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讲 议论文阅读之个性表达
结合文章和自己实际谈启示、看法、感悟等。
解答思路:
1.整体感知,把握观点。
反复揣摩文章的主旨,这是答题的基础。解答的时候,要弄清题干是要求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2.围绕论点,大胆表述。
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指向,紧扣文章论点。
3.联系生活,有感而发。
整理思路,形成观点,同时联系生活,把自己最有感受,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做到不仅有理,而且有据。并且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不可偏激,使内容准确、全面。
4.表达清晰,语言通顺。
因为是开放题型,有的同学便信手涂鸦,草草了事。但终因层次不清,意思不明,语言杂糅而功亏一篑。
易错警示:①抒写感悟,要结合自身经历来谈;②表达看法,尽量从正面去理解和阐述;③探究材料,不要抛开文章论点,就事论事。
(2015·山西)
人,要有五识
杨恒均
①人要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
②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应该拥有一定的“常识”了。一个普通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燃料构成与DNA的结构图这样的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这些常识。
③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我常常遇到一些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④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个有学问、有点看法的人了。不过,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无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
⑤“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一个人哪怕学富五车,亦有“见识”,可因为种种原因,却闷声发大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还是不敢出手,缺乏的就是“胆识”。
⑥我要强调一点,“胆识”可不仅仅是指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一个无知的人,一个连常识都没完全搞清楚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他即便再“勇敢”,也不能称他有“胆识”。
⑦最后还要加一个好像同前面几个“识”关联不大的“赏识”。大家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都有偶遇他人赏识的时候,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我相信,有时他人的一两句赏识,往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我这里强调的“赏识”,就是你是否懂得赏识他人。
⑧那些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尤其是“胆识”的人,不少都有高傲甚至目空一切的毛病,他们失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不会、不能、不愿赏识他人的人,往往也就开始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样的人能走多远呢?
读了这篇文章,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赏识”的理解。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解读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对“赏识”的意义、重要性的理解,并结合生活实例证明自己的这一理解。语言要简洁、流畅。
【答案】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一个人在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赏识他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有走下去的动力。例如,我的小学同桌,刚来学校的时候,表现不好,性格内向,在老师和同学的赏识以及表扬鼓励下,走出了自卑的心理阴影,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最后考到我们市里最好的中学。所以说,赏识能让人走得更远。
1.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不乏有胆识的英雄人物。请你列举其中一位,并简述其相关故事。
2.你的同学小童擅长体育运动,但因学习成绩不太好,总觉得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作为要好的朋友,你会如何赏识、开导小童?
(一)(2015·十堰)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庭,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思是从身边的事做起,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与他人和睦相处,我们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人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 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这种信仰,与志相联,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 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从提出中心论点,到围绕几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再到小结全文,一气呵成。
B.下面这个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用于第④段中: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以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成功发明了炸药,他因此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C.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⑥段中的“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句,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3.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
★4.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④段中“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理解,并举一例谈谈你的感悟。
(二)(2015·益阳)
让阅读回归为享受
熊建
①前两天,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两度提及阅读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在以经济、环保、外交等硬话题为主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这种情形并不多见。实际上,从全社会来看,我们的全民阅读量长期低迷。形不成氛围,究竟是什么原因?
②说到底,是对阅读的认知、需求发生了扭曲。
③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书,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享用。阅读不再是看书,而是查书。前者是闲来无事,随手翻书,兴之所至,悦而受之;后者是火急火燎,急用先学,要啥找啥,追求速成。结果,一种是长期积淀,成为精神财富,受益终身;一种是狗熊掰棒子,一次性消费,舟过水无痕。阅读层次的高下立判。
④要命的是,这一深一浅两种阅读路径,并没有随着传播技术的提升、书籍载体的变迁而并轨,而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渐行渐远。甚至,浅阅读更胜一筹了,阅读碎片化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比如,长篇深论不受待见,“微言大义”颇有市场。大部头的论著不时兴了,人们只愿意读简短的信息,喜欢段子,热衷看“一张图读懂……”我们最爱用的微博每条只有140字,常上的微信,转发量很大的也多非万字平戎策。如果想了解一下基因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只会百度一下,不会专门去阅读《自私的基因》这样的科普著作。
⑤诚然,零珠散玉也有价值,但阅读求知若一味追求省事的话,大脑沟回会变浅的。因此,给阅读做好加减法,势在必行。
⑥加什么呢?增加深阅读的比例。其实,用什么阅读不是核心,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在乎书的形式的,不管是印在纸上,还是映射在手机屏幕上,只要它还是《论语》。电子化不一定让阅读变浅,关键是所读文本浅不浅。抱着纸书看穿越小说,跟捧着手机看人文经典,收获能一样吗?
