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讲 记叙文阅读(一)
线索与情节
1.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
2.分析文章重要事物、人物情感在文章中的作用。
3.按时间顺序概述、补充故事情节。
4.辨别记叙文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一、文章的线索
1.找线索
(1)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
(2)注意反复出现的词句或事物。
(3)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4)作者的感情变化。
有的线索较隐蔽,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2.线索的表现形式
(1)以时间为线索。这类文章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事物、人物串联在一起。如《邓稼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用邓稼先的经历把全文贯穿起来的。
(2)以事件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是通过回忆母亲一生中的具体事例来展现母亲的形象。
(3)以某人为线索。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闻一多的言行为线索。
(4)以见闻为线索。如《故乡》是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触为线索。
(5)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老王》一文以“我”和老王故事发生的地点为线索。
(6)以感情为线索。这种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台阶》一文写台阶的故事及发展,以“我”对“父亲”的理解和爱为线索。
3.线索的作用
反复出现,贯穿全文,使内容集中,结构紧凑,主题突出。
二、概括情节
1.概括故事情节
(1)通读全文,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然后用“人+事件+结果”的格式进行概括。
(2)有字数限制时,次要成分可忽略,但要保留“何人、何事、结果”三个要素。
2.概括要点
(1)题目扩展法。对题目进行扩展充实。
(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
(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
(5)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进行概括。
3.情节安排
(1)文章情节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与作用:①顺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⑤铺垫(伏笔):使文章结构严谨,增加情节张力,突出人物形象。
(3)对情节安排的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式,起到留下空白、引起思考、出人意料或升华主题等作用。
(2018·湖北恩施)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2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①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②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③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④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⑤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⑥父亲回家了。
⑦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⑧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⑨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⑪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⑫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⑬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⑭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⑮他看到了什么?
⑯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⑰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⑱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⑲他看到了什么?
⑳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7期)
1.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
2.“玉簪子”这一物品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补充。补充时,仿照示例,第1空按照“人物+寻找”的形式进行补充,第二空按照“地点+找”的形式进行补充。文章第①~⑤段讲了奶奶的簪子不见了、簪子的来历和故事、爷爷帮奶奶找簪子未果,准备找父亲帮忙寻找的内容。文章第⑥~⑧段,讲了父亲回家,准备帮奶奶寻找簪子。因此第1空的答案为:父亲寻找。根据第2空前的“田垄上”“菜地里”等地点,可锁定文章第⑬段首句中的“老房子”这一地点为第二空的地点,按照第2空的形式“地点+找”,可得出答案是“老屋里找”。解答第2题,需要抓住题干中的“玉簪子”“结构上”的关键词。阅读文章可以发现,文章通篇都是围绕“玉簪子”展开的,从开始的“玉簪子不见了”,再到“寻找玉簪子”,再到最后的“找到玉簪子”贯穿全文,再结合题干中“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可以得出“玉簪子”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参考答案】1.父亲寻找 老屋里找
2.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一)(2018·广东)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 景
偶遇老
太太
画像被
发现
老太太
画花
得知其
年龄
“我”的心理
①好奇
②尴尬
③惊叹
④羡慕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
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表达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
(二)(2018·山东威海)阅读下文,完成1~6题。
桌 面
①我家书桌的面儿,是一块树的囫囵的横截板,什么也没有染,只刷了一层亮亮的清漆,原木本色的。
②在这张书桌上,我伏案了十年,读了好多文章,又写了好多文章。闲着无事了,就端坐着看起桌面,心里便也感到沉静。因为桌面上是有了一幅画的。
③画儿就是木的年轮。一个椭圆形,中间是黑黑的一点,然后就一圈白,接着从那白圈的边沿,开始了黑线的缠绕。当然很不规则,线的黑一会儿宽了,一会儿窄了,一会儿又直,一会儿却弯起来;几乎常常就断,又常常派生出新线,但缠绕的局面是一直在形成,最后便嚢括了整个桌面,像是一泓静静的泉,一个午时的或者子夜的泉,一片树叶落下来引起的涟漪。
④有书这么说:树木,四季之记载也。日月交替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⑤我很佩服这种解释,于是也就兴趣起这条运动的线了。我细细看看,用米尺度量着一个圈和一个圈之间的距离。这种工作,所得的结果使我吃惊:这生命的线,当它沿着它的方向进行的时候,它是这么的不可自由!日月的阴晴圆缺,四季的寒暑旱涝,顺利时它进行得是那么豁达奔放,困难时进取又是如此艰辛,它从地下长出来,第一是挣脱本身壳的桎梏,第二是冲破地层的束缚,再就是在空间努力,空间充满着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原来是这么坚实严密。树木的生长,必须靠着自己向外扩张才能有自己的存在的立体啊!
