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518学习网精品学习资料总目录

考场作文不同于往常课堂作文训练,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字数的写作。既是临场作文,所以就有所谓的“应试技巧”。要写好高考作文,首先要了解高考对作文的要求,在“规矩”之中求得“游刃有余”。

一、考场作文的要求

1.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阅卷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载体。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因此考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功夫,切不可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简捷、醒目、有文采的题目方能迅速捉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题目应力求简洁、凝练,形象生动,拟题原则是“小、准、新”,能展示文采,先声夺人。

2.一个好开头。元代的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好的开头应具备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

高考作文要求:①开首要明。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想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首句标其目”,开篇知其旨意。②开首要美。“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适当地运用一些技巧,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琵琶法”等等。③开首要简。对所给的原材料可以采用“一言以蔽之”的概括法,也可以选取原材料中有代表性的一句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的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3.一个好角度。所给的材料可以涉及到多方面内容,从而引发诸多思考,但在写作时,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就其一点向纵深开掘。口子开得小一点,可以挖得深一点,切不可什么都谈,什么都不舍得放弃,造成观点多元化,最后什么也没说清楚。

4.一手好笔力。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形;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

二、高考作文得分技巧

高考作文不同于平时习作,它是“一锤定音,不许再来”,所以必须稳中求胜。以下六大技巧不妨试一试。

1.结构清晰。考生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写清楚行文脉络,使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看懂、读通你的文章,才能得出一个判断。要使文章脉络清晰,也许可以借鉴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这也是对考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检验。

2.分段合理。就阅卷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以五至八段为宜,这样才能形成错落有致的美。开首和结尾的段落一定要简短、利落。段落的切分应注意意思要相对完整,字数要相对匀称。

3.事例鲜活。高考作文选材应该体现时代性,要有时代的气息,具有时代的色彩。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对身边的社会事件留心、关心,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写作时运用事例论证,往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避免了论据的陈旧、雷同。

4.磨炼整句。整句结构匀称,语脉贯通,气势恢宏,富有语言的美感。用在文章中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用于议论,可以层层生发,增强气势,似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用于抒情,可以蕴情扬志,意荡神驰,似行云流水,俊逸洒脱。

5.画龙点睛。一篇文章中要有能体现出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哲理的闪光和人生意义的感悟这样的句子,这是向阅卷老师显示我们的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画龙点睛之笔要独立而醒目,以引起老师注意。语句力求隽永、思辨、蕴含哲理,切忌空洞说教。

6.幽默生动。韩寒的作品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中学生的青睐,幽默不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吗?读一篇幽默作文,犹如夏天大汗淋漓时突然吹来一丝凉风,觉得神清气爽。例如几年前有一题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能够移植》,有一位考生虚拟了一家完美记忆移植公司,以广告的形式来表达“同记忆相关的内容”,郑重其事地告知天下人移植记忆的意义、有关承诺以及客户在移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读来趣味横生。高雅的幽默隐藏智慧,所记之事虽然荒诞,却反映了考生的想象力;错位手法的娴熟运用,显示了考生的机智;令人捧腹的表象背后蕴藏着的是对社会、对人生的严肃思考。

三、专家点评

1.鼓励创造性思维。二期课改以后的语文作文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希望限制学生的想法。像这次作文材料表述的三类人的内心,包括“紧紧关闭、半虚半掩、全然敞开”,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群,而且并没有作出价值判断,所以学生不管是什么观点角度,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都可以,不管是议论还是抒情都可以,关键是你的表述是不是体现了你的思想,此外还要看你的遣词造句能不能打动人、说服人。(步根海)

2.说真话,抒真情。二期课改对作文要求最大的体现在于一个真字。春考作文题其实定得很宽泛,但是唯一的指向性要求就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其中隐含的标准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希望学生能够写真实的文章,估计阅卷的评分细则中会将学生说真话作为重要的一项评判标准。

其实这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对于阅卷老师和读者来说,感受“真”主要是看文章从记叙到抒情和议论的转折是流畅自然还是“生拉硬扯”。这要求学生的作文素材首先是取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这样才可能为“真情”奠定基础。其次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将这种“真”如实地反映出来。

不指定话题,看似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更大,实际上要求学生先要读懂材料,然后结合材料阐发个人想法和感受。往年曾有作文题目给出材料讲述的是学校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冲突,要求学生以“发展”为主题写作文,结果不少学生脱离教育,从城市建设等方面来谈“发展”,这样的作文虽然不能算偏题,但作文和材料成了“两张皮”,显然与出题者的意图相去甚远。今年春考的这个小小变动则让学生下笔之前目光重新回到材料上来。(周宏)