⑦减什么呢?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虽然不必尽除,但起码别一看《孙子兵法》就想着怎么拿它赚钱。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就是针对我们太奔着实用而去、碎片化截取信息的时弊。多看无用之书,方成大用,这也是辩证法。
⑧做到这两点,让阅读真正回归为一场享受,全民阅读才有可能形成无处不在的氛围,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创新力量的增加、道德力量的增强,也就不在话下了。
(选自201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号召我们要“给阅读做好加减法”,请概括“加减法”的具体内容。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文中提到“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什么是“无用之书”?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你对“多读无用之书”的认识。
第29讲 整体感知与论点归纳答案
变式训练
1.中华文明的振兴。 2.D 3.(1)公民文明意识的重要性 (2)中国人单方面地认定去海外旅游消费就是对对方的投入的观点是错误的 4.B
考点精练
(一)1.我们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2.不能。第②段阐述了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义(或“只有你不把自己当作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第③段论述的是如何才能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或“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两段内容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互换位置。(意近即可) 3.举例论证(或事例论证)。列举生活中自然万物和人们平凡而闪光的感人事例,生动具体地证明了分论点“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意近即可)
(二)1.总—分—总。 2.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才能,勇敢展示自己的风采。 3.每个人都是有才能的 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才能 第②段是第③段的前提和基础 4.这段文字应放在第⑤段末尾。因为这段文字论述了才高八斗的姜子牙,几乎用一生的时间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的才能,与第⑤段倡导大家学习毛遂,做自己的伯乐形成对比,并且第⑥段第一句话承接了第⑤段的内容。 5.第②段引用罗宾的话,第③段用贾平凹的话和事例,第④段用毛遂自荐的事例,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第⑤段总结③④段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
第30讲 论据的理解与运用答案
变式训练
1.柳生拜师学剑沉潜三年,最终得到师傅真传,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 2.属于事实论据,证明了“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3.示例:就好似美丽的莲藕,没有选择在温暖艳阳中急于显露娇容,而选择了在淤泥里埋藏多日,变得更加洁净脆香。
考点精练
(一)1.文章先列举课本中古诗词被删的现象,然后从理解难度、成长意义、语文教育等角度分析保留经典古诗词的重要性,最后深入挖掘保留经典古诗文的根本原因,进而强调文化自觉、文化敬畏的重要意义。 2.道理论据。引用名人名言,证明中心论点,既表明删除课本中古典诗词事件的影响之大,又突出强调了保留古诗文的重要性。 3.示例:事例:①诵读《诗经》,有利于在心灵深处埋下诗歌的根,丰富其文学素养;②让儿童从小诵读曹植的《七步诗》,会让他多一点宽容少一些艰涩;多一点怜爱少一些嫉妒;③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让人懂得:只有眼光高远,才不会被变幻莫测的“浮云”遮住眼睛的人生哲理;④读朱熹的《观书有感》使人明白了:坚持终身学习,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4.会让青少年离民族文化的历史越来越远;既违背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我们的教育原则;不能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教育中,获得和汲取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
(二)1.有效的计划是提高行动效率的必要前提。 2.引出“有效的计划是提高行动效率的必要前提”的论点,并且这一实验本身就是事实论据,证明了论点;这一现象生动有趣,吸引读者,便于读者理解。 3.示例:“磨刀不误砍柴工”;运用这一俗语,证明“有效的计划是提高行动效率的必要前提”的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做事无计划的人比作无头苍蝇,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做好计划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
第31讲 论证方法与论证语言答案
变式训练
1.对比论证。突出证明了好“水土”养人,坏“水土”害人的道理。 2.不能删掉。“至少”一词表明社会的好“水土”所需条件的数量底线为三个,即所需条件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若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不需要其他条件了,这不符合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所以不能删掉。
考点精练
(一)1.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3.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的观点。 5.“而且”表递进,用在这里突出了现今人们举止失当现象的严重性,进而强调了儒雅的必要性。(意对即可) 5.示例一: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示例二: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围绕文章意旨来谈,理由充分,表达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二)1.观点:做一个美好的人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作用:列举人们使出万千手段追求外表美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证明了观点。 2.这一语段使用一连串的比喻句,形象地描述了读书能让人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令人心驰神往。用语生动,极富感染力。 3.示例:这些作品能“使人优美”,因为“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4.示例一:诸葛亮:公正无私,忠诚敬业。示例二: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公平正直,待人热情。示例三:杜小康:历经磨炼,战胜孤独,自我成长,勇敢坚强。示例四:托尔斯泰:直面人生,勇斗苦难,为人类奉献不朽杰作。示例五:贝多芬:隐忍苦难,抗争命运,创造欢乐,给人们以安慰、勇气和力量。
第32讲 议论文阅读之个性表达答案
变式训练
1.示例一:诸葛亮知己知彼,巧设空城计,令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示例二:韩信利用赵军主帅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使得赵军纷纷落荒潜逃。 2.示例:小童,有句名言说得好:“经营你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擅长体育运动,就好好发挥这方面的才能,学会扬长避短!相信,具备了体育竞技场上拼搏精神的你,在学习上也一定会赶上来的!加油!我支持你!
考点精练
(一)1.快乐是一种能力。 2.D 3.(1)对比论证。“缺失信仰……有信仰。”将两者进行比较,突出信仰对能力的重要性。(2)道理论证。“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突出立志(有信仰)的重要性。(3)比喻论证。“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将立志追求过程中的种种情况比作上述内容,生动形象地揭示信仰的重要意义。 4.示例:“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意思是事物是辩证的(有一利就有一弊),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就会走向成功。(只要举例具有辩证性,名言、事例皆可)
(二)1.增加深阅读的比例,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 2.举例论证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深阅读不受待见,浅阅读更胜一筹 3.“无用之书”是指不过分追求功利性与实用性,能使人受益终身的书。示例一:青少年正是读书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多读“无用之书”,以拓宽视野、丰富精神和净化心灵。如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勇敢、顽强、乐观的精神激励我面对并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切困难。我将坚持多读“无用之书”。示例二:我们平时读书,不爱读文学名著,就连读教材也是功利性太强,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读了多年书,收获很小。因此,我们要多读“无用之书”。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