每天,妈妈总会那样按时地出现。脚步声!我惊喜地跑到门前。“吱——”门被轻轻推开,门外是那熟悉的身影。虽然夜色已深,我却感觉到那身影带着光亮,带着温暖。“我回来了——”妈妈快步向我走来,微笑着,轻轻蹲下,紧紧搂住我。“肚子饿了没?”“冷不冷?”“一个人在家想妈妈吗?”妈妈的双眸中流露出无尽的担忧与心疼。

走在人生的路上,总有那么一盏灯,给我无尽的温暖和慰藉。

后来啊,妈妈还是一盏灯。拒绝一切光亮,我关掉所有的灯,独自忍受着考试失利的心痛……“啪”,灯照亮了眼前的试卷,我又一次看到了那刺目的分数。于是,再也无法忍耐,我放声大哭。泪眼朦胧中,妈妈悄然走近,伴我而坐。一双印记着劳累的手慢慢伸向我,手指轻轻在我的眼角滑过,带走那已变冷的泪水,带来了满是鼓励的话语:“从头再来,哭泣不属于你,要赢得微笑。妈妈相信你!”

走在人生的路上,总有那么一盏灯,总在黯淡的日子里为我擦亮心情,给我自信。

而现在,妈妈依旧是那么一盏灯。

吃完早餐,妈妈早已为我整理好了书包,双手递到我的眼前,在清晨熹微的阳光中,笑对着我。她阳光下的笑容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我被那甜蜜的幸福包裹着。“到转弯处要小心”“中午早点儿回来吃饭”……于是,我在母亲的叮咛下,带着清晨阳光般的幸福,奔向学校。放学回家,我会带着夕阳,面对母亲温柔的笑容踏入家门,投入母亲的怀抱,感受家的温馨和幸福。

走在人生的路上,总有那么一盏灯,虽然时光点滴逝去,但幸福永远荡漾心头。

蓦然回首,成长的路上,一路有母亲相随相伴。母亲就如一盏灯,总是会在适当的地方亮起,总是会在恰当的时候升起,指明我的人生方向,给我温暖,给我自信,给我幸福……

【点评】这是一篇非常切题的作文。作者做到了以下四点:揭示了“灯”的比喻义

——母亲;点明了“需要”——指明我的人生方向,给我温暖,给我自信,给我幸福;扣住了“总有”——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明确“在路上”——在成长路上,在人生路上。可见,审题的功夫是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