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uì(隧)洞 wō(蜗)行

淤滩(yū) 驳(bó)船

簇(cù)新 笑wō(涡)

装shì(饰) 舵(duò)手

苍máng(茫) 海ōu(鸥)

飞窜(cuàn) chǔn(蠢)笨

翡翠(fěi) xī(熄)灭

服biàn(辩) hūn(荤)菜

侍候(shì) 伤bā(疤)

笔yàn(砚) tuō(拖)欠

wǎn(惋)惜 乱蓬蓬(péng)

不屑置辩(xiè) 筛子(shāi)

洋yì(溢) diàn(惦)记

锱铢(zī)(zhū) 腮红(sāi)

jiǎo杀(绞) duò(跺)脚

盘桓(huán) fǔ(俯)身

顷刻(qǐng) 战战兢兢(jīng)

腌臜(ā)(zɑ) 捯气(dáo)

荣膺(yīng) 马ān(鞍)

烙印(lào) 烟囱(cōng)

驾驭(yù) 熏陶(táo)

隐匿(nì) biē(憋)闷

掂量(diān) 礼聘(pìn)

两lèi(肋)插刀 如坐针毡(zhān)

fù彩(傅) zǎo(藻)饰

矫正(jiǎo) 诘难(jié)

吹毛求疵(cī) zhì(滞)碍

狡黠(xiá) 聪yǐng(颖)

要jué(诀) 劝jiè(诫)

惆怅(chóu)(chàng) 浮光lüè影(掠)

真挚(zhì) 渲染(xuàn)

寂寥(liáo) 谚语(yàn)

栩栩如生(xǔ) 信手拈来(niān)

歌yáo(谣) 契合(qì)

旷远(kuàng) 海xiào(啸)

gǒu(苟)安 国殇(shāng)

诡谲(jué) 伫立(zhù)

睥睨(pì)(nì) 咆哮(páo)

jū(鞠)躬 收lǎn(揽)

污秽(huì) xī(犀)利

虐待(nüè) 雷tíng(霆)

幌子(huǎng) 侦缉(jī)

怯懦(nuò) 忌讳(huì)

拾掇(duo) qī(凄)惨

咬牙跺脚(duò) 蹑手蹑脚(niè)

囫囵(hú)(lún) 踌躇(chóu)(chú)

掸子(dǎn) 馋嘴(chán)

蓦然(mò) 钢盔(kuī)

níng(凝)视 喃喃自语(nán)

2.给多音字注音。

喷薄(bó) 伤痕累累(lěi) 埋没(mái)

间或(jiàn) 哄笑(hōng) 附和(hè)

门槛(kǎn) 夹袄(jiá) 拧干(níng)

恐吓(hè) 呕吐(ǒu) 抡起(lūn)

味同嚼蜡(jiáo) 开卷有益(juàn) 笼统(lǒng)

拘泥(nì) 稽首(qǐ) 瘦削(xuē)

3.改正短语中的错别字。

无精打彩(采) 无原无故(缘) 导想天开(异)

千均之力(钧) 天轮之乐(伦) 望眼欲川(穿)

狂忘自大(妄) 身临其镜(境) 心旷神殆(怡)

轻描谈写(淡) 华众取宠(哗) 雕粱画栋(梁)

令请高明(另) 无可耐何(奈)

4.重要作家、作品回顾。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2)《月夜》——沈尹默——原名君默——诗人、书法家

(3)《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原名戴梦欧——现代诗人、翻译家——《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4)《断章》——卞之琳——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鱼目集》《慰劳信集》等

(5)《风雨吟》——芦荻——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桑野》等

(6)《海燕》——高尔基——苏联作家——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7)《变色龙》——契诃夫——俄国(国籍)——作家、戏剧家——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8)《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国籍)——哲学家、作家——《随笔》《新工具论》等

(9)《不求甚解》——马南邨——邓拓的笔名——新闻记者、作家——《燕山夜话》《邓拓诗词选》等

(10)《无言之美》——朱光潜——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t-ke��Kg1�_�@� >,这给你怎样的启示?面对困难和挫折要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四、文章中心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画卷,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 今义:老师)

(2)肉食者鄙 (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3)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

(4)小大之狱 (古义:诉讼事件 今义:监狱)

(5)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6)可以一战 (古义:可凭借 今义:能、行)

(7)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夸大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2.一词多义

(1)故故逐之 所以(

公问其故 原因

)

(2)从战则请从 跟随(

民弗从也 听从

)

(3)信小信未孚 信用(

必以信 实情

)

3.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4.其他实词

(1)齐师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谋:谋划

(3)又何间焉 间:参与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安身

弗:

专:独自享有

(5)对曰 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6)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

(7)牺牲玉帛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8)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9)虽不能察 察:明察

(10)必以情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11)忠之属也 属:

(12)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

(13)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14)既克 既:已经

(15)一鼓作气 作:鼓起

(16)再而衰 再:第二次

(17)彼竭我盈 竭:(士气)枯竭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8)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19)惧有伏焉 伏:埋伏

(20)望其旗靡 靡:倒下

5.文言虚词

(1)以可以一战 介词,凭借(

必以情 介词,按照

)

(2)之公将鼓之 语气助词,不译(

公与之乘 代词,指曹刿

)

(3)其公问其故 代词,代指取胜这件事(

其乡人曰 代词,他的

)

(4)乃入见  于是,就

(5)战则请从 连词,表承接,就

(6)战于长勺

(7)登轼而望之 表顺承,可不译

二、成语探源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奋士兵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2.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

5.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他取胜的原因。

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枯竭了。敌方的士气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四、问题探究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具有总领全篇的作用,引出下文二人的表现,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或“显示了曹刿的自信”)

2.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用原文回答)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获胜的根本原因是“取信于民”。在选文中,“取信于民”具体指哪件事?(请用原文回答)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

7.文章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变式提问:“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8.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照应上文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将曹刿面对战争时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等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9.文章第二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10.曹刿在作战中两次善于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成语加以概括。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11.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齐师倚仗势力强大,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12.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3.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

变式提问: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

①政治方面: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②军事方面: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14.曹刿说“肉食者鄙”,文中鲁庄公是“肉食者”的代表,他的“鄙”可以概括为哪两个方面?

政治上: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军事上:急于求战,急于攻击。

15.鲁国在战争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变式提问:①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②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

③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是什么?

④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关键就在于鲁庄公把打胜仗的希望寄托在体察民情,为老百姓办实事方面。

16.“齐师败绩”的重要原因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认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再而衰,三而竭”?

示例: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坚定的目标和不放弃的信念,只要能够认准目标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成功。

五、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语文中考一轮复习:九下教材梳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