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技 抒情——水乳交融
情到深处难自禁。
——《诛仙》
【名家垂范】
金色花
蓝 兮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淡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思考题:
文中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思想?
【名师指点】
诗非抒情之作者,根本不是诗。
——郭沫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林以广
抒情,也就是表达情思,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记叙中运用抒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而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常见的抒情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接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常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二、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字字关情”。如刘白羽的《急流》就是一篇运用触景生情法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写景,作者首先是描写闽江江水的绿,再写江中急流的险,然后笔锋一转,重点描写急流中的飞舟。写“绿”,写“急流”,写“飞舟”,都是为写船上的勇士作铺垫。面对这幅急流飞舟、惊心动魄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在那紧急关头,是急流勇进,还是急流勇退呢?结论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只要你稍微一怯弱,一动摇,那船便会撞碎在尖厉的岩石上”。作者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急流勇进,知难而上的革命情怀。情从景出,扣人心弦。
三、咏物寓情
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寓情,关键在“寓”。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流沙河的《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这里写的是“藤”,但影射的是那种趋炎附势、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作者把自己的愤恨与蔑视,寄寓在对“藤”的物性的描写之中,达到了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咏物寓情,将思想感情化作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画面,不仅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而且文章也因此而显示出情意深邃、韵味隽永的艺术魅力。
四、咏物言情
咏物言情,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咏物言情之作。文章首先“咏物”,描写花生的可贵品质:“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来。”然后“言情”说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益处的人。咏物言情,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
五、融情于事
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为儿子送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段叙述,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六、融情于理
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感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道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一篇融情于理的美文。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爱憎,作者并非情意缠绵,泪语柔情,而是以理代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作者将爱妻之情与“勇于就死”之理熔为一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明理之言诉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七、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其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一份真挚而自然的感情是来之不易的。那么,在作文中运用抒情,又有怎样的要求呢?
笔者以为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情贵“真”。