3.指向性更明确。明年秋季高考,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将首次面临高考,包括作文在内的语文题目肯定将体现出二期课改的精神和要求,今年春考的作文题目已经可以看出端倪,让学生视野更开阔、思想更大气的教学计划得到明显体现,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社会、国家、民族和世界这样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话题。

作文题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同时,又能引导学生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看问题。个体的价值观不同、对世界的心灵开放程度不同,必然形成不同的看法和态度,继而影响到人生命运的不同。(郭开平)

四、范例导写

阅读以下一段材料,根据要求进行写作: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处理、升学求职的压力、家庭生活的和谐程度、个人情感的冲击、金钱利益的剧烈充斥、城市与乡村生活距离的不断拉大,等等,而所有的这一切带来的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

请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以“环境”为话题,联系自身的感受,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既包含了生物生存所需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指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当人们把视线都投向岌岌可危的大环境时,我们身处的人文环境却也危机四伏。本话题是想引发学生对我们身边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人类将选择怎样的生存方式?希望此话题能引起学生去思考、探究生存环境的现状、性质、特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希望。

【例文】

守住最后一片麦田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附近除了我没有一个大人。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孩子是哲学家,他们的本性最接近神明。孩子是无冕之王,全不在乎世俗的法则和权利。孩子也不会在乎时间的流逝与人事变迁,因为他们生活在时间之外。他们的灵魂是最澄澈的,纯洁的本性尚未受到凡尘世俗的浸染。然而当今的孩子们却如同时在悬崖边玩耍,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成人物欲的深渊。

我们需要有像霍尔顿这样的麦田守望者,来看守这现代社会的最后一块麦田,捕捉那随时可能掉下去的无辜的孩子。

曾几何时,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到处都有金灿灿的麦田。那时的人们是那样的单纯,那样的接近上帝;那时的生活是那样的简单而淳朴,那样的安静与闲适。而现在,随着蒸汽机推动火车发出的第一声轰鸣,随着人们开始能像鸟儿般在空中飞翔,随着现代钢筋混凝土的崛起,李后主的那一座座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倒塌了,秦皇汉武时的那一棵棵参天大树躺下了,旧时王谢堂前的那一只只燕子也不复归来筑巢了。更令人忧心的是,芸芸众生在世俗、利益的脚下竟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另外一样东西——灵魂!

诚然,科技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但也不能焚琴煮鹤呀!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们心灵的后花园却一片荒芜。在一则现代寓言里,穷人对富人说,你辛苦了一辈子不就为了休闲晒晒太阳吗?你看我,一分钱没有,不是也晒到了?人们为了安适的生活而努力挣钱,待到腰缠万贯时,便也不复可能拥有这份安适了。现代的物欲使得以往纯真的向往变成了蝇营狗苟和蜗角争名。

我翻开了蒙上层层灰尘的典籍:儒生修身治国,道士炼丹流行,释子寂灭观禅,而俗者欲念缠身,著意求金。像袁中郎这样的智者却向往“性灵”,“人生贵在行胸臆”,要活出真性情,活出真感情。“生命本寂淡如水,执象而求,只会咫尺千里”(弘一法师语)。无须如尼采所说将生命当做一件艺术品来完成,一个“真”字,便已足矣。

真者,“宁做我,岂其卿”。沧浪之水洗不净世上昏昏,屈子惟有殉江;朝廷济济满是尔虞我诈,“谪仙人”又岂肯逗留?对于他们,活出自己的本性,便是灵魂的归宿。

混凝钢筋,玻璃墙下,已没有麦田。愚昧的现代人仍在驾着推土机,开向那片仅存的一隅。希望有多一点的守望者来护卫这洁净天空下最后的一片麦田。你可知,这麦田便是我们的灵魂?

