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阶段中,学生对于图象信息题的解答正确率比较低.本文通过分析几个案例的特点,帮助大家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一、拐点生图
案例1 (无锡市锡山区试题)一列快车从甲地匀速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匀速驶往甲地设先发车辆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当两车均到达各自终点时,运动停止.图1是
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部分图象
(1)由图象知,慢车的速度为 km/h,快车的速度为 km/h;
(2)请在图中补全函数图象;
(3)求当x为多少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300km.
解析1 (1)这个试题从图象考虑拐点B,可以得到先开的车子0.5小时行驶了40km,得到速度为80km/h.考虑线段BC,我们可以看出从相距440km到相遇用了2. 2h,这时每小时缩短440 ÷2. 2=200km,得到另一车子速度为200-80=120km/h.这时得到慢车的速度为80km/h,快车的速度为120km/h.
(2)这里要探索出拐点,我们看一下车子达到目的地的时间:慢车为480 ÷ 80=6,快车为480÷120=4,快出晚开了0. 5小时,得到后面一个拐点的横坐标为4. 5,从2. 7-4. 5小时之间两辆车子相背而行,得到=200(X-2.7).当X=4.5时,有y=200×1.8=360,得到拐D(4.5,360).快车达到后,下一个终点为E(6,480),画出图2.
(3)由题意,可知两车行驶的过程中有2次两车之间的距离为300km.
设线段BC为y=kx+b.易得k=-200,b=540
于是,y=-200x+540.
当y=300时,得-200x+540=300,
∴x=1.2.
线段CD为y=200(x-2.7),
当y=300时,得200(x-2.7)=300,x=4.2.
故x=1.2h或4. 2 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300km.
解析2 (2)我们知道图象中线段AB,BC从左到右边图象是下降的,也就是K<0.分别是-80、-200,相遇两车子距离逐步扩大,这时K>0.我们看一下车子达到目的地的时间:慢车为480÷ 80=6,快车为480÷120=4,快车晚开了0. 5小时,得到后面一个拐点的横坐标为4. 5,可以首先得到终点E(6,480).最后一段图象的函数表达式设为y=80x+b.将(6,4.8)代入,得到480=480+b,b=0,y=80x.当x=4.5,得到y=80×4.5=360,故D(4.5,360).在图2中标出D,E,连结CD,DE,得到图2.
点评 这个题目中的(2)画出图象,关健是求出拐点的坐标.另一条隐藏的线索就是两车变化过程中有两段逐步缩小,两段逐步增加,这样可以为我们寻找拐点提供帮助.
二、一个有争议的解答
案例2 (无锡市八年级期末2016—2017年试题)已知甲、乙两地相距3200 m.小王、小李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两人立即返回,回到各自出发地之后就停止行进.已知小李的速度始终是60m/min,在整个行进过程中,他们之间的距离y(m)与行进的时t(min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中的折线段AB-BC-CD所示,请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a= , b= ;
(2)当t为何值时,小王、小李两人相距800 m?
解析 (1)这个问题中,AB代表同时出发,花20min相遇,相遇后两人立即返回,回到各自出发地之后就停止行进.这里小李速度没有变化,又是走原来的路,这说明他回到出发地相同,得到a-20=20,a=40;小王开始的速度为3200÷20-60=100m/min,后来速度为2800 ÷20-60=80,得到80(b-40)=3200-2800,b=45.
(2)设AB为y=kt+b.易得y=-160t+3200.
设BC为y=k₂t+b. 易得y=140t-2800.
当y=800时,
由-160t+3200=800,可得t=15;
由140t-2800=800,可得t=7/180.
综上,两人出发15min或7/180min时,相距800米.
另解:(1)有人认为小李晚到,b=40,这样可设CD为y=60t+b₁,以(40,3200)
代入,得3200=2400+b₁,b₁=800,故y=60t+800.当y=2800, 得60a=2000,a=33⅓.
(2)一个t仍然是15,设BC为y=k₂t+b₂.由B(20,0),C(3/100,2800),可求得y=210t-4200.
当y=800,得到t=500/21.
所以两人出发15 min或180/7 min时,相距800米.
点评 笔者认为原题中应该加“小王返回时速度减少”,这样才是原来提供的解析;如果加“小王返回速度增加”,那么是后面一种解答.否则结果应该是:
(1) a=40或33⅓,b=45或40;
(2) t=15,180/7或500/21,这样就不太合适了.
精彩评论