情是文章的根本,“只有当作者先笑的时候,才能换来读者的笑容。”一份凭空捏造的“情”,自己无法消受,何能感动别人?如果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能震撼人心。诸葛亮《出师表》的耿耿忠心,李密《陈情表》的拳拳絮语,袁枚《祭妹文》的哀人话语,哪一种不使我们感叹唏嘘,为之动容?
二、情贵“实”。
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感情融化于具体的形象。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换句话说,就是紧扣外物的特征,用事物或景物来充当媒介,让情有依附,再将选择的客观对象与作者所表达的丰观情感契合交融,在画面中注入激情,在文辞中潜含哲理,从而给人以艺术感染。
三、情贵“细”。
生活中一次微小的碰撞,心灵中一次纤细的颤动,常常会激起情感的浪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腻的情感往往能触及读者的内心深处,因此它也最能打动人。有一篇感人的平凡故事:一对母女相依为命,一天女儿上班前提醒久病在床的母亲要按时服药。回家后.母亲敷衍女儿说过吃过了。女儿将药瓶中的药物倒出来一粒粒数过之后.责怪道:“还是2l粒,您根本没吃。”母亲一愣之后紧紧拥住女儿,泪水夺眶而出。女儿数药,看似平淡的“细节”中深含着一片孝心。
四、情贵“深”。
“情深”方能“意切”,也只有深沉厚重的情感,才能产生撞击他人心灵的力量,但由于人们的个性、经历的不同,感受生活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因此情感的深浅、浓淡也不尽相同:一个中学生见到大海,兴奋无比,想说些什么,可想了半天,竟然说出”好多的水啊!”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仅停留在一个非常浅的层次上。一般来说,我们来到大海边,第一眼可能会看到大海宽广无边,从而会使人联想到人应像海一样,具有着博大胸怀而包容一切。
想让自己抒发出来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就要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多积累情感体验,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这样,你才能把自己的情感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名题演练】
请以“播种与收获”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名卷展示】
播种与收获
杜 渐
那天,在阳台上浇花。
浅黄的月季与粉白交错的杜鹃终日争奇,另有绿稠般的文竹与吊兰等娇贵的生命与她们互相攀竞。阳台上似乎溢满了各种颜色的喧闹。
不知怎的,毫无预料地想起了另外两枚身影。
那株小小的牵牛,是我从她还是种子开始就疼爱有加的。看着她一天天地发芽、抽叶,丝蔓如嫩绿的绸线缠绕上疏远的竹篱。她的身边,是一颗不起眼的芦荟,但玲珑小巧,不像其它同宗有厚厚的叶片,表面是沉郁的深绿色,而是更薄一些,绿的更浅一些。她的绿色更像是流动在空气中的汁液,有馥郁的气息,向世间送去一抹清新。
当初是有意将她们栽在一起,共享竹篱下那一片小小的栖身之地,在高大的桑树下借得一朵绿阳吗?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是下意识地赋予了她们情感,彼此依靠彼此扶持吧。那乡下小花园,从此多了两片绿色,骄傲地生长着。那不是翠绿、暗绿、深绿、浓绿,那是如同晶莹的阳光下清亮的一泓水,赏心悦目的要绿进你身心的每一个细胞的颜色。
于是自然地,固执地偏爱她们。
可是那一夜疯狂得仿佛暴君的风雨,差点毁了我的希望。
电闪雷鸣,暴雨攻窗。“哗哗”的声音振聋发聩,雨珠不顾一切地从高空飞扑而下,恶狠狠地向世间砸来,仿佛带着深仇大恨,誓要将大地变成水的世界。狂风助纣为虐,闪电拍手称快,还有无情的响雷冷漠地扫视着一切,间或敲起轰天大鼓。
我急得要冲进小花园,然而风雨坚决地拦住我的去路。看着那可怜的被冲刷而下的树叶,只好默默地为芦荟和牵牛花祈祷,尽管已几乎绝望。
第二天的清晨如约而至,和煦的阳光若无其事地洒照下来,好像完全不记得前夜发生了怎样的毁灭与打击。
我奔进花园,小心地拨去覆盖在芦荟和牵牛身上厚厚的树叶,想象着那最惨不忍睹的画面。
然而在看见那一幕时,我怔住了,怔住了好一会。心里涌出的是一股奇妙又无比温柔的感动。随之而来的震撼占据了我内心的全部。
芦荟的根部已经被雨水冲出一半,斜斜地歪向一边,翻出的泥土悲伤而无辜,而梢部被折断了一截,孤零零地悬挂着,流淌着透明的汁液。而牵牛——
她竟完全被芦荟遮于身下,由于种种庇护,仅仅被冲掉了几片叶,湿漉漉地立在那儿,虽无精打采却依然充满生机。芦荟的身上有几颗雨珠残留着,在阳光的照射下焕发出奇妙的光彩。可谁知道,她昨夜承受了多大的苦痛和生与死的考验?此时那雨珠里,包含了多少劫后余生的卑微的欣喜和坚强?
我不知是应该惊叹于自然的神奇抑或巧合,还是该感慨于生命的顽强与坚韧。无论原因是怎样的,我只感动于我看到的,那小小的动人的场景。
这是另一种收获吧。无关叶子与花朵,仅仅有关于生命的收获。
回过神来,转身看向身边那片婉紫嫣红的妍媚,笑了。
这些如何能与那两株生命比较?我庆幸,自己播种了貌不惊人平凡之至的种芽,收获了不平凡之至的简单美好的灵魂。
【点评】小作者的七窍玲珑之心是着实让我惊叹了很久的。一个初中生,能写出这样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实属不易。芦荟与牵牛,“同甘共苦”,历经生死的考验,其“顽强与坚韧”的生命,带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而月季、杜鹃、文竹、吊兰们的“攀竞”和“喧闹”以及一场暴雨的来袭,运笔十分的娴熟老到。真的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妙哉!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