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文意把握,内容探究

文意把握,就是在理解词义、句义后,从整体上宏观地理解整篇文章。综合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对文言文进行全面的理解: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中心句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理解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1.解答文意把握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理清思路,了解结构。大体辨明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2)确定文体,把握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把握文意。如叙事性文言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展开阅读,而议论性文言文则可从把握论点入手,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思路。

(3)精读首尾,体味主旨。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由此可见文章的首尾往往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阅读时揣摩首尾,能体味题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4)揣摩标题,领悟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大多能揭示文章重点内容,暗示文章主旨,启迪行文思路。

2.解答好内容探究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题意是答题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否则,答案与问题就会风马牛不相及。

(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答题时观点应来自文本,不能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挥。

(3)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由于这类题目一般有字数限制(150字左右),故绝对不能写太多的闲话。所以在答题的最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直接入题,且观点必须具有探究性,这样,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阅读的意义。

(4)结构完整,表达充分。答题时必须周密思考,审慎落笔,做到有头有尾。

 (2015·泰安)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后面的题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一项是(  )

A.害怕齐国的攻打。

B.佩服齐国内政修明。

C.作为处理与齐国关系的权宜之计。

D.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

2.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本来并不美,妻、妾、客却违心地说他美。

B.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了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的结论。

C.群臣吏民只有获得奖赏,才能说出想说的话。

D.妻、妾、客虽然身份不同,但赞美邹忌的心理原因是相同的。

【思路点拨】 这两道题都是考查对文意内容的理解和探究。第1题要求我们分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联系文章不难发现答案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因此只有B选项准确。第二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前后文都有涉及。A、D两项都有明显错误,A项“并不美”与“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矛盾,D项“原因是相同的”错误。C项与文章中先进谏再受赏矛盾。所以只有B项符合原文内容。

【参考答案】 1.B 2.B

1.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____________”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3.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

中考语文复习临门一脚:文意把握,内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