雅典,在爱非斯城郊的狩猎女神庙旁,我仿佛看见,赫拉克里特正和孩子们一起玩着骰子,脸上挂着安然的笑容。

什么样的高考作文可以得满分

阅卷者对材料作文的评判标准。

首先,对材料该写什么阅卷老师不作预设。教师不会先入为主,更不会轻易否决学生的独特见解,而是看学生是否有说服力地论证观点。

其次,判断审题的对错不仅看考生写什么,更重要的还是看他怎么写。一个大众化的作文,也会因为考生“怎么写”变得与众不同而成为好作文。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云:“明理之文,大要有二;曰: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高考作文主张创新,不只限于形式的创新,更是指思想见解的独特新颖。如2010年的高考作文,有思考与众不同的《我们自私的智慧》、《丹麦人,你的鱼还好吗?》,有采用记叙文体的《当下?长远?》、《稚嫩和成年》,也有全文文言写作的《言时事》等,它们都获得了一类卷。高考对创新的鼓励,并非始于近年。对于高考这种既命题又限时的作文,倘若能够于同样长短的时间内想同场应试考生之未想,写他人之未写,即为创新之举。如果能在同等的时空条件下比他人多想一点,多行一步,也便是创新。那么,考场作文可以从几方面创新呢?

一是立意,二是选材,三是构思,四是文体。

首先,选材求新。那些常见的、历年来频率出现最高的,诸如李白、杜甫、苏轼、陶渊明、居里夫人、海伦凯勒、爱因斯坦、霍金等,不要让他们再冲锋陷阵了,即便要使用,也可变出一些新意来。其次,构思求巧。尤其是记叙文,新巧的构思是创新的主要手段。至于文体,理论上讲,无论何种材料作文,甚至大部分命题作文,均可选用散文、随笔、小说等形式,阅卷老师对不同的文体的评价有不同的标准。文体出新确实可以博人眼球,近几年来高考陆续出现了诸如文言文、白话章回小说、寓言、对话体、访谈、分镜头剧本、说明书等“新形式”,但假如你是为形式求新而刻意为之,忽略了你所要表达的文章的内涵,以及因为所求新之处又非你所长,结果会适得其反。而且,形式总有穷尽之时。

所以,不妨在立意上多下点功夫吧。立意的求新,主要是将你的思考的纵深度拉开,从而提升作文的高度。对所提供的材料必须作深入全面的分析、思考,“入乎其内”;还应联系自身经验、体会、知识,对材料进行概括、归纳、选择、提升,“出乎其外”是目的。在这一进一出之间,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最后,关键的还在于你能否让你的新思想、新观点为他人所接收,这才能获得理想的评价。所以,你还必须考虑,自己独特的思考怎样才能说服读者。在思考“写什么”时,“怎么写”的构思应该已经相应而生。首先要在行文开头分析材料,交代清楚你在材料中如何获取“创新观点”,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其次,要列一个包括论点、论据、论述过程的大致提纲,使论述的逻辑严密性得以体现,而不是呈发散性思维状态。学习一点逻辑的知识,提升思维的严谨性,这是中学生在论述中普遍呈现出的软肋,这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

对于有创新表现的作文,上海的高考阅卷向来会在原有得分的基础上适当加分,目的就是鼓励和保护创新,使中学生走出应试作文的窠臼,真正体现出语文的写作素养。

【附】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周宏)

高考作文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高校选拔人才,通过制定和落实有利于教学、有利于选拔的评价标准来为中学作文教学“走正道”服务。在这一思想下产生的评价原则便是“开放、包容、灵活、多元”的八字方针。所谓“开放”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阅卷组对立意事先不作规定,完全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只要不踩思想的“红线”,都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这里的“红线”指的是与社会道德、法律相违背的观念。比如,在以“假”为题的作文中,一位学生辩称仿造名牌和盗版的行为“给大众带来了实惠,因而也有存在的价值,不应一棍子打死”。这种观点显然丧失了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所谓“包容”指:阅卷教师不能以考生作文的观点、喜好是否与自己相悖来决定分数的高低,只要他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给与相应的分数;比如2005年上海卷作文,考生对流行文化加以肯定,列举了周杰伦等流行歌手,分析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不能因为阅卷教师与之观点相悖、好恶相异而给予低分。其次,阅卷教师也不能因为考生作文中流露出一些不够积极的思想(如内心的种种苦闷迷茫等)而一概予以否定。往往,这些思想更为真实,有时甚至更为成熟。所谓“灵活多元”指的是: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对各种文体的评价标准也要多元化,鼓励考生根据自身所长灵活运用不同文体和不同风格的语言。比如议论文观点鲜明,记叙抒情类作文则未必十分显豁,形象表露,含蓄蕴藉或许更有水平。当然,不能为此而让读者一头雾水。又比如反对华而不实的同时,不能看到考生语言华丽的作文就一概否定,只要内容充实,华丽的文风同样能够成就优秀的作文。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对学生作文的包容还有两条重要指标。第一,除经查证全文抄袭外,不给零分。除非审题错误或尚未成文的,不轻易判为不及格。第二,不要以成熟的创作作品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考场作文。考场作文,考生一般的写作时间只有45分钟左右,对这种“急就章”的评价不能太苛刻;作文只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习作,一类卷乃至满分作文都应该允许有不足甚至缺陷。我们认为,这样的标准有利于鼓励学生放手写作,放飞思想,保持并提升写作兴趣。

