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讲 选材——积累写作素材,让内容充实

主题和题材是作文的两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中心,材料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材料,中心就无所依附。所以,我们写作不仅要重视立意,还要重视素材的积累和题材的选择。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血肉,为承载灵魂而服务;选材,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选材得当,就犹如作文打好了坚实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考试时,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作文主题与中心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且能吸引读者、打动老师的材料,是考场高分作文的重要保证。

 技法荟萃

1.选材的原则

写真不写假(确实是真的、可能是真的)。

写小不写大(小人物、小事件、小角度、小心思)。

写实不写虚(自己动情,再感染别人;自己相信,再说服别人)。

写曲不写直(事件的曲折、情绪的变化)。

2.选材的方法

技巧一:素材积累多元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写作只能“望纸兴叹”。所以海明威说:“如果一个作家停止观察,那他就完蛋了。”

观察就是为了积累素材。从途径看,通常有两条渠道:直接观察,就是到生活中去看、听、闻、尝、摸、踩、想;间接观察,就是通过阅读书籍,听他人转述,收看收听影视广播,浏览互联网,吸收别人的生活体验,获取第二手信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细致、勤勉、善思。从内容看,和“我”有关的素材十分宝贵,它们可以给人真实感、亲切感;无“我”的素材同样重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视野更开阔,境界才更高。

如:中考作文“漫步历史”,从《诗经》中孑然独立的女子写起,说到陶渊明东篱采菊的悠然,李太白的月下独酌,一直谈到范仲淹的壮志难酬,林黛玉的“冷月葬花”,写出了自己收获的“淳朴与感动”,盛赞了古代诗词曲赋“像一条遒劲的树根”“滋润着华夏民族的灵魂”。由此可见,充实的内容与作者的广泛积累是不可分的。

技巧二:取舍加工典型化

素材毕竟只是作文的原始材料,要成为“题材”,还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地“为中心服务”。

首先,要去伪存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间接得来的材料,有可能鱼目混珠,真真假假;即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说不定也会被假象蒙蔽,因此,一定要甄别素材,确保真实,以防误导读者,混淆视听。

其次,要去粗取精。“意犹帅也”,材料一定要听帅令,跟帅走。如果某个材料与文章中心搭不上边,即使它再怎么催人泪下,千古难觅,就这篇作文而言,你只有一个选择——忍痛割爱。如果它只是跟中心隐隐约约有点联系,那不到万不得已时也尽量不用它。只有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才是真正的“精华”。

如:中考作文题“爱是__________”,爱是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关于“爱”,可说的实在太多太多。一考生并未把琐琐碎碎一股脑儿全搬出来,而只写了一个内容——母爱是一杯水。每天一早醒来、上学之前、放学到家,妈妈总要为“我”倒上满满一杯水,叮咛我喝下去,可我常常偷偷地倒掉一大半。前些天,妈妈出差,我不再坚持喝水,终于嘴唇干裂,嗓子发炎,被迫输液。现在,我每天乖乖地主动喝水了。这样的材料就能发挥“以一当十”的奇效,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技巧三:单一材料扩散化

为了充实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题,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是一个好办法。

对一个材料的精华部分展开充分的描写也是一个好办法,关键处浓墨重彩地描绘一番,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写景状物就会栩栩如生。

如中考作文“分享”,写“我”与姐姐分吃苹果:“我狠狠地咬上一大口后还给她,紧张兮兮地盯着苹果和姐姐的嘴,当姐姐很淑女地咬了一口又递给我时,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又在姐姐含笑的目光中再咬一大口……”,这样的描写就非常细腻,非常传神。

把不同的材料搭配、组合,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往往也可以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如用下面这段话来论证“要善纳人言”,就既有说服力,还颇有气势: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家破国亡的下场?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诫,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反过来说,假如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假如当初鲁庄公不听取曹刿的建议,又怎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技巧四:叙议角度个性化

“良桐方能斫美琴”,具有独特价值的优质材料才能打造出好文章。首先,要尽量选取熟悉的材料。你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的成长历程,亲身经历的事情,实际去过的地方,往往与众不同,而且稍加回忆便能历历在目,写起来也得心应手。其次,要尽量选择新颖的材料。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和各种资料,发现生活中常人易于忽视的新鲜事物,挖掘旧资料中特有的某种含义,捕捉最新发生的新信息、新成果、新问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人耳目一新。另外,选取角度小一点的材料更容易写出深度。小人物、小物件、小事情,“看似平常实则奇崛”,反而更具有典型意义,更能发挥动人心魄的震撼力。

【佳作欣赏】

让我怎样感谢你

事情已经过去,但至今我仍留有余愧,我竟忘记了对你说一声“谢谢”。

这些日子,我变得很脆弱,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小学的你,想起了我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还记得吗?当时,你是班里新来的转校生,而我就坐在你旁边,我很羞怯,迟迟不敢和你说一句话,只是把好奇的目光转向你而已。渐渐地,你用你的宽容和理解接纳了我的冷漠。

当我从你手里收到了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我感动得差点哭了,居然有人记得我的生日!我的父母几乎都把我的生日忘记了,而你却送给了我第一份生日礼物,虽然,你记错了日期,但是它是最有意义的礼物,也是送给我的最好的祝福。

