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通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可以分为三个系列:“……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志系列。

1.“……者……也”系列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例如: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

2.“乃、为”系列

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例如: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无标志系列

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志的。如:

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二、被动句


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常见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例如:

①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这类句子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例如: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③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

1.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四种情况:

(1)否定句中用代词做宾语时,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例如: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2)疑问句中用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焉等)做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

①沛公安在?(《鸿门宴》)

②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文言文中可把宾语移到动词前,并在提前了的宾语后面加“之”“是”作为提前的标志。有的文言句式为了表示强调,特意在宾语前加副词“唯”,组成“唯……是……”“唯……之……”的形式。如:

①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②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4)用“……之谓也”或“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句式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形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例如: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②《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

③《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2.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之为“定语后置”。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形式。这种形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例如: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形式。例如: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形式。例如: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形式。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于……”“以……”常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放在谓语动词前做状语,所以翻译时,就让它做了状语,因此称它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1)介词结构“于……”置于谓语动词后。例如: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介词结构“以……”置于谓语动词后。例如: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②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4.谓语前置

古今汉语里,谓语一般都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种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四、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的情况,其不同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略的,古汉语也可以省略。

1.主语和谓语的省略

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承前省略主语)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曹刿论战》)(谓语、主语的省略)

2.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例如: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修饰语的省略)

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资治通鉴》)(中心词的省略)

3.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例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5.分句的省略

例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常见固定句式

一、表疑问的固定句式

·[奈何]怎么办。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何如]怎么样。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何所]所……的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

·[奈……何、若……何、如……何]对……怎么办,拿……怎么样。

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更)……。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何也、何者、何则]为什么呢。

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荀子·宥坐篇》)

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

·[何……哉(也)]怎么能……呢。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何……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何……之有]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等。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不亦……乎]不也是……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顾……哉]难道……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独……耶(乎、哉)]难道……吗。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欤]难道……吗,岂……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三、表感叹的固定句式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直……耳]只不过……罢了。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一何]何等,多么。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亦……哉]也(是)……啊。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

·[……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

四、表揣度的固定句式

·[无乃……乎]恐怕……吧,只怕……吧。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不……吗。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其……乎]大概(恐怕)……吧。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五、表选择的固定句式

·[与其……孰若……]与其……不如……。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其……其……也]是……还是……呢。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

六、表被动的固定句式

·[见……于……]被。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为……所……]被。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七、表假设的固定句式

·[诚……则……]如果……那么(就)……。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否则]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向使]假如,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八、表转折的固定句式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虽然]虽然如此,即使如此。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逍遥游》)

九、表因果的固定句式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是因为……。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以……故]因为……的缘故。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文中的特殊句式汇总

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取之(以)百金

欲与(之)俱(往)

皆陈(于)殿下

而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以(之)试人

遂拔以(之)击荆轲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使(之)毕使于前

群臣侍(于)殿上者

比(于)诸侯之列

敢以(之)烦执事

许君焦、瑕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辞曰

阙秦以利(于)晋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为击(之)破沛公军

加彘肩(于盾)上

沛公欲王(于)关中

为(我)击破沛公军

急击勿失(之)

具告以事(之)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毋从(之)俱死也。

旦日(你)不可不蚤自来谢(于)项王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举所佩玉玦以(之)示之者三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则与(之)一生彘肩

再拜献(于)大王足下

置之(于)坐上

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珍宝尽有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

定语后置句


群臣侍殿上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秦王购之金千斤

状语后置句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秦王购之金千斤

常痛于骨髓

嘉为先言于秦王

见燕使者咸阳宫

给贡职如郡县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若亡郑有益于君

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长于臣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击沛公于坐

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以乱易整,不武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亚父者,范增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籍何以至此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今日之事何如?客何为者?何辞为?

「文言文」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