在实际操作中,阅卷组一般会根据当年作文题目,确定评价思路,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包括对不同文体的不同评价要求。这样做,是为了使评价标准更便于操作,使阅卷老师评阅时能将尺度把握得更加准确,同时也更好地执行“开放、灵活、多元、包容”的评价原则,尽可能让考生在限制中取得更大的自由。

这当中最重要的是评价思路。它必须有利于中学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抒写真我,有利于学生扬己所长。上海高考作文这几年的评价思路可以归纳为几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抒真情、写实感,二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独立思考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三是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四是鼓励百花齐放,各种文体、各类文风兼容,并在此前提下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一般而言,考生使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性文体(以议论为主体的各种文体),其次为记叙性文体(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体的各类文体)。这两类文体的评价标准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评分细则”分别制订了切实的标准。议论性文体评价的关键内容是“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先谈议论文。总的来说,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一是思想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作文。二是在上述三点标准中某一点有所欠缺但观点或思考角度独特,或语言成熟老练特点鲜明的。思想深度,并非高不可攀。阅卷评价时并不一定要求你的思想深刻到别人难以企及,主要看你论述是否有层次,层次是否能推进,推进是否有逻辑。或者你的思想在当年高考中是否与众不同耐人寻味,因为独特的思考往往本身就是深刻的体现。换言之,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当然,后一类作文在语言和结构方面也要比较优秀。

二类卷作文标准的确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所以,上海高考作文阅卷在中心组选样卷时一改以往惯常的先选三类卷的做法,首先选定二类卷。这样做,便于一类卷脱颖而出,也使三类卷与之有了明显的区分。针对前几年高考阅卷和平时学校作文评判过于严苛,教师基本不给一类卷,严格控制二类卷的现象,阅卷组反复强调,二类卷并非好作文,而是在各方面合格的过关作文,所以,上海卷对二类卷制定的评分细则为:“二类上(59—62):有灵气、有新意,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不足的。二类中(55—58):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1.有独特的思考,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缺陷的。2.新意不够,但平稳充实的。”这一细则告诉我们,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二类,一是有灵气有新意但立意、结构或语言等某一方面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二是思想平淡而内容充实,在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不足但无明显缺陷的作文。这样做的目的,绝非降低评价标准,相反,它更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客观现实,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于学生,不再会有“怎么努力都只能得个三类上的”的苦恼,学习有了上升的目标,努力有了上升的回报;于教师,教学有了方向和成果。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二类卷不是好作文”的理念已经比较深入人心,“作文不是创作,教师在教学上大有可为”已经落实在教师的行动中,在保护有才华的学生个性的同时,让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作文从“无路”到“入格”,从思路不清逻辑混乱到平淡充实,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结果是,这几年二类卷作文的比例在高考中明显上升,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

三类卷则是既无新意,又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或语言表达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了。至于四类卷,或审题错误,或内容十分单调,或中心不明,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简言之,就是不及格的作文。五类卷基本属于离题且文理不通的作文,在以往考场中十分鲜见。

再谈记叙性文体。这类作文的一类卷和议论性文体评价最为明显的不同有三点。第一,议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记叙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显然,主题鲜明的记叙文未必能够得到高分。第二,议论文要求既提出问题,还要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而记叙文则不同,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也能成为上乘之作。第三,倘若命题作文是材料作文,则写议论文需要交代观点与材料的联系,而记叙文则不明确必交代,而是应该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即可,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得分。

其余各类卷则针对记叙文文体的特点,对语言的生动形象,情节的巧妙,描写的细致鲜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不一一细述了。

总而言之,高考作文的评价,在相对公平的前提下,一定会把有利于学生发扬个性,有利于中学作文教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作为最高原则,让带着镣铐的师生,跳出美丽的舞蹈

语文中考高考写作技法指导:考场作文如何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