你还记得吗?你是一个开朗,而且带点野蛮的女生。你会经常在班里“开战”,而我却傻傻待着,待你“打败仗”之后,回来向我泄气,说真的,我当时真的无法忍受你的野蛮,但你总在泄完气过后,又拼命地挽回我,你每次都挽救了这份友谊。

日子过得真快,一晃眼三年过去了,你我都变得有点成熟了,这时候,你我之间时有摩擦,但发生了一件让我不能原谅自己的事——我的课本不见了,我却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向你,我误认为你在捉弄我,跟我开玩笑,才迟迟不肯把课本还给我,害我一整天没课本,我生气了,不容你解释,就把你给臭骂了一顿。过后,你不但没有怪我,还安慰我不要担心,并且帮我把课本找回来。

这件事过后,我真不知如何面对你,是应该向你道歉,还是向你道谢。我变得沉默了,不敢奢求你原谅我的过错。因这件事,让我忘记了时光流逝得那样快,我一直在寻找请求你谅解的机会,想诚恳地向你道歉,但我没有等到这个机会,因为那天已经是分离的日子了,走出考场后,你我各走各路,你向左,我向右,走到路口的那一刻,我后悔了,但我还是没有向你道歉。

时过境迁,我始终无法忘记这件事,也因为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很多事情。我想起了是你让我忘记了冷漠,也是你以宽容的心包容了我;当我伤心的时候,是你在安慰鼓励我;当我误解了你,你没有生我的气,而是用心了解我;有困难时,你会尽你所能帮助我……而我却欠了你那么多,我没有想过去了解你的喜怒哀乐,却一直感情用事,甚至连一句谢谢的话也没有。

知己,虽然我没有机会当面向你道谢,但我真的很想对你说一声谢谢,谢谢你让我的世界多了一份真诚,多了一份宽容。

【亮点扫描】

本文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选材,这些小事都是同学们极为常见和熟悉的,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性,在写作中运用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本文通过细腻的语言描述了“我”与一位同学的相识、相知以及因一件事的误会而产生的感悟。本文首尾呼应,结尾生发感悟,总束全文。文章采用回忆的形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随堂演练)

(一)辨析以下所给的材料,哪些符合题意?哪一个最典型?

题目:慈母心

题解:

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形容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指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挚爱之情。

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人的材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

材料:

(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

(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为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

(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唠叨,约束自己自由,但终有一天孩子会明白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子女好,强烈地感受到“慈母心”。

(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线为孩子钉纽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

(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以上材料,前五则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肤浅平淡,这样地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降低。要想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必须有较高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素材虽多,但如无突出的素材会写得平淡。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符合本文的主题。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强。

(二)根据选材要求,辨析选材之优劣。

题目:我的邻居

题解:

(1)这个题目是有限制的。它要求记叙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邻居。

(2)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从一个或几个侧面写邻居的思想和性格,从而反映出文章的思想倾向和观点。

(3)就题目看,显然还要求写出邻居与作者之间的特定关系。

材料:

(1)我的邻居是位孤老太。她热心做好街道和邻里工作,10多年来,为街坊邻居排忧解难,大家都很尊重她,也很想帮她做些事,但总被她婉言谢绝;她临终时,还把几十年的积蓄30000元人民币全都捐赠给了托儿所。

(2)我邻居家的冬冬,是我的同班同学。他自小聪明好学,成绩在我们班总是第一;他还乐于助人,经常帮我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可是,由于他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最后又离了婚,冬冬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成绩日益下降,最终被迫辍学,回乡下奶奶家去了。

(3)我家与邻居杜伯伯家因占用公用楼梯堆放破烂而起了争执,两家多年来互不理睬。这次老屋拆迁,我们都将迁入新居,在告别老屋的前夕,我的父母经过思想斗争,带着我一起到杜伯伯家赔礼道歉。大人们两鬓都已挂上了银丝,小孩们也都已长大了;夜色浓,但格外温馨,两家人谈了很久很久。

(4)我的邻居小王是位个体户,开始,我家用老眼光看他,背后议论他是“死要钱”,称其为“孔方兄”。一次,爸爸出差了,妈妈在家里得了急性阑尾炎,我吓得直哭。小王知道后,立即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和我一起把妈妈抬下楼,并找车送到医院,又用他自己的钱替我们交了入院费,办理手续,跑前跑后,忙了半天,把自己的生意也耽搁了。从此,我们终于了解到他除了勤劳致富外,还有一颗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美好的心灵。

(5)邻居赵大婶是位下岗工人。下岗后,大婶在家里闲不住,做饭、炒菜、洗衣,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干净,全家人生活很愉快。

辨析:材料(1)(5)的人物很正面,可以写出一个好邻居形象,但不易于写出人物的“立面”。似乎“我”也很难与她们有过深的交往,很难写出邻里之间的“特定关系”。材料(2)的主人公既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二者的“特定交往”是可以写的,也容易写出真情。但父母离婚导致的悲剧似乎与表现“邻居”性格关系不大,所以最好不选用。材料(3)显然主要不是写“邻居”,重点似乎是在解决一场曲折的纠纷。不合题意。材料(4)最合适。人物性格比较丰富,两家又有特殊的“交集”,在写对人物全面认识的过程中,文章结构容易写出曲折,写出真情,写出特殊的感悟。

语文中考二轮复习:作文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