⑥我为它们做着记载:哪一年是风调雨顺?哪一年是旱涝交迫?我算出这是一棵三百年的老树。三百年,这老树在风雨的世界里,默默地在走它的生命之路,逢着美好年景,加紧自己的节奏,遇着恶劣的岁月,小心翼翼的,一边走着,一边蓄积着力量,这是多么可怜的生命,又是多么不屈不挠可亲可敬的生命!
⑦我离开了桌面,看见室外的一切。室外是刚刚雨后天晴,天上是一片云彩,地上是一层积水,风在刮着,奇异的现象就发生了:那云彩竟也是一圈一圈的痕纹,那积水也是一圈圈的涟漪。莫非这天这地也是一统的整体,它们将两个截面上下显示着,表明自己的历史和内容吗?我真是有些惶恐:万事万物在茫茫宇宙间或许是有着各自的生命线路,这浩瀚宇宙也或许同样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那我呢?
⑧重新走近桌面,对着那木的年轮,开始顺着一条边圈往里追溯,这似乎是一种高级数学,常常陷入莫测,犹如一个儿童在做进迷宫的游戏,整整一个下午,才好容易回到了那桌中的,也是那圈中之圈的那个黑点。啊,那是树的童年。哪是我的童年?树是从那一点出发,走完了三百年的路程,我也是三十年了,三十年来,这路线也是这么一圈圈走过来的吗?我想起了我的每一年。
⑨这些简直是惊人的发现!
⑩从那以后,每每当我为胜利得意的时候,一面对着这桌面,我就冷静了;每每当我挫败愁闷的时候,一面对着这桌面,我就激动了。我自我感觉,我是一天天豁达、成熟、坚强起来,我热爱起我的生命了,热爱起我的工作了,以全部心血、全部精力而完成着一个我。
⑪我在感激着这个桌面,我想我永远不会离开它的。(有删改)
1.作者围绕桌面(线索)有很多的思考,并有了惊人的发现。第⑨段中“惊人的发现”指什么?
树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天地、万事万物、浩瀚宇宙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我”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树、天地、万事万物、浩瀚宇宙和“我”都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
2.第⑤段“它是这么的不可自由!”的原因是日月的阴晴圆缺、四季的寒暑旱涝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用自己的话概括),“它”指的是生命的线。
3.根据文章第⑦段内容,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带年轮的桌面是一幅画,画出了树的生命线路;带痕纹的云彩是一幅画,画出了天空的生命线路;带涟漪的积水是一幅画,画出了地的生命线路。
4.细读第⑥段,说说作者对老树有着怎样的感情。
对老树在生长过程中遇着恶劣岁月的同情(怜惜);对老树面对困境,依然蓄积力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敬佩)。
5.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像是一泓静静的泉,一个午时的或者子夜的泉,一片树叶落下来引起的涟漪。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年轮(桌面)比作泉,写出了桌面的沉静;把缠绕的黑线比作涟漪,写出了黑线不规则、时断时连,缠绕且布满整个桌面的形态。
6.第⑪段写道:“我在感激着这个桌面,我想我永远不会离开它的。”综观全文,说说作者“感激”的原因。
桌面陪伴了“我”十年,启示“我”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线路,使“我”变得豁达、成熟、坚强(使“我”更加热爱生命、热爱工作)。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